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SCI数据库的中国宗教书籍学术影响力评价_宗教学论文

中国宗教学图书学术影响力评价——基于CSSCI数据库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宗教学论文,中国论文,影响力论文,学术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627(2009)04-0092-08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参考文献最主要来自于图书,图书占全部引用文献的2/3,这种现状说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图书的倚重[1]。根据CSSCI中宗教学科论文的引用文献类型统计,宗教学论文的引用文献中,图书(包括另一种图书形式:汇编)所占比重超过85%。由此可见,图书是宗教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学术资源。学界非常关注并想了解究竟哪些图书在宗教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学术影响,换言之,宗教学领域的研究者想知道从事某一领域研究时,需要关注哪些图书,以便能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研究中。我们认为,由专家引荐和介绍重要著作等方式存在一定片面性和主观性,如果能根据广大学者在研究中引用的图书来分析重要著作,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在图书影响分析中应用引用分析法,可以客观地揭示被引图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学术影响。

本文借助《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对其中2000—2007年的宗教学论文引用的图书进行了统计,选出了被引次数较多的图书。一般而言,被本学科领域论文引用次数较多的图书,在本学科领域就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考虑到图书被引次数是一种累计的数据,越早出版的书其被引用次数可能越多。所以,为了使所选出的图书较少受出版时间的影响,入选图书遵循如下标准[2]:(1)2000—2007年间,CSSCI中宗教学论文引用15次及以上的图书;(2)以图书的出版年算起,年均被引3次及以上者。根据选书标准,本文共精选了192种在宗教学领域影响较大的图书,这192种图书总共被引9 943篇次,占据宗教学论文引用的图书总被引篇次的18.86%。这192种图书可以认为是宗教学领域最有学术影响、最值得学界关注的著作,其来源文献涉及到宗教学研究的各大主题。

一、宗教学领域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图书概况

为了更科学、更系统地分析所遴选图书对宗教学科产生的影响,本文将192种图书分成以下5类:领袖著作、历史文献、工具书、国外学者著作、国内学者著作。各类别入选图书数量、被引篇次、所占比例以及篇均被引参见表1。

表1中的数据显示,宗教学中最具学术影响的图书是历史文献,被引种数、被引篇次以及篇均被引都是各类别中所占比例最高的,87种历史文献占入选图书的45.31%,被引篇次占入选图书总被引篇次的比重高达67.97%,这说明在宗教学研究中学者较为关注历史文献资料。国内学术著作尽管有70种(占36.46%)入选,但篇均被引(31.40)低于领袖著作(77.33)与历史文献(77.68),这一方面说明现当代宗教学经典之作的匮乏,另一方面也说明宗教学研究内容仍以传统宗教为主,当然还可能跟国内学术著作问世较晚,很多是20世纪八九年代才被出版发行,其学术影响还未充分发挥有关。领袖著作的篇均被引为77.33,说明中国宗教学研究比较关注领袖人物的宗教观,很多宗教学领域的研究都是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下进行。国外学术著作无论是被引种数(21种)还是篇均被引(18.71)都明显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外著作对国内的宗教学研究影响有限。宗教学工具书对整个宗教学研究影响较弱,这是宗教学本身的研究特性所致。

尽管在宗教学领域中历史文献的影响最为显著,但考虑到历史文献即存世久、累积影响大以及历史文献在宗教学研究中作为参考资料的作用,本文并不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分析对当今国内宗教学研究方向、研究热点起到很大影响作用的国内学术著作与国外学术著作,着重探讨这两种类别图书对我国宗教学研究领域产生的学术影响,以期为宗教研究者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参考。

