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征[1]2013年在《杜仲组织培养及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经济和药用植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实验在唐亮的研究《杜仲优良无性系快速微繁殖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优化了杜仲组织培养体系,着重建立了以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壮苗生根路线为基础的植株再生体系,为杜仲转基因分子研究提供材料和技术平台,同时获得了大量杜仲优良品种的苗木。实验采用杜仲优良品种华仲5号为材料,以成熟胚、幼嫩胚、叶片子叶和茎段(带芽或不带芽)为外植体进行了芽和愈伤组织的诱导、增殖培养、伤组织诱导丛生芽的形成、不定芽的增殖和芽的生根培养等研究,筛选了各个阶段的适宜培养基,建立了杜仲组织培养技术体系。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成熟胚、幼嫩胚、叶片、子叶和不带芽茎段等外植体都能够直接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但它们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不同。成熟胚:MS+BA2.0mg/L+NAA2.5mg/L,诱导率70%;幼嫩胚:MS+BA0.5mg/L+2,4-D2.0mg/L,诱导率88.9%;叶片:MS+BA1.0mg/L+NAA1.0mg/L,诱导率66.7%;茎段:MS+BA2.0mg/L+NAA0.5mg/L,诱导率100%;子叶:MS+BA0.5-1.0mg/L+NAA2.5mg/L,诱导率88.9%。2.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适宜培养基配方为:MS+BA1.5mg/L+NAA0.05mg/L增殖系数250%和MS+NAA1.0mg/L+TDZ0.5mg/L,增殖系数200%;适宜的愈伤组织继代周期为20天3.愈伤组织在MS+BA1.0mg/L+NAA0.05mg/L的培养基上,能够诱导产生丛生芽,诱导率88.9%,增殖系数3±1.19,并且继代2次的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的效果最好。4.成熟胚和带芽茎段可以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成熟胚的适宜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1mg/L,诱导率80%;带芽茎段为:MS+BA2.0mg/L+NAA0.5mg/L诱导率88.9%。4—6月间采集的枝条萌芽率最高达88.9%,且染菌率很低。5.芽增殖适宜的培养基配方是MS+BA3.0mg/L+NAA0.2mg/L,增殖率33.3%;芽继代培养的次数不同,对于其本身丛生芽的增殖和腋芽的萌芽情况有影响;经过了3次继代培养的芽,长度在3-4cm左右,适合进行生根培养:使用无菌苗顶芽对于从生芽的增殖和腋芽的萌芽均较为有利。6.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生根培养中,无论激素是否参与都能够正常诱导出根,其中以添加了IBA0.2mg/L的无机盐离子强度较低的1/4MS培养基效果最好,生根率达到80%,且根从基部长出,数量多,有利于移栽。移栽基质为等量的泥炭土和珍珠岩混合,成活率66.7%。
霍娟[2]2004年在《杜仲内生真菌资源和活性菌株生物学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内生真菌普遍存在于植物体中,其重要性正日益受到关注,不同植物体内的内生真菌种类与数量也不相同,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内生真菌资源有待开发。本研究选取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为研究材料,进行其内生真菌资源的研究工作。结果从不同地区杜仲组织中共分离到254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属于蜜孢霉 Sphacelia、刺孢壳 Chaetomella、交链孢 Alternaria、壳明单隔孢属 Diplodina、刺盘孢 Colletotrichum、匐柄霉 Stemphylium、头孢霉 Cephalosporium、球座菌 Guignardia和青霉菌 Penicillium等真菌属中。从两个采集地点来看,南京地区内生真菌类群比西安地区类群较丰富、优势种群分离率较高;从植株部位上看,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类群较枝条和树皮丰富,且分离率高;此外,一些菌株还表现出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在所研究的杜仲内生真菌类群中,刺孢壳比较普遍存在,且分离率较高,属优势种群之一。生物活性研究表明:刺孢壳 Chaetomella菌株Z18的发酵代谢产物具有较广谱的抗菌作用和较高的抗氧化活性,TLC与HPLC检测显示它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中可能含有与芦丁相同或相似的黄酮类化合物。刺孢壳 Chaetomella活性菌株Z18在不同的固体和液体培养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温度、pH值、装液量以及生长因子等条件对其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马丁氏培养基中生长较好;比较适宜的碳氮比、培养温度、pH值、装液量和转速分别为10:1,25℃,pH 6,150mL/250mL和200rpm;VB_1、VB_6和叶酸等维生素以及Ca~(2+)、Fe~(2+)、Mg~(2+)等无机离子均能不同程度地对其产生促生长作用。利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优势的刺孢壳 Chaetomella种群表明,其DNA多态性与宿主来源和分离部位存在一定相关性,同一地区的菌株之间亲缘关系较近,分离自同一部位的菌株之间亲缘关系也比较近。菌株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化和宿主组织分化。
