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

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

一、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发坚,韦晓星,张鹏[1](2014)在《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2011年9月2012年12月间我院36例眼球挫伤患者43眼眼球挫伤,作对症治疗后,以裸眼视力检查法配合检影验光法对可以行屈光检查的损伤眼进行屈光检查,给予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配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作配合治疗屈光不正。结果:43眼眼球挫伤后均有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对症处理后矫正视力均有所提高,3个月后随访,35眼裸眼视力恢复正常,矫正视力达1.0者39眼,矫正视力仍未达到1.0者共4例,但小瞳验光检查屈光度均比3个月前有所减少。结论:眼球挫伤并发屈光不正一般与睫状肌、晶状体有关,多为暂时性屈光不正,不需对其进行特殊处理,而以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配合维生素、扩血管药物能较好地改善供血、缓解水肿,对帮助患者视力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2](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钱爱军,胡富生,袁鹏[3](2012)在《挫伤性近视继发视神经萎缩1例》文中研究说明挫伤性近视多可恢复,个别可持续1~2年,甚至更久[1]。目前尚未见挫伤性近视继发视神经萎缩的相关报道,作者经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23岁,战士,因扳手弹起砸伤左眼致眼红、痛、畏光,并视力下降5 h,于2010-06-29日入院。既往无眼专科及其

张巍巍,喻巍,李策[4](2011)在《外伤性近视19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眼挫伤后近视致使视力下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科19例(19眼)挫伤性近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的19例中17例裸眼视力达1.0以上,2例矫正视力在1.0以上。结论挫伤性近视是眼挫伤视力下降的原因之一,经治疗后视力可恢复正常。

张蔓[5](2010)在《外伤性近视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眼球挫伤与近视发生之间关系。方法对102例眼球挫伤患者中视力下降的62例(72只眼)进行视力检查,眼球前后节情况检查,眼A/B超、视野、眼电生理检查及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检查。每项检查在就诊时及伤后12周分别进行。结果 62例(72只眼)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发生,睫状体水肿,经过治疗12周,所有62例(72只眼)、视力多能正常恢复,或戴眼镜矫正恢复至受伤前视力水平。结论眼球挫伤后发生的近视与睫状体水肿、晶状体厚度增加,晶体前移调节痉挛及角膜水肿后曲率增加有关,挫伤性近视预后良好。

朱子诚,柯根杰,潘红飙[6](2010)在《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少年挫伤性近视发病机制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初步探讨青少年挫伤性近视的发病机制。方法随机选取伤后表现为近视患者24例26眼,分别在急性期(伤后3d内)和恢复期(伤后2星期)测量屈光度、晶体厚度,UBM检测角膜厚度、前房轴深、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A角、睫状突的高度(T值)。同时对20眼正常对照组进行2次上述测量,间隔15d。结果近视度随眼挫伤的好转而下降;晶体厚度、前房轴深、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A角、睫状突的高度(T值)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睫状肌痉挛,前房变浅,晶体变凸是青少年挫伤性近视的共同机制。而睫状突肿胀、睫状体位置的改变是导致前房变浅、晶体变凸的原发因素。UBM可精确测定反映睫状突位置和高度的变化,对定量测量挫伤性近视的形态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王锋[7](2009)在《钝挫伤性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模拟人眼的外伤性近视建立兔眼的动物模型,根据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人眼外伤性近视的病因分析所提出的学说,在动物模型上进行验证,利用相关仪器及方法对这些指标做出检测,从检测结果中分析引起兔眼外伤性近视的各项因素的意义。方法:选用10只试验兔20只眼做外伤前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屈光状态、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等指标的检测。利用相同重量的自由落体小钢球从一定高度击打兔眼,模拟人眼钝挫伤,建立设想模型。再次测量相关指标,进行外伤前后数据分析,确定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并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意义。结果:外伤前后实验兔的屈光改变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外伤后1天与外伤前比较,眼轴长度*、角膜厚度(瞳孔区)**、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的改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在外伤后7天,仅有晶状体厚度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UBM及组织病理学显示:与外伤前相比睫状体在外伤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肿。结论:实验性动物模型基本达到了预期设想,在外伤后初期,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睫状体的改变对外伤性近视起着共同的作用。但在后期可能只有睫状体及晶状体的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王润彪[8](2008)在《眼球挫伤与近视发生机制的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眼球挫伤与近视发生之间关系。方法:对102例眼球挫伤患者中视力下降的62例(72只眼)进行视力检查,眼球前后节情况检查,眼A/B超、视野、眼电生理检查及眼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应用睫状肌麻痹剂(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验光检查。每项检查在就诊时及伤后12周分别进行。结果:62例(72只眼)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近视发生,睫状体水肿,经过治疗12周,所有62例(72只眼)、视力多能正常恢复,或戴眼镜矫正恢复至受伤前视力水平。结论:眼球挫伤后发生的近视与睫状体水肿、晶状体厚度增加,晶体前移调节痉挛及角膜水肿后曲率增加有关,挫伤性近视预后良好。