二、国外学术著作对我国宗教学领域的影响

本文中选出的192种图书中,共有21种国外学术著作,少于国内学术著作(70种);从被引次数来看,21种国外学术著作的篇均被引仅为18.71。国外学术著作被引较多的图书主要集中在宗教理论、宗教本质、宗教发展以及基督教等方面,也就是说,只对国内一些特定的宗教研究领域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国外学术著作对国内的宗教学研究影响还不是非常大。入选的21种国外学术著作中来自美国的有6种、英国的有5种、德国的有4种、日本的有2种、加拿大的有1种、法国的有1种、苏联的有1种、黎巴嫩的有1种。这些国外学术著作在内容上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入选的国外学术著作大多数是欧美学者所著,内容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宗教学发展、宗教基础理论、基督教理论,也涉及到哲学领域;在东方,日本在佛教和道教领域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因此入选的图书关于佛教和道教各一本;另外还有黎巴嫩学者的一本著作《阿拉伯通史》入选,这本著作主要是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国外学术著作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各国的历史背景与国情,表现了不同国家宗教学领域的学者关注点是不同的,研究主题也各有特色。下文是关于这些著作的具体分析。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是国外学术著作中对中国宗教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图书,在这本书中,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从图腾制度出发讨论了宗教生活之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命题,试图以此阐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的原因、它的社会功能,以及这种功能同近代工业化社会的关系。国内宗教学界在宗教本质、宗教基础理论、宗教伦理、宗教的社会功能、当今社会的各种宗教问题、宗教与文化、宗教与科学、宗教与巫术、涂尔干的宗教思想、宗教社会学、不同宗教的比较、民间宗教信仰等诸多宗教主题的研究中,对该书有较多的参考引用。

《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中包括1993年9月世界宗教议会发布的历史性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还包括由孔汉思(德国著名天主教思想家)所写的评论和约瑟夫·库舍尔博士所写的背景叙述。这本书的出版在宗教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影响,在宗教伦理的关系、各种宗教的伦理观念、宗教多元化与跨文化、东西方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同宗教的比较、各种宗教的未来发展、各种宗教的当代价值等当代宗教学研究领域,都可以见到宗教学界对这本书的参考引用。

《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的作者恩斯特·卡西尔(德国)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该书全面阐述了卡西尔的人类文化哲学之体系。宗教界学者在研究宗教的发展与走向、各种宗教的人性理论、当今宗教伦理的社会影响、宗教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国际冲突中的宗教因素、宗教的本质等宗教学主题时很多都参考和引用了《人论》。

《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美]贝格尔,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对宗教学研究的影响也比较大,书中以宗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主要线索,探讨了宗教对于人类“建造世界”和“维系世界”的作用。该书在宗教文化价值、宗教的伦理道德、当代世界宗教世俗化发展、宗教与现代化关系、东西方宗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宗教的价值取向、民间宗教观念的转换、当代西方基督教伦理、早期宗教的发展与影响、宗教的理论体系结构、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等宗教学研究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影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新华出版社,1998年)是一本在政治、社会、宗教等研究领域都有较大影响的著作,该书系统地提出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即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该书对宗教学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代各种宗教的冲突与对话、宗教在国际政治冲突中的影响、西方世界的穆斯林问题、宗教在全球文明对话中的作用、伊斯兰教与中东政治等当代宗教热点问题的研究上,一定时期内,这本书将继续影响这类热点问题的研究。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英]弗雷泽,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被认为是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之作,是一部阐述巫术和宗教起源的权威之作。在原始宗教与图腾起源、原始宗教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民间巫术起源与形式、宗教与巫术的关系等宗教研究领域,《金枝》被宗教学界大量参考引用;在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宗教人类学形成与发展、宗教传说与典故、不同宗教的理论比较等宗教研究领域,《金枝》也受到学者的关注。

《阿拉伯通史》([黎]希提,商务印书馆,1979年)是东方学家希提的晚期的著作,上册从早期的阿拉伯人讲起,叙述了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国家的诞生,阿拉伯帝国的兴盛与衰败等;下册讲述阿拉伯人在欧洲建立的国家,本世纪阿拉伯国家发展的新趋势等。在研究伊斯兰教以及穆斯林的相关问题时,该书对学者有很大帮助。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是马克斯·韦伯的知名著作,该书也是他对宗教社会学最初的研究,书中主张宗教的影响是造成东西方文化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且强调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官僚制度和法律权威的发展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本书出版后对宗教学研究有很大影响,在宗教学研究的很多领域都被学者所参考引用。

