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对策论文_李野,张庆,邢国峰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对策论文_李野,张庆,邢国峰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铁岭供电公司 辽宁铁岭 112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电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电网中设备无论是数量还是类型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输电线路运行也更为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实现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就变得至关重要。文章从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的现状,并进一步对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的对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重要性;对策

1 实行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管理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

1.1 可行性

近年来,中国的电力系统发展迅速。但是,在输电线路检查中,检查人员工作效率低,仍可能发生误操作。然而,维修技术和操作技术越来越完善。有效地促进了维护和经营一体化的管理目标。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输电线路维修有关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与二十世纪相比,进步非常明显。此外,采集技术和传感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也促使输电线路的检修和运行一体化管理逐步走向成功。

1.2 必要性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检修输电线路这一方面主要实施的是定期检修制度,此种制度主要以时间当作基础,并且在检修项目和检修周期方面都依靠传统经验。与此同时,假如无法充分考虑设备质量、性能差异、结构组成与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毫无创新,那么就有可能会发生检修费用非常高、检修周期极短的情况,进而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除此之外,最近这几年,中国电力系统逐渐向着高参数、自动化、大电网与高电压等方向迈进,原有检修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检修需求,尤其在“两网”改造以后,中国电力系统所具有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并且还有多数设备不需要常规检查。此形势下,假如还一直应用定期检修这项制度,那么就一定会引起浪费,从而影响线路的运行,最严重的时候还可能会因为出现检修错误而引发各种故障。所以,一定要对输电线路的检修同运行体系化管理进行研究,以使输电线路能够稳定运行。

2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人为因素的影响

输电线路运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如:由于输电线路设计人员设计水平不高,导致线路设计参数不符合实际需要,或者设计失误等,造成输电线路的原生安全隐患;个别用电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用电常识,进行违章操作会导致用电安全全事故;建筑工人在铺路或建房过程中无意间操作破坏了输电线路等,都不同程度地给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此外,电力企业在人力资源配备、管理制度的维护上缺乏强硬的管理手段,对输电网络的稳定运行带来不良的影响。

2.2相关责任制度不健全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是一项涉及人员、分工等众多的工作,如果缺乏健全的责任制度,各项分工责任无法落实到专人,就会导致权责不明,在出现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使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情况,这对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具有严重的影响。除此之外,缺乏完善的制度制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就难以激发,必然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因此,要实现输电线路运行、检修管理一体化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责任制度。

2.3缺乏完善的管理模式

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两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很多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以及信息管理、检修数据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缺乏成熟完善的模式,导致输电线路运行和检修一体化管理效率低下,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管理方案

现在我国正在不断对电网体制进行改革,并且电网的发展以及建设也比以前的速度要快很多。通过大量实践表明,应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已经不能做好维护和巡视输电设备的工作,并且有关的检修任务也会有众多问题不断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对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管理加以重视。

3.1完善的管理制度

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是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具体工作中,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需要加快推动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和过关工作,同时还要保证输电线路的完整性及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基础上,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收集工作,从而掌握输电设备运行的状态,以此来制定与输电线路运行情况相适应的各项第一生产力,保证输电线路运行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3.2 针对设备信息建立一个完善的档案库

在中国电网发展速度逐步提升的过程中,输电线路规模也不断扩大,设备变得更加复杂,这样一来就使得输电线路检修变得更加困难。在此情况下,想要对输电线路进行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的管理,就一定要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库,这样才能能够有效防止混乱现象的出现。 此外,针对建立信息档案库这项工作而言,应该收集各个设备最初的技术档案,并清楚记录设备的检修记录、异常记录、试验数据、运行参数、出厂数据等。而把这些设备最初的技术档案数据记录下来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更加方便地分析、检测和比较众多设备,从而在此基础上对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做出合理的判定。

3.3 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

在进行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管理时,可以合理地应用智能化分析、安全校验、数据库分析、负荷预测等众多先进的技术,不但可以提升方案分析优化水平以及系统职能检测的能力,还可以提升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的实际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针对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管理而言,主要就是把状态检修、定期检修以及故障检修融合到一起,并把输电线路的检修以及运行融合到一起,之后再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具体运行状态,把不需要进行检修的设备以及需求进行检修的设备划分出来,并标上记号,然后根据设备的具体状态来确定检修方法与检修周期,进而在节约的同时促使输电线路可以安全地进行供电。

3.4 对智能化水平进行提升处理

通过把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进行提升处理,能够促使输电线路检修同运行一体化的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并且这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及核心内容。因此想要把智能化水平提上来,就需要电力工作者积极整合以及分析线路实际运行情况,之后安排专业人员认真仔细地进行检修。

除此之外,在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当中,通过对智能化平台的有效应用,不但可以使输电线路的具体工作力度快速提升,而且还可以减少传达信息的环节,这样既节省了维修输电线路的时间,又提升了输电线路检修与运行的工作效率,进而使输电线路检修与运行一体化管理更加精准和可靠。

4 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非常重要,几十年来的人工线路检修,为线路检修打下了知识储备的基础,同时,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发展,为实行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要建立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运用很多先进的智能技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库,才能使一体化管理系统顺利安装完成,从而提高线路维修的效率,避免浪费财力和物力,促进电力行业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敏,蔡泽祥,刘永浩,等.基于宽频信息的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3,28(1).

[2]刘凯,吴田,刘庭,等.±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位转移电流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3,39(3).

[3]王凯正.关于输电线路的运行及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20l2,18(17).

论文作者:李野,张庆,邢国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对策论文_李野,张庆,邢国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