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成人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研究”成果公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报论文,教学模式论文,成人论文,成果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会长陈乃林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成人学习特点与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DKA030187),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活动逐渐突破了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传统形态,衍生了以物理网络为平台、社会网络为内涵的现代网络教育,从而不仅将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活动拓展到了整个社会范围,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都能参与其中,而且促进了更加多样的非制度化、非正式教育活动的诞生,不断丰富着教育活动的类型和内涵。网络教育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双向交互为特征,以多媒体学习资源为载体的新型教育形式。它大大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为学习者开展远程开放教育、选择最佳资源提供了可能;它给传统教育理念、成人学习方式带来了一场革命性变化。随着教育空间网络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育技术智能化、教育资源共享化、教学形式多样化和学习方式个性化趋势的加快,中国的远程教育正快步进入网络教育时代。
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促进成人学习的多样化、多元化、个性化;对于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网络条件下,如何科学认识成人网络学习的特点,帮助更多的成人学会网络学习;对于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形成学习型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和重要论据
(一)成人网络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1.心理学仍然是成人网络学习的学习论基础
在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比较有影响的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建构学习论的基本理论的指导,特别是那些与成人网络学习关系密切的部分,更是指导成人网络学习发展的攻山之玉。行为主义心理学为成人网络学习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认知心理学则更加深刻地深化了我们对成人网络学习本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成人网络学习提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建构主义理论则成为成人网络学习的主要支撑理论。
2.成人网络学习的心理特征与策略
成人网络学习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个性因素。成人网络学习应该遵循认知学习的基本规律,注意个体信息技术素养和原有知识水平、认知和元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因素的影响,高度重视成人的学习动机、归因倾向、自我效能、对网络学习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成人网络学习的影响,以及焦虑感、交流障碍和网络依赖症等非常态学习的负面效应。课题组运用访谈法对部分网络学习者进行调查,就成人网络学习的心理特征与策略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网络学习多以功利性为主,具有明确的自我导向意识,注重学习内容与个体自我经验的整合;这种学习的基本形态表现为“学习目标产生——确定路径——过程评估——行为调控”四个阶段的循环往复;成人网络学习策略,是在学习过程中,随经验的增长和积累逐步发展,通过反思和经验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元认知,并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其中成人的专业背景和网络体验是主要因素。
(二)成人网络学习的社会学研究
1.关注社会宏观因素(即经济、政治和文化)对网络学习的影响,是成人网络学习社会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1)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关系形式与内涵的变化,对职业成人的新挑战,形成了影响成人网络学习的社会经济因素,这是成人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生存的内在需要,是成人网络学习的客观选择和自觉行为。
(2)在政治层面,成人网络学习不仅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而且涉及社会分层以及政治民主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人网络学习要充分利用虚拟化和世俗化的社会功能,使教育走向社会的底层,使学习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和习惯,成为人们实现职业改进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实现方式,从而真正实现成人网络学习的价值内涵——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和终身化。
(3)在文化层面,课题组分析了成人网络学习规范性文化、符号性文化和价值性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对成人学习者的影响。
2.从规范性文化、符号性文化和价值性文化三个层面,对网络条件下的成人学习进行深层的文化分析
(1)成人网络学习的规范性文化(主要指涉文化的制度层)有着双重的社会学特征。一方面,成人网络学习虽然不存在统一固定的静态空间(如课堂),显在的控制不是那么明显,但终究学习过程还是必须沿着一定的模式一定的方向进行,以政府制定和网络学习组织制定的学习制度为核心的规范性文化,使得成人学习者始终保持与规范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制度性文化相比较,成人网络学习组织相对松散,控制环节相对减少,控制强度相对弱化,控制形式发生变化,在学习控制目的、控制范围、控制力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成人网络学习更多的是依靠成人学习者的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主学习,体现在成人网络学习者具有选择学习内容、速度、形式、地点以及选择接受帮助的自由,成人网络学习的管理重心转向课程学习及学习过程的控制,重在多方面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2)通过符号性文化分析,揭示了成人网络学习在重视以强控制为特征的集合编码向弱控制性的整合编码发展和转变。课题组按照伯恩斯坦的编码理论及原则,分析了集合编码(承载社会主流导向、实行强控制)与整合编码(整合学习信息、实行弱控制)两种类型的符号性文化对网络条件下成人学习者的影响,注意到成人网络学习的控制,正在由时间和空间的强控制转变为经由网络的控制手段和方式的变化,以强控制为特征的集合编码正在向弱控制性的整合编码发展,整合编码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强调知识的综合性、生成性和情景性,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趋于平等化,学习过程中的相互协作更加紧密,网络信息的多元化进一步巩固了整合编码内涵的多元、平等、合作的主张,整合编码这种符号性文化成为成人网络学习的明显表征。