《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是关于基督教历史的一部名著。书中全面地叙述了基督教两千年来从产生、发展、分化、衍变直到现代存在的整个历史过程。在研究基督教历史问题以及基督教的当代影响时,该书对宗教界学者有很大的影响,在基督教研究领域中这是一本主要参考书。

《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63年)是伯兰特·罗素(英国)的一部哲学名著,书中全面考察了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宗教与哲学问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宗教学研究中该书也受到学者的关注。在研究宗教理论、宗教与文化、宗教改革、宗教观念比较等宗教学问题时,宗教学界会参考引用《西方哲学史》。

《宗教之解释:人类对超越者的回应》(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的作者约翰·希克(美国)是当代最著名的宗教哲学家之一,该书深刻地论述了作者的宗教观。学界在涉及宗教伦理、宗教信仰、不同宗教的冲突与对话、宗教与文化关系等研究主题时对该书有所参考。

《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是前苏联谢·亚·托卡列夫所著的一本很著名的宗教学书籍,作者对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发展提供了翔实的研究资料,在宗教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原始宗教、民间宗教信仰、宗教伦理研究等方面,都有学者参考引用该书。

另外还有一些入选的国外学术著作,在宗教学领域的影响相对较小,限于篇幅,下文只列出其名:《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加]秦加懿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0年),《道教》([日]福井康顺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人与神:宗教生活的理解》,《宗教学导论》([英]缪勒,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出版社,1990年),《中国禅学思想史》([日]忽滑谷快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社会中的宗教:一种宗教社会学》([美]约翰斯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现代基督教思想:从启蒙运动到第二届梵蒂冈公会议》([美]利文斯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哲学史讲演录》([德]黑格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

西方的宗教学研究早于中国,从研究的层次上也比我国更深入完善,已有大量的宗教发展、宗教本质、宗教基础理论研究的著作问世,但国内的宗教学界对西方的宗教研究成果关注有所欠缺,很多优秀有价值的国外宗教研究成果并未被国内学者参考引用。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语言方面的障碍,国内学者很少去参考国外原著,而翻译的著作数量又少,使国外宗教学著作对我国宗教研究的影响受到一定限制;另一个原因是目前国内学者的宗教研究主要是针对一些本土宗教,特别是佛教、道教领域的研究,对宗教学、宗教本质、宗教基础理论以及宗教社会功能等宗教学科根本问题的研究投入较少,这也影响了国内宗教学者对国外宗教学研究成果的关注。随着宗教学研究的深入,国内宗教学界必然会与国外宗教学研究建立起更多的交流与联系,国内的宗教学研究在将来一定会大大拓展宗教学研究领域的空间,相信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国外宗教学领域优秀的学术著作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国内学术著作对我国宗教学领域的影响

吕大吉先生将我国现代宗教学术研究分为三个阶段[3],这三个阶段的宗教学研究关注的热点不同,所产生的学术成果也各具特色。从我国大陆已出版的宗教学著作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宗教研究成果不多,文化大革命10年期间宗教研究基本中断,1978年以后中国大陆的宗教学研究又逐渐得以发展和繁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宗教学研究成果丰硕,涌现出了很多宗教学著作,其中一些著作在宗教学界受到较多关注,影响着当今宗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本文所选取的最有学术影响的国内学术著作就有70种。统计显示,国内9名学者有多部著作入选,他们是:汤用彤(3部)、任继愈(3部)、吕大吉(3部)、吕澂(3部)、陈垣(3部)、方立天(2部)、赖永海(2部)、王明(2部)、胡道静(2部),这些学者在宗教学界有着较高的学术影响,他们的著作对中国宗教学研究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主题分析显示,佛教、道教等东方传统宗教研究著作在国内的宗教学研究中引用较多,其他宗教学领域的著作被引相对较少。我们认为这与目前国内宗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群体大小和论文数量多少有很大关系,宗教学界在传统宗教研究领域方面投入的力量与精力较多,所出成果也就较多。为了便于详细分析国内学术著作的影响,笔者按主题将其分为五类:佛学著作(25种),道教著作(14种),宗教理论、宗教史与宗教工作著作(8种),摩尼教、基督教与天主教著作(5种)、其他著作(18种)。

