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彩秀
(甘肃省清水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甘肃 清水 741400)
【摘要】 目的: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常见原因及预防对策,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146例留置尿管病人,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调查其相关因素。结果: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与导尿无菌操作、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尿道口护理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留置尿管的各项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缩短留置时间,避免膀胱冲洗、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是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可减少医源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留置尿管致尿路感染;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319-02
留置导尿管导致的尿路感染又称导尿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留置导尿管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基本操作,它不但能减轻痛苦,治疗疾病,而且为观察疾病提供了方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导尿术是无菌操作技术,特别是留置导尿病人,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逆行感染,导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导尿管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日渐增高,居医院感染的第二位,占整个医院感染的40%[1],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12月留置导尿的病人146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58例,患者年龄51~88岁,平均71.9岁,其中基础疾病有高血压3例,脑出血21例,脑梗塞6例,冠心病2例。主要疾病为尿潴留、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尿失禁、肾囊肿、膀胱癌、等。留置尿管时间最长38d,最短2d,平均留置8.82d;其中经查血、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18例发生尿路感染,发生率:12.33%。结果显示:<7d为4.41%,≥7d为9.80%,≥14d为37%。医院感染与留置导尿管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2.原因分析
2.1 导尿是引起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尿道是一个无菌的环境,导尿管的插入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天然屏障,削弱了膀胱及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导尿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将尿道口细菌带入膀胱造成菌尿。
2.2 导尿管留置时间
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有文献报道,尿管留置时间是发生菌尿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感染率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大[2]。
2.3 患者的年龄与自身疾病
年龄≥60岁,病情危重的患者留置尿管发生尿路感染率明显增高,这主要与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衰竭、自身抵抗力降低,又患严重基础疾病,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年龄越大,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导尿管的选择
不同材质的导尿管对尿道的刺激和尿道黏膜对导管的组织相容性是不同的。导尿管不宜太粗或太细,导尿管太粗或球囊过大易增加对尿道或膀胱粘膜的刺激,诱发不适和膀胱痉挛。导尿管过细易发生尿外溢而漏尿,且易脱落,引起尿路感染。
2.5 导尿管的管理
频繁更换集尿袋和导尿管,密闭装置反复打开,留置尿管引流不畅等会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此外导尿管固定不当反复移动增加了尿道壁损伤的机会也可能导致机械性炎症的发生,尿液及集尿袋形成的重力作用会压迫尿道口粘膜造成粘膜缺血坏死。集尿袋放尿时不注意无菌操作,同样,可通过放尿口污染,将细菌带入腔内。膀胱冲洗可引起外源性感染。
2.6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容易导致尿路真菌感染,不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反而可以导致体内菌群失调,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引起二重感染,延长病人的住院时间,增加病人痛苦,提高治疗费用,弊大于利。
3.预防措施
3.1 严格掌握导尿指针,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根据病人的病情严格掌握导尿的指针,树立留置导尿管就会引起尿路感染的观念,不能用长期留置尿管解决尿失禁等护理问题。对尿失禁病人,应多沟通,了解其原因,做好心理护理,耐心训练病人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男病人用男性接尿器,女病人用尿不湿,对已经留置尿管的病人,加强自主排尿功能训练,视病人尿意及膀胱充盈度决定放尿时间,早日恢复膀胱收缩功能,尽量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
3.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插管过程应严格无菌操作,重视手的清洁,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尿道。特别是见尿后,插入尿道的尿管绝对无菌。避免表皮细菌的带入,引起尿道口感染。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医务人员的手常常是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有报道,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病原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医院感染所有原因的30%。说明洗手与手消毒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
3.3 严格掌握拔管指针
应每天评估留置尿管的必要性,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尽早拔除尿管。拔管前每日适时夹闭尿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3~5次,拔管后嘱多饮水,尽早自行排尿。
3.4 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
留置尿管病人用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和接头处每日两次,清洁会阴每日两次。大便失禁的病人用肥皂水清洗会阴部后再消毒。保持尿道口相对无菌及会阴部清洁。指导患者和家属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导尿管的自护和注意事项,叮嘱病人尿液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尿道外口处,以免引起尿液返流,及时清空引流袋。
3.5 保持导尿管与集尿系统的密闭性
导尿管与集尿系统的密闭性能明显延缓尿路感染的发生。因此接尿系统的接头,一般不要打开,也不要频繁更换尿管和尿袋,一般2周更换尿管1次,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有研究表明,每天更换集尿袋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多日更换[3]。
3.6 保持引流管通畅
随时观察尿液颜色和性质,以及尿量变化,避免引流管和导尿管扭曲、打结,保持引流通畅;尿管阻塞可能是长期留置,饮水少,所致尿液浓缩沉积或粘膜血块所致。避免膀胱冲洗,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鼓励病人多饮水,除正常饮食外,每天饮水量在3000ml左右,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清除沉淀物,防止尿管阻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
3.7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根据国家规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控制联合用药的指征,严禁滥用以及频繁更换药物,慎用广谱抗生素,尽量避免使用预防性药物,因抗生素非但不能预防感染,反而加重医院尿路感染的形成。掌握给药方法和用药时间,正确执行,尽量缩短用药时间,积极治疗原发基础疾病,尽早解除梗阻,解除病人痛苦。避免造成细菌耐药、菌群失调,增加二重感染的危险。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3.8 选择合适的尿管
一般采用14号~16号硅胶气囊导尿管,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尿管。
4.小结
留置尿管是引起医院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最有效的是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尽量不插尿管。留置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尿后加强尿管日常护理,随时评估,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使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不断降低。
【参考文献】
[1]杨爱祥,吴慧娟,郑贞仓等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3.
[2]施娟娟,钱小毛.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3):476.
[3]潘丽英,唐云,黄先娥等膀胱冲洗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尿液细菌培养的影响[J].护士进行杂志,2007.22(10):873-875.
论文作者:范彩秀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7
标签:导尿管论文; 尿路感染论文; 尿管论文; 膀胱论文; 病人论文; 尿道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