黄勇[3]2003年在《杜仲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杜仲(Eucommia Ulmoiudes Olive.),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和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以杜仲春初萌发的幼嫩枝条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不同的理化因子对愈伤组织的增殖或诱导效应。研究了在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和在生长周期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了在愈伤组织生长周期中杜仲胶和桃叶珊瑚甙含量的变化。为杜仲细胞培养、次生代谢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结果如下。 1.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具有不同的诱导和增殖效应。综合考虑:MS+NAA_(1.0mg/L)是比较理想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NAA_(0.5mg/L)+6-BA_(0.5mg/L)+KT_(1.0mg/L)是适合愈伤组织增殖的培养基。 2.不同理化因子对愈伤组织有不同的增殖效应。葡萄糖的浓度为30g/L时,愈伤组织的增殖效应最好。 3.MS培养基是适合愈伤组织的增殖的。 4.水解乳蛋白(LH)不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 5.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为24天,生长曲线呈“S”型曲线,基本可分3个时期:延迟期(0-9天),指数期(9-18天),稳定期(18-24天)。 6.愈伤组织中可溶性蛋白、POD、SOD的变化与生长周期密切相关,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有不同的变化曲线。 7.愈伤组织次生物质的积累主要在愈伤组织生长周期的稳定期。杜仲胶和桃叶珊瑚甙的含量分别为2.35%,0831%,分别超过母体植株的30%,60%。最佳的收获时间分别为第21,24天左右,光培养下两种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均高于暗培养。
李琰[4]2003年在《杜仲愈伤组织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研究》文中指出本试验探讨了基本培养基、接种方式、外植体种类、采样时间、培养条件、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杜仲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的影响以及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对愈伤组织中的药用有效成分绿原酸、总黄酮的积累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 1.比较了MS,LS,B_5,N_6,H,Nitsch,White和WPM8种基本培养基,发现MS培养基适合于杜仲幼茎愈伤组织诱导,B_5培养基不仅对叶的愈伤组织诱导有利,对茎和叶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也是比较理想的。 2.2,4-D、NAA和IBA叁种生长素均可100%诱导出愈伤组织,以0.5mg/L 2,4-D、0.5-1.0mg/L NAA、1.0mg/L IBA效果最好;2,4-D和BA及KT的组合均不利于愈伤组织诱导,低浓度的BA与NAA和IBA组合能促进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其中1.0mg/L NAA+0.3-0.5mg/L BA、1.0mg/L IBA+0.5mg/L BA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旺盛,富有光泽,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在继代培养中单独使用NAA时,以0.5mg/L效果最好。NAA与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时,以0.5mg/L NAA+0.5mg/L BA的组合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其愈伤组织生长量明显大于单独使用NAA。KT的加入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3.田间材料取样时间幼叶以3月中旬为好,幼茎以4月中旬以前最佳;其余时间以无菌苗的下胚轴、子叶、真叶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培养基pH值以6.3比较适宜;培养室的光照条件以12h光照、12h暗培养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茎段的大小和接种方式以0.7cm长度横放诱导效果最好。 4.糖以分析纯的蔗糖比葡萄糖和市售普通白糖更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生长。当蔗糖浓度为40mg/L时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长,也有利于总黄酮的积累。 5.系统研究了B_5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蔗糖浓度对杜仲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实验证明:增加培养基中KNO_3、(NH_4)_2SO_4、ZnSO_4和FeSO_4的含量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而不利于绿原酸和总黄酮的积累;MgSO_4对细胞的生长和绿原酸、总黄酮的积累均起抑制作用;增加培养基中NaH_2PO_4、CaCl_2的浓度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也有利于绿原酸、总黄酮的积累。