(一)佛学著作

近年来国内宗教学界发表了大量有关佛学研究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大量参考引用了佛学相关的图书著作,借助CSSCI的引文统计数据可知,被学界引用较多的佛学著作有25种,约占入选的国内学术著作的一半,而且这些佛学著作中有17种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版的。国内学者在宗教学研究中被引较多的一类佛学研究著作当属佛教史的研究。近代中国佛学研究领域的一些重要人物如任继愈、汤用彤、王森等人都有关于佛教史的研究专著。在佛教史研究成果中,《中国佛教史》《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西藏佛教发展史略》《隋唐佛教史稿》《佛教史》等5本著作在宗教学研究领域受到学者较多的关注、被宗教学界较多的引用,对中国宗教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国佛教史》由任继愈主编,分别于1981年、1985年、198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前3卷。这部书是中国第一部佛教通史,在中国佛学各研究领域都有一定的影响,如佛教宗派思想阐释、佛教在各历史时期的发展传播、历史上佛教与政治的关系、佛教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历史人物与佛教的关系、中国佛教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等,这些领域发表的论文对《中国佛教史》都有大量的参考引用。任继愈先生任总主编、杜继文任主编的另一部佛学著作《佛教史》在宗教学研究中也被大量引用,《佛教史》是一部世界佛教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佛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记载的内容除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还包括了佛教产生前的古印度社会状况和近现代佛教在西方的流传和影响。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华书局,1955年)和《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是汤用彤所著的佛教史著作,在宗教学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叙述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书中积聚大量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料,总结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的思想演变。《隋唐佛教史稿》系统地阐述了佛教从印度传入到唐朝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佛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相互关系;详细地考察了中国佛教各个学派、宗派的兴起和衰落过程及其原委。参考引用这两部书的论文主题主要集中在研究汉、魏、两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的各种宗教问题,尤其是佛教问题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年代跨度要远长于《隋唐佛教史》,书中所含佛教史料也更为丰富,所影响的佛教研究领域及主题更多。因此在被引用数量方面,前者要高于后者。

佛教史著作中王森著述的《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在宗教学论文中也有较多的参考引用。该书论述了吐蕃时期至明末清初西藏佛教的兴衰,叙述了西藏佛教各派别的历史。在对西藏佛教的研究中,该书得到宗教界学者的广泛参考引用。

《太虚大师全书》(台北,1970年)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佛学著作集,太虚大师以倡导人间佛教而著称,在这部佛学著作集中,太虚对佛学和世学理论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见解。该书在宗教学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学者在涉及佛教思想、佛教的发展、佛教的世俗化等研究领域时都对该书进行了参考借鉴。

《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3年)是石峻、方立天、楼宇烈等人的合著,在宗教界被长期参考,特别是在宗教学佛教理论研究中被学者较多引用。该书为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思想提供简要的原始资料,是当前研究佛教文化、佛教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吕澂在佛教研究领域有很多成果,其中两部关于佛教源流的著作在宗教界有很大影响,它们是《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中华书局,1979年)和《印度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是一本概论性佛学研究专著,国内宗教界学者在研究中国佛教的各宗派思想理论体系、宗派渊源、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历史、佛教学说观念的考证、佛教历史人物及其思想考证等宗教主题时,对该书有大量的参考引用。另外,国内宗教界学者在研究佛教时,特别是涉及到佛教源流时,也对吕澂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有较多关注。《印度佛学源流略讲》是一部专门讲述印度佛学史的著作,在宗教学研究中,对宗教学说的阐释、佛教思想的发展变化、佛教哲学课题的论证、印度佛教与中国佛教的对比、印度佛教发展史等研究领域的论文大量参考引用了该书。以上两本佛学著作与吕澂的其他佛学著作都被收录在《吕澂佛学论著选集》(齐鲁书社,1991年),该选集不仅涵盖印度、中国与西藏的三系佛学,而且对梵藏佛典的校勘及版本目录等文献学亦极为精深,对中国佛学界有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宗教学界兴起禅宗研究热潮,佛教禅宗史的相关研究成果受到宗教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中《中国禅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和《中国禅宗史》(上海书店,1992年)在国内宗教学研究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其中《中国禅宗通史》被国内宗教界学者参考引用最多。