李景波,魏晓月[9](2007)在《挫伤性近视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的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挫伤性近视的临床特点和发生机制。方法眼挫伤269例中确定23例(24眼)为挫伤性近视,临床观察12周,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观察眼挫伤269例,有23例(24眼)检查眼底及屈光间质已恢复正常,视野、眼A/B超及眼电生理检查均正常,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近视表现。3例(4眼)应用睫状肌麻痹剂能缓解这种近视,20例(20眼)不能缓解,迟至212周大部分恢复。结论挫伤性近视发生机制可能由于睫状体水肿、调节痉挛、晶状体厚度增加、前移、或角膜曲率增加所致。挫伤性近视预后良好,但不能忽视其存在。

张呈浦[10](2006)在《挫伤性近视的临床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挫伤性近视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32例(32只眼)挫伤性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伤后7天验光,32例(32只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近视,主要为轻、中度近视。睫状肌麻痹剂能缓解这种近视。戴镜下电生理检查正厂。多数于数周或数月恢复。结论挫伤性近视预后良好,但不能忽视这种状态的存在。

二、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检查方法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2.2 治疗3个月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5)外伤性近视临床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眼部检查
    1.2 诊断依据
2 结果
3 讨论

(6)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少年挫伤性近视发病机制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自动验光仪测量和检影屈光度
    2.2 A超测量晶体厚度
    2.3 UBM的测量结果
3 讨论

(7)钝挫伤性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图

(8)眼球挫伤与近视发生机制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9)挫伤性近视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依据
    1.3 临床表现
2 结果
    2.1 视力
    2.2 晶状体厚度
3 讨论

四、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眼球挫伤后并发屈光不正的临床分析[J]. 何发坚,韦晓星,张鹏. 中国医药导刊, 2014(02)
  • [2]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3]挫伤性近视继发视神经萎缩1例[J]. 钱爱军,胡富生,袁鹏.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2(04)
  • [4]外伤性近视19例临床分析[J]. 张巍巍,喻巍,李策.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02)
  • [5]外伤性近视临床特点分析[J]. 张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10)
  • [6]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少年挫伤性近视发病机制的应用研究[J]. 朱子诚,柯根杰,潘红飙.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0(01)
  • [7]钝挫伤性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指标的分析[D]. 王锋. 青岛大学, 2009(10)
  • [8]眼球挫伤与近视发生机制的分析[J]. 王润彪.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8(13)
  • [9]挫伤性近视临床特点及发生机制的探讨[J]. 李景波,魏晓月.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 2007(10)
  • [10]挫伤性近视的临床调查分析[J]. 张呈浦. 临床眼科杂志, 2006(05)

标签:;  ;  ;  ;  ;  

挫伤性近视11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