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静脉留置针应用在小儿护理的有效性观察论文_岳文

浅析静脉留置针应用在小儿护理的有效性观察论文_岳文

河南省郑州市郑州人民医院保健科 450003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48例患儿随机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静脉留置针与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有效性。结果: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参照组少(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适当的护理干预可延长置管的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满意度,从而值得临床普及。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小儿护理;有效性

静脉输液在临床上是儿科护理的重点工作与难点工作,为有效减轻患儿的痛苦,并方便用药,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而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头皮针替代品,也称之为套管针,其具有较好的柔韧性,便于操作,保留的时间也比较长,从而有效提高护理的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1]。本组研究主要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应用的有效性,论述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取的48例患儿中,男患儿27例,女患儿21例,年龄6个月至12岁,平均5.36岁,住院的天数平均是8.6天。在所有患儿所患病症中,14例为肺炎、12例为上呼吸道感染、5例为中枢神经感染、8例为持续惊厥、2例为抽搐,7例为其他症状。将所有的患儿随机分作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在临床对比中没有明显统计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儿采取静脉留置针与相关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选择穿刺部位与静脉血管:在穿刺前需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穿刺成功在于是否选对合适的血管,应以直径粗、管体直、弹性良好的血管为准。在穿刺中一般都选前额中间或耳后侧的的静脉血管等[2]。②穿刺方法:在选定部位后应对其静脉血管进行判断确认后就可开展穿刺工作。对穿刺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护士用左手绷紧穿刺部位皮肤,用右手捏紧套管针回血胶,平稳动作,以准备穿刺。在穿刺中,应保持针头与穿刺部位倾斜15~30°;若有回血应减小5~ 10°后,继续将针头刺入2mm的同时,用左手将针芯外回5mm,随后用右手将塑料外管往穿刺方向往前推,以插进患儿的静脉血管中,随后用手压制住针柄并拔出针芯。③封管方法:封管对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输完药物后,关闭调节器调,并分开针头与肝素帽,对肝素帽进行消毒,将5ml封管液注入肝素帽,随后把剩下退出针头,最后把针头拔出患儿血管。在此过程中应缓慢降低液体对患儿的冲击压强,让封管液充满血管腔体内。④固定方法:穿刺后用无菌输液贴来敷盖针眼,固定留置针需用透明胶贴。在肝素帽下垫些无菌棉球,用普通胶布将针翼与肝素帽固定[3]。加强对家属进行宣传教育,尽量避免导管脱落。对透明敷贴与穿刺部位应定时更换,输液中,护士应多巡视,控制输液的速度,并要仔细观察,一旦患儿出现不适要停止输液,拔掉套管针后用 50% 硫酸镁处理其部位。输液完成后应及准确正压封管,并保证肝素的用量,二次输液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⑤留置时间及护理:留置时间不能超过3 ~5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要没有堵管与渗漏出现,每天用碘伏或碘酊或乙醇对穿刺部进行一次消毒,并贴上透明贴,避免引发静脉炎,留置时间为 5~7天。在二次输液时,需确认留置套管内是否有血凝块的阻塞,再用 2% 碘酊与 75% 乙醇涂在穿刺部位,待干后便可进行穿刺。⑥拔针处理:在拔针时必须注意减轻患儿的痛苦,当针头将要拔出时要快速的抽出,以减少损伤与痛苦,并用无菌棉按压止血[4]。

除了上述的护理方法之外,还要加强对患儿心理的护理,一般患儿在留置针时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感,难免会哭闹挣扎,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可通过安抚患儿的情绪、转移患儿注意力以及鼓励患儿等手段开展心理护理,从而让患儿能够更好的配合工作的开展。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由SPSS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由t、X2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儿留置的时间为1~4天,平均3.2天;参照组患儿留置的时间为0.5~4.3天,平均是2.4天,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机械性与化学性静脉炎分别为2例,2例出现导管堵塞,1例出现药液渗出;而参照组上述不良反应分别是4例、3例,5例及2例,差异明显(P<0.05);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发现,研究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67%,而参照组则为75%,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对于各种疾病的患儿进行治疗时,多采取静脉留置针作为工具辅助治疗,其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成为当前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应用时方便操作,并且可有效的减少患儿的痛苦,现阶段逐渐被广大的患者接受[5]。本组研究主要是针对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和常规的护理进行对比,从本组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对于静脉留置针患儿采取相应的护理,可以显著的延长留置的时间,并减少静脉炎情况发生的概率,可让患儿更好的接受,从而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因此,要求临床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数量的掌握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并加以相应的护理对策,严格操作,尽量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患儿顺利静脉留置针,以达到疾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红菊.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静脉滴注中的应用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2,15(10):647-649.

[2]葛卫红,袁碧波.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8(01):631-633.

[3]胡淑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健康教育[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6(03):844-846.

[4]陈静.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1(S1):321-323.

[5]陈华,夏晓芬,周静洁.护理干预在延长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效果观察[J].价值工程.2013,29(22):614-616.

论文作者:岳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7

标签:;  ;  ;  ;  ;  ;  ;  ;  

浅析静脉留置针应用在小儿护理的有效性观察论文_岳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