《中国禅宗通史》是杜继文等人所著的中国禅宗史学书,研究主题涉及中国禅宗的起源与发展、禅宗思想、禅宗与其他宗教的关系、禅宗人物考证等宗教学论文多会参考引用《中国禅宗通史》。《唐五代禅宗史》是杨曾文的著作,在佛教研究领域,《唐五代禅宗史》对禅宗历史、禅宗思想、禅家人物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唐五代佛教禅宗发展时,学者也或多或少的对该书有所参考。《中国禅宗史》是印顺所著的一部中国禅宗正史,同时也是禅宗断代史,该书中涉及的禅学研究引起宗教界学者关注,特别是研究《坛经》的宗教学论文多会对其参考引用。

白化文和张智主编的《中国佛寺志丛刊》自2006年被广陵书社出版以来就受到宗教学界的认可,学者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寺志中发掘出我国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社会与佛教的关系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与佛教的关系,也可通过这本书研究各地历史上存在的民俗与佛教之间的联系。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是方立天的佛学专著,该书从中国哲学史发展的脉络来解读、诠释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并采用问题解析体来展现中国佛教哲学的内容。该书对国内的佛教理论、佛教观念、佛教哲学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受到宗教学界的广泛关注。《佛教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也是方立天所著的一本研究佛教哲学的著作,该书以佛教哲学问题为纲,按佛教历史的发展逻辑,叙述佛教哲学的演变,从而简略地勾勒出佛教哲学的传统体系。《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与《佛教哲学》都体现了方立天对佛教哲学的认识,但从被参考引用的角度来看,前者被宗教学界引用要多于后者。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华书局,1962年)是陈垣的著作,在宗教学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该书将六朝以来研究历史所常参考的佛教史籍,按成书年代分类介绍,作者还运用了丰富的历史材料实事求是地对佛教史籍加以分析。从引用和参考该书的论文主题来看,主要集中在对佛学历史文献、佛教人物的考证、佛教史籍研究等领域。

《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华书局,1995年)是王邦维对唐代义净所著的《南海寄归内法传》的校注,该书的目的是在对《南海寄归内法传》进行全面的校勘、整理、注释的基础上,通过对义净及《南海寄归内法传》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义净时代印度、南海(今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佛教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在佛教研究领域中,引用该书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佛教制度、佛教的中国化、佛典翻译、佛教史的一些问题、小乘佛教认识等方面。

《中国佛性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和《佛学与儒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是赖永海的佛学著作,这两本著作虽然出版于20世纪90年代,但一出版就引起了宗教学界的重视。《中国佛性论》对佛教思想研究、佛性的探讨、佛教人物思想体系的研究等宗教学研究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佛学与儒学》在佛学与儒学的关系、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理论观念、佛教思想对儒学家的影响等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乃陈兵所著,该书从文化比较的角度阐扬佛法的禅定之学,使古老的宗教文化能与现代科学接轨,对人类文明的建设提供启迪。在佛教理论研究、基督教与佛教的文化研究、佛教对社会的影响等研究主题上,宗教学界对该书有较多的关注。

《佛性与般若》(台湾学生书局,1997年)是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牟宗三的著作,该书依佛性与般若两观念判释中国大小乘佛教。在佛教理论思想阐释与研究、佛性的探讨等研究中有不少宗教学论文参考引用了该书。

(二)道教著作

道教研究也是国内宗教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些年来宗教学界对道教领域研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发表了大量道教领域研究的学术论文,被这些学术论文引用较多的道教著作有14种,这14种著作对我国道教历史、道教理论以及道教思想研究有着很大的影响,道教研究领域的学者也可以在相关领域研究中对这些著作加以参考借鉴。