MnSO_4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和绿原酸的积累,而显着抑制黄酮的形成。蔗糖对愈伤组织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多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张海凤[5]2008年在《杜仲多倍体诱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是我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倍体植株具有巨大性,诱导培育杜仲多倍体植株可以增加杜仲叶、皮产量,对杜仲的丰产栽培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主要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杜仲籽苗生长点,研究了秋水仙素药液浓度,处理时间的诱变效果,通过茎尖细胞染色体数目检测和DNA相对含量测定的倍性鉴定方法,首次获得杜仲四倍体植株;在秋水仙素处理杜仲萌动种子中,探索了不同胚根长度的种子的处理效果不同,并在叁种不同培养条件下对处理后种子的形态变异率和成活率进行了综合比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秋水仙素处理杜仲籽苗生长点中,研究了不同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的最佳组合。0.1%秋水仙素处理生长点12h,变异株率和四倍体株率最高,分别为63.3%和36.7%,是最佳组合。2.形态、解剖学研究表明,四倍体植株表现出多倍体特征,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厚,叶面积增大,叶形指数减小,保卫细胞增大,单位面积气孔数减少,叶绿体数明显增多;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增宽,茎尖分生组织层细胞均增大。3.细胞学鉴定研究表明,对照株的染色体数为2n=2x=34,变异株的染色体数为2n=4x=68;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加倍植株细胞中DNA含量增加了一倍,由2c变成了4c,未看到八倍体细胞。4.秋水仙素处理杜仲萌动种子,胚根长度越长对其生长越不利,应选择稍短的胚根,适宜的处理时间。在相同处理时间下(12h),胚根长度为0.5cm的杜仲萌动种子在秋水仙素浓度为0.05%~0.1%处理浓度时,诱导效果较好。5.叁种培养(组织培养、培养箱培养、苗圃培养)条件下的比较。组织培养和培养箱培养法诱导效果相近,均优于苗圃培养法;以0.5%~0.1%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12h的效果最好。
荆腾[6]2016年在《杜仲橡胶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HMGR的功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而我国天然橡胶对外依存度却高达80%以上,已超国家战略安全警戒线。面对天然橡胶资源的短缺,新胶源物种的开发迫在眉睫。杜仲橡胶是极具发展潜力的优质天然橡胶资源,但因用于提取杜仲橡胶的原材料叶片和果实中橡胶产量相对较低,造成原料成本较高,严重制约着杜仲橡胶的产业化发展。而揭示杜仲橡胶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理有助于寻找提高杜仲橡胶产量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亚细胞定位、过量表达及启动子克隆和活性验证等方法对EuHMGR基因的表达模式和功能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初步建立了杜仲组织培养体系,为揭示EuHMGR基因在杜仲橡胶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克隆得到EuHMGR基因全长cDNA,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EuHMGR基因ORF长1770 bp,编码590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3 k Da,等电点为6.89;含有2个NADP(H)结合位点GTVGGGT、DAMGMNM及2个HMG-Co A结合位点TTEGCLVA、EMPVGYVQIP,且与已知植物HMGR基因序列相似性达80%以上。(2)分析了EuHMGR基因表达模式与杜仲橡胶合成的相关性。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组织EuHMGR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EuHMGR基因在杜仲果皮和叶片中均有表达,果皮中EuHMGR基因的表达量在幼果时期(4月至5月)达到最大值,而叶片中EuHMGR基因的表达量在7月中旬达到最大值。不同时期果皮和叶片中EuHMGR基因表达模式和含胶增长速率相关性分析显示,果皮中EuHMGR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规律与含胶增长速率变化规律在统计学水平呈显着正相关,而在叶片中两者无相关性。(3)确定了EuHMGR基因编码产物作用的位置。通过构建EuHMGR与YFP的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烟草中瞬时表达,分析EuHMGR的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EuHMGR定位在内质网上,与MVA途径位于细胞质中相符。(4)EuHMGR功能验证。