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疗养院急诊科 河北北戴河 066100)
【摘要】目的:正确理解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的变化要点,规范院前急救中针对海水淹溺患者医护心肺复苏流程,强调医护默契配合,使淹溺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方法:结合院前抢救医护人员少,携带仪器有限等情况,制定心肺复苏流程,医护配合演练,达到熟练掌握,准确实施的目的。结论:医护熟练配合,抢救工作有序开展,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海水淹溺;心肺复苏流程;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263-02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北戴河,每年总会发生游客海水淹溺事件,为提高暑期应急保障能力,针对海水淹溺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致病原因的特殊性,我科充分理解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结合院前急救中人员、携带仪器等具体情况,规范了海水淹溺心肺复苏流程,组织全体人员配合演练,做到熟练掌握,以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1.方法
1.1 携带仪器
受院前条件限制,医 、护、司三人携带下列仪器:药品急救箱、气管插管箱、简易呼吸器、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担架。
1.2 复苏流程
到达现场,医生判断意识、触摸颈动脉搏动并观察胸廓起伏。呼吸停止,颈动脉搏动消失立即启动心肺复苏流程。
1.2.1开始胸外按压:医生开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尽量减少中断。护士连接监护仪,发现室颤时,由护士给予除颤。
1.2.2医护换位,改护士按压。医生开始清理呼吸道,准备气管插管。注意医生准备插管过程中,与护士按照30:2的比例进行按压与面罩辅助通气。插管成功,则用简易呼吸器给予辅助呼吸,10次/分。
1.2.3医护再次换位,医生按压。护士建立静脉通路,采用5%葡萄糖,避免使用生理盐水,按呼吸心跳骤停给予药物。
1.2.4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准备后送转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流程理论依据
2015版新指南更强调团队的协作,每个急救人员都要尽快被委派任务,同时施救[1],指南建议进行“培训、实施、团队”,考虑心肺复苏技能的掌握与定期进行培训,以促进义务人员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并能够熟练操作[2]。在指南中对胸外按压进行了重点提示,即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立即压、使劲压、不断压”的原则,将胸外按压放在了心肺复苏的整个实施步骤的第一步[3]。指南复苏流程变化,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从“A-B-C”改为“C-A-B”,对海水淹溺等非心脏原因造成的心跳骤停开放气道可适当提前[4]。
3.流程的优点及注意事项
3.1 注重医、护、司三人配合
明确每个人的职责、分工。由医生为主导,护士、司机全力配合,共同完成抢救过程。配合的默契来源于流程的合理、平时的培训、技术的熟练程度,三者缺一不可。
3.2 持续不间断的胸外按压
医生判断呼吸、心跳停止后,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并与护士按照30:2比例完成按压与通气。在气管插管,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时,医护均未间断胸外按压,因为过多的中断按压会致使冠脉的脑血流中断,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胸外按压要求胸壁下陷5~6cm,频率大于100~120次/分。消耗体力较大。流程中医护因分工互相替换按压,以免因体力下降致使心肺复苏质量下降。
3.3 开放气道与按压同步
该流程针对海水淹溺患者。海水淹溺者呼吸、心跳骤停原因主要为口、鼻中涌入大量海水,泥沙,水草等引起窒息。因此开放气道,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提前。
3.4 气管插管建立高级呼吸支持
给予气管插管,使用简易呼吸器。可以持续、不间断、定潮气量的给予患者呼吸支持,既保证通气质量又节省人力。院前气管插管的困难在于接受胸外按压患者必须采取平卧位,头不能垂直后仰,增加插管难度。理论上,气管插管时患者的体位无须遵循仰卧位,因为无论采取采用什么体位,关键在于患者的头颈部应处于嗅物位(sniffing position)[5]。即颈部屈曲,头抬高后仰,从而有利于口腔、咽腔和喉腔的3条轴线重叠以显露声门,并且较单纯的头后仰位能缩短口唇与声门间的距离,使呼吸道达到最大程度开放[6]。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决定插管能否成功主要在于医生的操作熟练及现场经验。
3.5 尽早除颤
有报道,心室颤动10s就会出现脑部缺氧,5min以上脑中三磷腺苷将耗尽,从心室颤动开始到除颤的时间越长,除颤成功率就越小,每延迟1min,其生存率就下降7%~10%,另有研究表明,与3次电击方案相比,单词电击除颤方案可明显提高存活率[7]。流程中携带除颤监护仪,一旦发现室颤立即给予除颤,提高抢救成功率。
3.6 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抢救药物
建立静脉通路是进行药物治疗的必要条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患者急救中,医护人员如果只忙于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却没有建立静脉通路,患者家属会提出没有给患者及时用药[8],所以院前应尽早建立静脉通路。既保证急救药物顺利给予,也可避免可能的医患纠纷。
4.小结
随着心肺复苏理论与观念的不断更新与完善,院前急救人员应熟练掌握最新的复苏技能,制定合理有效的复苏流程,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急救技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沈洪.纵观2000-2010年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的更新[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1):1127-1129.
[2]杨立新.缩短院前心肺复苏技术开始时间的干预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4):152-154.
[3]余湛,张利远.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J].使用医学杂志,2012,28(8):1225-1226.
[4]赵娟,李淑霞,伍慧红.心肺复苏指南临床实践的效果观察[J].广州医药,2014,45(3):85-87.
[5] Tintinalli J E,Kelen G D,Stapczynskij S.Emergency medicine-a compre-hensive study guide[M].5th.New York:McGRAY-Hill companies Inc,2001:86
[6]廖立峰,覃剑.院前急救现场心肺复苏地面水平卧位患者的气管插管[J].华夏医学,2014(3):82-83.
[7]美国心脏协会.《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摘要[S/OL].www.doc88.com.2010.
[8]王晋姣.心肺复苏中的医护配合[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2028-2029
通讯作者:刘翠宏.北戴河疗养院.河北秦皇岛西海滩路4号 13933587216
论文作者:刘翠宏(通讯作者),王晖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6
标签:淹溺论文; 心肺论文; 流程论文; 患者论文; 医护论文; 气管论文; 海水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