《藏外道书》(巴蜀书社)是胡道静等人主编的道教丛书,是《道藏》《续道藏》之外道教典籍总集,也被称为《新续道教经典总集》。这部道教丛书中所收道教经典有的是海内孤本,有的是稀见本,有的从未刊行,因而文献价值很高,在宗教学界该书受到广泛关注,在研究道教思想体系、道教经籍、道教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道教与其他宗教的比较等主题的宗教学论文中大量引用参考了该书。

《抱朴子内篇校释》(中华书局,1985年)和《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是王明的两部道教典籍校释,王明致力于中国思想史和道教史的研究,同时对道教典籍多有考证校释。这两部道教典籍校释在宗教学道教研究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道教研究中涉及到道教基本理论、道教思想以及《抱朴子内篇》与《太平经》内容的研究时,所参考引用经文多出自王明的这两本校释。

20世纪早期国内学者就对道教史有所研究,目前道教史研究成果中卿希泰和任继愈都主编有《中国道教史》一书,这两部道教史著作在道教研究领域都有较大的影响。从被引用的情况来看,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被宗教界学者引用的次数要多于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卿希泰主编的《中国道教史》是一部道教通史,有关道教起源与思想体系、道教的传播与发展、道教历史人物与经文考证、道教对政治文化社会的影响、道教结构组成与宗教仪式等宗教学论文对该书多有参考引用。任继愈主编的《中国道教史》也是一部道教通史,该书概述了道教几千年来在中国的产生、成长及演变的历史,该书也是道教研究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被宗教学界较多的参考引用。

《道家金石略》(文物出版社,1988年)是根据陈垣的遗著整理所成,该书收辑有自汉到明关于道家发展源流、分派、学理教义、道术修炼、斋醮仪式、代表性人物的主要活动及其学说,是一部特大型的道家资料集。该书在宗教学道教研究领域受到学者较大关注,道教的很多研究领域都对其有参考引用,如道教派别源流、道教与政治社会的关系、道教对古代科技的影响、道教历史人物考证、道教经籍考证等。

《中华道藏》(华夏出版社,2004年)、《道藏要籍选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和《道藏源流考》(中华书局,1963年),是四部以《道藏》(《正统道藏》)为基础的国内道教文献汇编与著作,在国内宗教学研究领域也有较大影响。这四部书使得宗教界学者能够更方便快捷的查阅、参考与研究《道藏》中所收录的道教典籍文献,为道教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因此问世以来短时间内即被宗教学界大量使用。

《老子想尔注校证》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饶宗颐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专著。《老子想尔注校证》为研究《老子想尔注》以及早期道教理论思想提供了便利。在研究道教人生观、道教理论思想探析、道教经籍考证、道教的传播与影响、道教与其他宗教本质的比较、道教与道家学说的关系等主题的论文中,该书多被参考引用。

《道教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是卢国龙的道学专著,该书从宏观的角度对道教哲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横向考察,对道教的世界观、人生观、认识论等进行了探讨。该书在道教哲学思想、玄学与道教的关系、魏晋南北朝的道教信仰、《周易参同契》解析、佛教哲学与道教哲学的比较分析等研究主题的宗教学论文中有一定的参考引用。

《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是中国台湾学者陈鼓应的专著,该书吸取了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对老子的思想及其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成为新时期诸子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该书的问世促进了老子理论思想研究的深入开展,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宗教学界对该书的参考引用集中在道教思想以及老子思想、道教的世界观、道教人性论、道教的社会功能等研究主题上。

《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是葛兆光的道教研究著作,该书着重从思维方式和人们心理深层的本能与欲望方面来剖析道教的形成、发展、没落以及它与文学艺术之间的关系。在宗教学研究领域该书也有一定的引用量,研究道教与中国文化艺术关系的论文会参考引用该书。