通过构建过量表达载体35S::EuHMGR,农杆菌介导转化EuTIDS5转基因烟草,筛选得到阳性植株共28株,并对阳性株系的EuTIDS5表达量进行检测,发现EuTIDS5在过量表达EuHMGR烟草中的表达量有不同水平的提高,随后,对阳性株系异戊二烯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过量表达植物的异戊二烯含量提高了4-13%,说明EuHMGR的过量表达有利于EuTIDS5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反式异戊二烯的合成和积累。(5)克隆分析了EuHMGR基因的启动子并验证其启动子功能。克隆得到EuHMGR基因上游长2104 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EuHMGR基因启动子含有大量TATA box、CAAT box等保守转录元件,此外,还含有与发育、激素响应、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EuHMGR::GUS,在烟草中瞬时表达,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该序列能启动GUS报告基因的正常表达,说明其具有启动子功能。(6)以杜仲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初步构建了杜仲组织培养体系。研究发现以MS(无机盐)+B5(有机物)+30 g/L蔗糖+6.0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激素配方为:6-BA(1.0 mg/L)+NAA(1.0 mg/L);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激素配方为:6-BA(0.5 mg/L)+NAA(0.5 mg/L),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0%以上;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方为:6-BA(1.0mg/L)+TDZ(1.0 mg/L)+NAA(0-0.15 mg/L),分化率在20%左右。生根培养基采用1/2MS+15 g/L蔗糖+6.0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并把切口端在300 mg/L的无菌ABT生根粉溶液中浸泡5s效果最佳。
李俊红[7]2008年在《杜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多倍体诱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属于杜仲科杜仲属,是一种以药用为主并具有多种用途树种,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和其它所有栽培植物一样,良种选育是杜仲资源开发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鉴于多倍体植物具有器官巨大、抗逆性强和生化物质含量高等特点,及杜仲的利用途径和价值,多倍体育种应成为杜仲遗传改良的主要途径之一。秋水仙素是人工诱导多倍体的主要化学物质,用于处理的植物材料和处理方法很多,其中以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加倍是最为常用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利用离体组织染色体加倍法进行多倍体诱导已在许多植物中取得成果。而要利用组织培养对离体组织进行染色体加倍,首先要建立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对杜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并以成熟种子为材料进行多倍体诱导与鉴定技术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杜仲离体快繁体系的优化:以幼嫩叶片为外植体,对杜仲再生体系的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 NAA1.5 mg/L + 6-BA2.0 mg/L,诱导率为95%、愈伤组织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NAA1.0 mg/L +6-BA2.0 mg/L,良好率为98.5%、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NAA0.5 mg/L +6-BA2.0mg/L,分化率为40%、最适生根培养基1/2MS+IBA1.5 mg/L,生根率为92.5%。2.杜仲多倍体的诱导鉴定:0.2%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处理种子48h诱导的多倍体最多,诱导率高达13%。种子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再进行试管萌发处理,其多倍体的诱导率高于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素直接进行试管萌发的处理。试验共获得杜仲多倍体植株43株。对杜仲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气孔进行了观察比较发现二倍体杜仲的气孔长度小于多倍体的,气孔密度则相反。进一步与染色体计数法直接鉴定相比,其误差不超过25%,气孔大小及密度也可以作为鉴定多倍体的可靠间接指标。
