当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若干问题研究_社会矛盾论文

当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若干问题研究_社会矛盾论文

当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的几个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基层论文,群众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2)04-0028-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力量。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坚持做好群众工作,促进事业不断发展,是我们党的宝贵经验。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群众利益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地涌现出来,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动荡问题,既有发展中国家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问题,也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之秋”等问题。这些国家出现的问题警示我们,必须重视群众工作。

一、当前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做好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是中央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2012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5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做好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首先要把握当前我国基层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在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汇集在基层,基层群众工作体现出鲜明的新特点:利益主体多元化,既涉及一老一小,又涉及一内(国内流动人口)一外(国外外籍就业人士);利益诉求多样化,既涉及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收费、收入分配,又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安全生产、环境污染和社会治安等;利益解决复杂化,一些利益问题既涉及现实问题,又涉及历史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我们要深入把握基层群众工作的这些新特点,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做好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其次就要把握当前我国基层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基层群众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主要“点”上:关键点、基点、重点、节点、支点、靶点。

(一)端正党的作风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关键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同样也离不开党的领导。做好群众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说,首先就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始终认为,谁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同广大群众结合在一起,谁就有力量、有智慧、有办法,就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作出突出的成绩。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胡锦涛同志特别强调,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这些重要思想要求我们端正党的作风,把由党风问题引起的群众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基点

中央一再强调,把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点;必须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多抓落实工作,多为群众排忧解难,以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必须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图虚名,不搞浮夸,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密切党群关系,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我们一定要把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实际困难、实际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点,抓紧抓好。

(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重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综合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这是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各种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也在增加。我国的社会风险程度正在逐步加大,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剧增、群体事件不断出现、社会风气恶化、社会道德失落、封建迷信回潮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规避社会风险。

(四)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节点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根本保障。健全服务群众制度,服务群众应当制度化、规范化,要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来制定制度,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制定制度;健全联系群众制度,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其目的就是更直接更方便地与群众建立联系,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特别是要深入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困难;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使广大群众的呼声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反映到决策层、领导者耳中;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定期下访、定期走访、定期接访、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总之,没有完善、合理的制度,就不可能做好群众工作,就不会真正实现基层群众工作的经常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五)注重社会心理疏导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支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群众面临的各种社会压力逐步加大,一些人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内心冲突。如果不加以有效疏导,这些心理问题就很容易以非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埋下引发公共危机的种子。因此,要综合考虑社会、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建立常态化的社会心理干预机制。可以由专业人员到社区、农村、家庭开展心理风险因素评估,对心理、精神上有隐患的人群进行排查并分级管理,提前化解可能造成公共危害的各种风险。还要建立干群互信机制。基层群众的社会心理疏导,是以干群互信为前提的。面对人民群众的“信任危机”,仅靠简单地送钱送物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有建立良好的干群互信关系,才能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六)防止社会矛盾激化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靶点

当前,我们面临的社会矛盾大部分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其根本性质属于非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人民内部矛盾同样也会激化,甚至会发展到激烈对抗的地步,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我国面临的国际风险也随之增大,受西方敌对势力支持的境内恐怖分裂势力也会纷纷出现,这些矛盾往往属于对抗性的敌我矛盾,严重危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处理好这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一定要做到“两手抓”:一方面要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权威,处理敌我矛盾绝不手软;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解决各种社会矛盾提供坚实保障。当然,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打下物质基础。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特别要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的社会矛盾。

二、当前基层群众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群众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更高水平上推动群众工作面临新的考验。

(一)组织与任务不适应,即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工作重心下移的要求不相适应

群众工作的基础在街道社区和农村,随着社会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街道社区和农村在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做好群众工作方面承担了更加繁重的任务。但从目前来看,社区行政负担过重,农村自治水平不高,社会动员能力不够,在主动了解群众需求、推动群众工作创新、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力度与诉求不适应,即群众工作的统筹力度与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复杂化不相适应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速推进,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强烈,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处置难度不断加大,单靠街道或者某个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强化统筹力度,实现部门联动,促进问题及时有效解决。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制度资源,建立上下衔接、部门联动、科学规范、运转顺畅的群众工作平台,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三)手段与要求不适应,即群众工作方式手段的相对单一与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要求不相适应

虽然近年来很多地方在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上进行了许多尝试,也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总体上看,目前开展群众工作的方式仍以行政手段和思想工作为主,许多干部受传统思维束缚,还不习惯于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

三、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基层,各种社会矛盾也集中在基层。基层不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没有基层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基层的稳定与和谐,说到底,就是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定、幸福和谐问题。群众工作体制机制的构建,应该围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稳定和谐来设计和安排。