(三)宗教理论、宗教史与宗教工作著作

20世纪80年代后,受到国外宗教学研究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对宗教发展、宗教本质、宗教基础理论、宗教学科本身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出现了一批对宗教学界影响很大的宗教理论著作,这些著作尽管问世不久,但已经受到宗教学界的关注。宗教发展、宗教本质、宗教基础理论、宗教学科本身的研究是近些年兴起的宗教学研究热点,有理由相信,这些热点领域的研究在今后会更加深入,产生出更多的学术成果。

吕大吉先生在国内宗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很有建树,有文章称其为“中国宗教学基础理论方面的领军人物”[4]。吕大吉先生有很多著作,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宗教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和《西方宗教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这三本书在国内宗教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都有较大影响。《宗教学通论》全面地论述了关于宗教的各种问题,同时介绍了西方宗教学的内容和进展,并且批判地吸收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宗教学通论新编》是对《宗教学通论》的完善和发展,吕大吉根据原有内容结构及学科新发展对《宗教学通论》进行了重写,《新编》对各种形态的宗教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和评价。近年来在宗教的本质、现象、分类、关系、起源、发展、演化、影响等宗教学研究领域中,宗教学界多会参考引用《宗教学通论新编》。《西方宗教学说史》全面论述了西方宗教学说的诞生与发展,作者对西方的各种宗教学说有详尽的介绍和评论,该书不仅填补了我国西方宗教学说领域的空白,也成为国内宗教研究者的必读书。

《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是牟钟鉴与张践的合著,书中广泛吸收了近几十年来中外宗教学研究的成果,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宗教的起源、发展或传入、传播的过程,以及各种宗教的教义、教派、仪式、仪轨等;同时还阐述了各种宗教之间、思想文化之间的交锋、融汇情况。该书在中国各种宗教起源、发展、流传,各种宗教理论思想,宗教在历史中对政治、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民间与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等研究领域受到学者关注。

《宗教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是孙尚扬所著的一本宗教学教材,该书以专题形式对宗教社会学中一些重要问题,如宗教社会学的特点与历史、宗教的界定、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社会功能等作了较为深入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该书立论严谨,可读性较强,作为一本宗教学基本教材对所有宗教学的学习者都有较大帮助。

《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是马西沙等人合著的我国第一部有关民间宗教的通史。该书对中国民间宗教各教派的历史沿革、组织制度、经典与教义等逐一进行了介绍,是研究中国民间宗教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民间宗教史》的出版在宗教学研究领域引起极大反响,有关民间宗教研究各种主题论文对此多有引用。

《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是朱天顺的著作。该书讨论了西汉以前我国古代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分别论述日月山河诸自然神崇拜、图腾崇拜、前兆迷信和古代占卜、鬼魂与祖先崇拜、古神系统等问题。宗教学界对该书的关注体现在古代宗教神话传说、宗教禁忌、宗教神明信仰等宗教主题上。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和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联合编著的《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自出版以来受到宗教学界的关注,涉及到国家的宗教政策、宗教工作方面的宗教研究论文,对该书有较多的引用。

(四)摩尼教、基督教与天主教著作

国内学者的宗教学研究成果集中在佛教与道教等中国传统宗教领域,在摩尼教、基督教与天主教研究领域只有5本著作被引用较多,而这5本著作相对佛教与道教著作而言,被引也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宗教学研究的侧重点在佛教与道教领域,这一研究现状并不利于国内宗教学科的发展,应当引起我国宗教学界的重视。

《摩尼教及其东渐》(中华书局,1987年)由著名学者林悟殊所发表的18篇摩尼教研究论文构成内容主体,该书是国内研究摩尼教历史以及摩尼教在东方发展、传播的权威之著,在摩尼教研究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宗教学界在摩尼教研究领域都会或多或少地参考引用该书中的研究成果。

《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是顾长声的专著,书中以传教士东进为序曲,系统地了论述了自鸦片战争到1949年期间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活动的全部过程,揭示了传教士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该书在中国近代传教士研究领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该书有所参考引用。

《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是顾卫民的专著,该书论述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历程,分析了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该书在中国近代基督教研究领域也有一定的影响,其内容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多有相通。