李煜[8]2009年在《杜仲有性杂交与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文中提出杜仲是一种以药用为主并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使杜仲早期选择成为可能,可大大缩短选育时间、提高选择精度并降低选育成本,从而促进良种选育进程。建立合适的作图群体是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的前提并决定图谱的质量。因此,本文在开展杜仲人工杂交及苗木培育的基础上,进行了杂交子代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化研究,并进一步通过对F1家系田间表型性状和标志性功效成分总黄酮含量分化程度分析,初步确定了作图群体,从而为杜仲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和重要性状的分子标记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初步探讨了杜仲杂交的花粉技术、授粉技术和育苗技术,结果表明:树上收集和室内水培收集两种不同方式所收集花粉的萌发特性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在杜仲杂交育种中,可以通过水培花枝收集花粉。不同父本的散粉期和花粉生活力差异较大,秦仲2号和洛超3号是较好的杂交父本;不同母本的可授期相差较大。不同父本间杂交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着、而母本间差异显着;以杜仲优良无性系小叶做母本时种子发芽率最高,达99.6%。利用播种育苗方法对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繁殖,得到了7个F1家系。2、将杜仲杂交种子剥去种皮,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500ppm的赤霉素浸泡24h后,70%酒精消毒30s,1g/L HgCl2表面消毒12min,无菌水冲洗3~4次,切去少许胚芽和胚根端胚乳后胚根向下接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30d后萌发成苗。组织培养培育无菌苗的方法可以显着地提高杜仲种子的成苗率。3、子叶节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mg/L,诱导率85%;单节茎段快速增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mg/L,增值系数3.80;最适宜单节茎段生长的培养基为MS+ 6-BA 1 mg/L + NAA 0.1 mg/L,生长系数为3.71。1/2MS+IBA1.5 mg/L是最佳的生根培养基,生根率90%。以沙子、珍珠岩、腐殖质按1∶2∶1为基质移栽,成活率达80%。4、通过对家系田间表型性状和标志性功效成分总黄酮含量分化程度分析,选出综合变异程度较高的家系6和家系3作为构建杜仲遗传连锁图谱的作图群体。它们的田间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4.02%和22.87%;标志性功效成分总黄酮含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1.89%和19.63%。5、通过家系间性状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各性状在家系间存在很大的差异。选出的优良家系5,其苗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叶片数、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总黄酮含量都较群体均值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幅在4.71%~15.85%之间。
周玮[9]2010年在《杜仲9个引种无性系的评价及种子诱导多倍体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特有的古生树种,不仅是名贵的中药材和提取天然橡胶的工业原料,也是优良的用材、水土保持和绿化树种。杜仲抗旱性研究的开展,为充分发挥其水土保持、防风固沙、造林绿化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生态价值意义重大。本文以引种的杜仲9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抗旱性指标测定的基础上,结合表型性状和园林观赏价值的分析,对9个无性系进行了评价,并进行了杜仲优良无性系的初步选择;同时以种子为材料进行杜仲多倍体植株诱导技术的研究,旨在为选育高产、优质、抗性强的优良杜仲新品种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杜仲开发利用价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杜仲叶上表皮细胞较下表皮细胞大,气孔分布于叶的下表皮,15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4项叶片抗旱性指标为主脉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CTR;各无性系之间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密度、失水率、水分临界饱和亏等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对叶片的22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无性系8、无性系7、无性系3抗旱性较强,无性系5、无性系6、无性系4抗旱性一般,无性系1、无性系2、无性系9抗旱性较弱;9个杜仲无性系的抗旱性由强到弱排序为:无性系8、无性系7、无性系3、无性系5、无性系6、无性系4、无性系1、无性系2、无性系9。2.对各无性系当年生嫁接苗的9个生长性状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无性系间各性状的变异均较大,平均变异系数为16.46%。其中变异最大的为叶面积,变异系数为30.96%;变异最小的为枝粗大小,变异系数为9.9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枝粗大小外,其它性状在9个无性系之间分别存在显着和极显着差异。对9个无性系的各表型性状值分别进行标准化,按照无性系合计值从大到小排序为:无性系8、无性系7、无性系4、无性系6、无性系5、无性系2、无性系1、无性系3、无性系9。其中,无性系8和无性系7的生长量及叶片性状较为优良且抗旱性较强。同时,供试的9个无性系均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3.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利用杜仲种子进行了杜仲多倍体植株的诱导,筛选出处理杜仲种子的秋水仙素浓度和浸种时间的最佳组合:秋水仙素浓度为0.3%的条件下浸种48h。因此,利用杜仲种子诱导多倍体植株的方法为:成熟杜仲种子经500ppm的赤霉素(GA3)浸泡24小时,再置于浓度为0.3%的秋水仙素中浸泡48h后接种于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培养。该方法既可以保持较高的诱导率,又不影响成苗率。本试验最终诱导出多倍体变异植株424株。
