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生;小学音乐;音乐识谱;识谱能力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让教育走出了一条新路,小至幼儿园,大到大学,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来辅助教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了小学音乐课堂,小学音乐课开始脱离传统教学方式,对提升学生兴趣,提高音乐技能水平、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一背景下,提高学生识谱能力,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就变的尤为重要。
1小学音乐识谱能力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育的识谱教学是认识音乐的基础,是小学生能够接触音乐的第一个门槛。乐谱是音乐的实体化的一个体现,乐谱能够更为直观地将音乐表达出来,所以说小学识谱能力的教学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的教学重点,识谱能力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了保证学生的音乐学习的效果,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只有将学生的识谱能力基础奠定好,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后续的音乐教学。识谱知识的缺失就会导致学生学习音乐的学习能力减弱,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会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新课标音乐教学的要求中,明确说明了对小学识谱能力的重要性,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识谱能力培训。在实际的音乐学习中识谱能力十分重要。虽然没有乐谱,普通人也可以对音乐进行学习,但是严格意义上说只能够算是模仿训练。没有乐谱能力的学习就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说,必须要对学生进行识谱上培训,让学生能够对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能够音乐的韵律、音调,奠定识谱能力的基础才能够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
2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识谱非常感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乐谱不容易理解和掌握,从而失去学习音乐识谱的兴趣,有的甚至放弃对音乐识谱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让回答问题时,他们故意躲避,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连简谱和五线谱都不会区分,这无疑是音乐教学的缺失。当前,有些教师过于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而将音乐课上成思想教育课,课堂教学氛围虽然活跃,但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得不到有效落实。有的教师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虽然耗费时间长,精力消耗大,但教学成效不显著。还有的教师对音乐教学目标不能统筹兼顾,顾此失彼,过于注重以音乐审美教育为核心,导致识谱教学淡出音乐课堂。因此,怎样将音乐识谱教学与审美情趣培养结合起来是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所面临的难题。
3提高小学生音乐识谱能力的措施方法
3.1改进教学方法,扎实学习基础
正确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教学事半功倍,也可以让学生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自信心。比如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歌曲,后学习识谱。老师首先通过示范演唱或者多媒体辅助演唱等方法,让同学熟悉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着旋律进行完整的歌曲演唱,等到学生对歌曲熟悉且能完整演唱时,再针对歌曲进行“识谱”教学。根据学生自己所演唱的节奏对应曲谱,找到音符的特点,将旋律和音符相结合,更容易帮助学生认识乐谱,也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于难度较大的乐句和旋律要进行重点指导,耐心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辅导,待学生攻克难点之后,再整体审视歌曲全部乐谱,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对“识谱”的恐惧反应。如此循序渐进的学习完整章乐谱成后,还会让学生心情较为放松,下次也不再对“识谱”有抵触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因材施教,分级制定识谱教学方案
小学阶段,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分级制定识谱教学方案,根据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有效制定不同的识谱教学方案。针对一二年级学生,主要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节奏,能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低年级学生主要的性格特征是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喜欢表现自我,因此教师可以选择节奏鲜明、乐句匀称、难度低的识谱模唱,加以动作设计,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增强参与感;针对中年级学生,以便于操作的歌曲为载体,在课堂学习中以感兴趣的方式讲授新课,还可以适当利用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的特点,学唱部分优秀流行歌曲的歌谱进行唱谱练习;针对高年级学生,要将识谱与唱歌有效结合,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够随琴视唱乐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创造力,提升学生音乐识谱能力。例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教师将简谱的1234567按照赤、橙、黄、绿、蓝、靛、紫来表示,从而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以故事导入,将音符化身为七个小矮人,分成七个小组进行音乐活动。中年级除了随琴视唱简单的乐谱之外,还可以适当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如最近《学猫叫》的旋律耳熟能详,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乐句的听唱练习,通过喜爱的歌曲带动识谱学习,逐渐提升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高年级可以在识谱教学中增加一些学习难度,重在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简单的旋律接头,同头换尾方式开始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提升音乐感知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3.3有效开发教学课件
结合受教育群体特征及情况来看,小学生心智发展处于基础阶段,对于音乐感知能力也较为有限。与此同时,他们往往更愿意也更容易接受一些较为直观和浅显的内容。对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合理有效地开发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做以巧妙的转化,以增进学生理解的同时,强化基础训练。具体来讲,比如在《幸福快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该首歌曲的节奏进行课件动画制作,在后续带领学生跟唱环节过程当中结合课件动画的节奏展示来进行,进而脱离旋律进行节奏唱谱,使学生掌握该首歌曲的节奏打法及读法等,最终进行整首曲子的节奏朗读。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节奏及识谱能力。
3.4引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小学的音乐教学就必须要及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就必须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进行及时的训练。首先,要保证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小学学生正在处于一个相对不是很成熟的阶段,对任何未知知识都充满了好奇,所以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音乐知识不在局限在课本之上,通过更为新颖的方式对识谱知识进行展现。通过对符合学生音乐审美和视觉审美的新媒体形式的视频、音频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保持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能够根据乐谱进行演唱,让学生能够利用乐谱在演唱中发现自身演唱的错误和缺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识谱知识通过卡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识谱知识,并且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识谱知识有针对音乐进行分解,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
结语
总而言之,音乐学习的基础就是识谱的教学,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识谱能力上的培养,保证音乐课堂教学能够到达足够的师生互动,促进音乐课堂的学习教学。教师应该积极营造活泼的教学氛围,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引进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强对乐器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音乐的教学的趣味性。对学生识谱能力教学方式的改进,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更为主动去进行音乐识谱的学习和其乐理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果.小学音乐识谱创新教学方法研究[J].文存阅刊,2018(22):70.
[2]林晰.探析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有效性策略[J].考试周刊,2018(22).
[3]张玉洁.小学音乐识谱教学探析[J].神州,2018(28):147.
论文作者:李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音乐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乐谱论文; 教师论文; 小学论文; 节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