《基督教哲学1500年》(人民出版社,1994年)是赵敦华的专著,书中充分利用国外发掘的资料和最新的宗教研究成果系统地阐述了早期基督教(公元1世纪)到宗教改革(公元16世纪)1500年的基督教哲学,并附有17世纪至今的基督教哲学发展概况。该书在国内基督教哲学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在一些基督教研究主题中,如基督教哲学思想解析、基督教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基督教神学研究、宗教哲学问题等,该书被较多参考引用。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是方豪神父在天主教史研究方面的成果。书中介绍了自唐代贞观年间(景教阿罗本)至20世纪中叶的天主教人物,人物选自欧洲各国至中华各民族,书中涉及大量当时的史实与人物,是宝贵的天主教历史参考资料。许多研究中国古代天主教的传播、发展及影响的宗教学论文参考引用了该书。

(五)其他著作

国内学术著作中一些著作虽然不属于宗教学研究领域,但因其部分内容涉及到宗教,因此也会被宗教学论文引用。这类著作被引用最多的当属现代文坛巨匠鲁迅的作品文集,以及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金明馆丛稿二编》。

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6卷的《鲁迅全集》,包含了鲁迅生平的绝大部分作品。鲁迅作品中隐含了20世纪初期乡村社会中儒教、道教与基督教的“宗教潜对话”命题[5],也隐约浮现了鲁迅本身的宗教观与思想发展状况,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史线索。另外还有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鲁迅杂文全集》入选,这部作品集收录了鲁迅的杂文,但在宗教学界被关注程度不及《鲁迅全集》。

《金明馆丛稿二编》以陈寅恪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他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包括《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三论李唐氏族问题》《论许地山先生宗教史之学》《李唐氏族之推测》等63篇文章。因该书所收部分文章为陈寅恪的宗教学研究成果,因此受到宗教学界的关注,较多地被学者参考引用。

另外还有一些国内学术著作,因为内容的侧重点并不在宗教,因此在宗教学研究中被引用次数较少,对宗教学研究影响有限。限于篇幅,本章在此只对其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为学者研究《大唐西域记》相关内容提供了便利。《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是一部辽代石刻总集,全书收录了重要史料价值的辽代石刻文300余篇。《吐鲁番出土文书》(文物出版社,1986年),该书为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提供了便利。《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1986年)是马相伯一生百年中著作、译述、公牍、演说和书信等作品的结集。《陈垣学术论文集》,收录了陈垣的各类学术论文成果。《敦煌愿文集》(岳麓书社,1995年)辑录并校勘了敦煌愿文,为学术界提供了敦煌愿文研究的基本资料。《百子全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收辑各类子书共100种。国学整理社编辑的《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96年),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读本。《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辑录汤用彤学术论文而成,包括《魏晋玄学论稿》、《往日杂稿》、《康复札记》等学术论文。《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所记清朝之事,具有史料价值。《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西藏古籍出版社,1996年)是西藏学者恰贝·次旦平措的西藏历史专著,是了解西藏历史、认识西藏社会、丰富藏学知识的一部百科全书,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1957年),由向达从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23篇论文整理成集。《蒙文通文集》(1987年)是将蒙文通的大部分重要著述整理汇结而成。《季羡林文集》(1998年)包括季羡林迄今为止的创作、评论、论文、专著和译著,是季羡林先生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作品展示。楼宇烈所著的《王弼集校释》(1986年),为当今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典籍提供了便利。

综上,国内学术著作对宗教学研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传统宗教领域,尽管也有宗教本质、宗教基础理论、宗教发展、宗教工作方面的研究著作(8种入选图书),但在宗教学界的影响远不及佛道教研究,笔者认为其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国内宗教学研究的侧重点还是一些传统的宗教,对西方宗教以及外来宗教研究投入不足;二是国内学者在宗教学研究领域与国外学者联系较少,而且因为语言障碍较少地关注国外的宗教学研究成果。考虑到国内宗教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宗教学界需要对这两点不足有充分的认识,并且积极投入力量改变这种局面。

收稿日期:2009-05-12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基于CSSCI数据库的中国宗教书籍学术影响力评价_宗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