(一)提高思想认识,破除观念误区,勇于开拓创新

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应当在观念上破除一些片面认识,把各方面的工作举措置于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第一,要破除“权力迷信”思想,树立平等意识。基层群众工作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理不服人、认理不认官。做群众工作切不可摆架子、耍权威、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着力掌握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心群众“忧什么”、“乐什么”,注重群众“说什么”、“夸什么”,以对群众的平等尊重赢得群众的支持。

第二,要走出“金钱万能”误区,注重多元并举。一些人认为,“人民内部矛盾只能靠人民币来解决”,忽视了思想教育。“花钱买平安”的思想不同程度地存在。做好群众工作当然需要花钱,但是“钱”解决不了全部问题。要看到,基层群众工作既有功利性的一面,也有超越功利性的一面。“功利”就是要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超功利”就是要重视与群众的心理沟通。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工作才能做到有效和持久。

第三,要破解“空间有限”束缚,大胆创新。在一些人看来,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空间不大、作为有限,难以有什么创新,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基层群众工作千变万化,需要我们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创新。

(二)立足实际,不断完善基层群众工作的体制机制

面对不同的时代背景、发展阶段、社会状况,基层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重点难点以及具体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但是,无论怎样,基层群众工作体制机制是否科学,必须要以“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最终的判断标准。

(三)培养大视野,多角度多层面创新基层群众工作方法

1.创新思维方式,切实把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在社会基层,各种情况千差万别,各种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积极创新思维方式,善于把矛盾分析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首先,要抓住那些最简单、最普通、最常见的事实。例如,群众的住房、出行、教育、医疗等问题。抓住这些问题,就抓住了基层群众工作的主流,做到“心中有底”。其次,要抓住那些最反常的甚至不可理喻的事实,这类事实往往反映了基层社会生活的病根和问题。例如,突发性的集会、上访等。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基层群众工作的“重点”,做到“忙而不乱”。最后,要抓住那些最新出现的且具有普遍化趋势的情况,这类事实往往蕴含着新事物的萌芽。抓住了这些事实,就抓住了基层群众工作的努力方向,做到“未雨绸缪”。总之,矛盾分析的方法,是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最重要的方法。

2.注重工作技巧,努力探索节点控制的方法。在基层群众工作中,我们要找到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爆发的“节点”,进而控制这些“节点”,以达到维护社会和谐的目的。第一,敏感时期的重点人群聚集。在一些重大会议、重大节庆期间,一些对社会存在不满心理或者屡屡上访的人员,往往会利用这个时间串联起来,要挟有关部门达到目的,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节点”。第二,关系民生问题的重大政策出台。国家或者地方政府如果出台了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政策,必然会对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利益产生直接影响,这种影响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同的,假如有人认为自己的利益将要受到损害,就容易做出危害社会的极端行为。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节点”。第三,群众切身利益发生人为的重大损害。例如,在城市拆迁问题上,有很多基层群众的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很容易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节点”。第四,突发社会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尽管是突然的,但是影响十分巨大。自然灾害有些属于不可预见的,有些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减少损害的,除了国家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和预测加大投入外,基层部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减灾防灾意识,培养基层群众的自救意识等方面,还是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的。

3.关注群众呼声,注意突出逆向双轨的方法。政治安定与社会和谐,离不开上下之间的互通与互动。新加坡政府采用逆向参与机制取得最大政治效果,原因就在于建立了畅通的双轨政治轨道,将政治压力下移到基层政府,将政、党两方面的压力前移,让议员、官员直接接受来自民众的政治与社会压力,直接了解民情、参与民生、听取民意、关怀民需、争取民心,构筑起有效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和压力前移的双轨政治机制。我们当前的群众工作,要把重点放到下情上达上来,突出信息的“逆向”传导,建立并完善上下之间经常性的、制度化的沟通机制。

4.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方法。基层群众工作要积极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它在给基层群众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基层社会管理的成本。当然,也要避免那种一味依赖技术手段的不良倾向。对于基层群众工作来说,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地开展沟通交流,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5.提倡观念创新,积极引入“超越问题”的方法。要善于和勇于借鉴发达国家在解决社会矛盾方面的一些新观念和新方法,如“超越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对于我们做好群众工作很有意义。超越问题法的核心就是首先把问题研究透彻,然后做决策。运用“超越问题”的方法开展群众工作,就是要认清群众工作中“问题”的症结或主要困难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否真正需要解决,解决它的关键是什么,解决了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其他问题的解决,过去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我们做群众工作就必须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要先把问题搞透彻,想清楚,然后再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标签:;  ;  ;  ;  ;  

当前党的基层群众工作若干问题研究_社会矛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