刘艳丽[10]2013年在《杜仲离体培养及种子油脂构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以杜仲种子离体萌发籽苗的不同部位(子叶节、子叶、下胚轴)、不定根、幼胚、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对不定芽及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一个微繁殖再生体系;另外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4个不同省份的8个杜仲种子样品中的粗脂肪脂肪酸构成及叁种甾醇的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不同种子中主要非皂化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省份种子的脂肪酸和甾醇的构成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为杜仲育种及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在附加1mg/L TDZ的MS固体、液体培养基中,对2周籽苗不同部位(子叶节、下胚轴、子叶)培养4周,固体培养基中不定芽发生率分别为100%、65.9%、39.0%,液体培养基中均无发生。2.在附加不同浓度6-BA、2,4-D、TDZ及6-BA与2,4-D、TDZ、NAA、GA3组合的培养基中,对不同时期(雄花扬花后65天、73天、81天)的完整幼胚培养,结果发现:扬花后73天的鱼雷胚是适宜的外植体,其在MS+2mg/L6-BA中不定芽诱导率为91%,在MS+0.5mg/L2,4-D中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00%,并获得诱导率为8%的胚状体,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3.以生长2周籽苗的不同部分(子叶、下胚轴、子叶节)及成熟种胚子叶为材料,在MS+0.2mg/L NAA培养基上诱导不定根,诱导率分别为93%、62%、37%、98%;以形成的不定根为材料诱导不定芽,不同激素的影响依次为TDZ> 6-BA> ZT> KT,最佳培养基为MS+TDZ 2mg/L+NAA 0.3 mg/L,诱导率为65%。4.不定芽诱导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0.2mg/LNAA,生根率为50%。5.花芽略有萌动的枝条,经室内加温促成培养或经60天低温(4℃)贮存后,花粉都可发育到单核期作为花粉花药培养材料;单核花粉期花药经4℃低温预处理7天对愈伤组织诱导有较显着的促进作用,处理时间较短(2天)反而有抑制作用;花药花粉诱导愈伤组织适宜培养基:2mg/L 6-BA+0.5 mg/L NAA、1mg/L 6-BA+1mg/L NAA+2mg/L TDZ,诱导率分别为95.9%、100%。6.不同省份杜仲种子间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有一定差异,共检测出12种脂肪酸,所有样品测得的相同的脂肪酸有10种,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是α-亚麻酸55.50%-61.57%;不同省份杜仲种子间甾醇的组成及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总甾醇含量较高的是江西九江,可达8.27 g/kg,较低的是江西九连山,含量为1.49 g/kg。
参考文献:
[1]. 杜仲组织培养及愈伤组织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D]. 王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2]. 杜仲内生真菌资源和活性菌株生物学的初步研究[D]. 霍娟.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3]. 杜仲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D]. 黄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4]. 杜仲愈伤组织培养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研究[D]. 李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3
[5]. 杜仲多倍体诱导研究[D]. 张海凤.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6]. 杜仲橡胶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HMGR的功能研究[D]. 荆腾.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6
[7]. 杜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优化与多倍体诱导[D]. 李俊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8]. 杜仲有性杂交与遗传作图群体的建立[D]. 李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9]. 杜仲9个引种无性系的评价及种子诱导多倍体技术研究[D]. 周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0]. 杜仲离体培养及种子油脂构成研究[D]. 刘艳丽. 陕西理工学院. 2013
标签:农作物论文; 组织培养论文; 愈伤组织论文; 多倍体论文; 杜仲论文; 固体培养基论文; 杜仲雄花论文; 种子植物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植物组织论文; ms培养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