(3)通过价值性文化分析,揭示了成人网络学习的主要价值取向及特征。课题研究认为,价值性文化对成人网络学习的影响表现在:在功利价值和非功利价值矛盾中,成人学习的动机多具有实用性、功利性倾向;在目的性价值和手段性价值的冲突中,成人学习往往忽略学习的过程,而追求学习的评价及其结果;在成人学习专业的选择上,对技能学习的重视和对基础理论的淡薄;在学习的策略上,更多的选择自主导向的学习策略。本课题研究强调:无论是哪种学习都不应当忽视教育神圣使命的诉求,社会主导价值当指引成人学习者向学习的本真回归。
3.成人网络学习的社会组织,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视角
课题组从学习组织的功能、结构等层面研究网络环境对成人学习者的影响。课题研究认为,成人网络学习虽然呈现一定的组织松散性,但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共同体,具有共同学习目标、团体学习、自我管理等等自身特点;在组织内部结构上,强调通过个体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带有学习成员主观取向的色彩;在学习组织的运行过程中,成人学习者自身对动机功利性的认定,以及对学习结果的注重甚于对学习过程的关注,所以组织激励最为恰当的方法,当是注重成人对自尊心、荣誉感等的追求,不断给予成人学习者成功的学习体验,以强化其成就感和自尊心,从而达到组织发展的目标。
4.网络环境下成人学习者的角色扮演和评价,是进行社会学分析的重要内容
由成人网络学习者承担的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集合,共同组成了“职业成人”这个复杂的社会主体,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关系,以及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职责,决定着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与行为选择,也影响着成人参与网络学习的态度、行为选择和行为期待。当面临角色冲突时,必须及时提供学习指导和支持,学习者也必须处理好自身社会角色的定位和认同,增强角色的自我效能感。
对成人网络学习的社会评价,实质是国家、社会和与网络学习有关的社会成员,对成人参加网络学习这种行为选择的价值判断,其核心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安排,对网络学习行为及其方式的认同度和支持度,这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对基于网络学习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三)成人网络学习的教育学研究
网络技术、媒体技术、学习技术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成人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直接回应了当前终身教育实践和成人学习的现实需求,而且已经引发了有关成人教育中教育的理论与观念、教与学的方式、教育教学的评价等诸方面的变革。
1.网络学习概念及教育背景
从广义上讲,凡是基于因特网及其数字化资源进行的学习活动,都可称之为网络学习,即无论何人,在何时、何地,只要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都可理解为是网络学习。从狭义上讲,网络学习应该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及其数字化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某项特定内容的活动。
对成人网络学习的教育学研究,课题组首先关注网络学习的两大教育背景,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当前远程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迈向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领域发生着三种转变:学习对象的转变——从局限于学龄人口转变为全民学习;学习组织的转变——从单一的学校系统转变为多样的学习组织;学习制度的转变——从学历文凭本位转变为能力发展本位。网络学习满足了多样化社会需求,并在一定层面上引领着全民终身学习的走向。得益于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政策支持,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将网络教育作为主要教育手段的一种教育形式,是我国国民教育、也必将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信息素养和人文关怀是网络学习背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成人网络学习必须重视的基本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成为现代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关怀则是进行网络教学组织活动必须重视的核心因素,其本质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重新认识,表现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自由发展、平等的人际交往以及网络道德的信守。研究认为,在网络教育中,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重在建立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学习环境,在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发展时,必须强调人文精神的引导,不断规范和推进网络参与者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网络伦理道德理念。
2.成人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
将成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活动进行阶段划分,即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网络课程的整体设计、网络课程的制作与开发、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估四个阶段。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成人网络课程的需求分析,学习者对象的了解以及学习环境分析等内容;网络课程的整体设计涉及网络课程结构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设计脚本原型的制作等内容;网络课程的制作与开发是具体实施阶段;而网络课程的质量评估阶段包括网络课程的内容检测、效果评估、初期试用以及质量监控等等。网络课程设计制作的四个阶段,各有不同的任务和工作重点,但在实施过程中,各阶段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间隔和界限。
3.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
成人网络学习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社会性,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主张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协作性。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唯一组织者和单纯的监督者,师生之间通过建立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互助共进的关系,共同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教师更多地承担起指导者、设计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不再指向某个具体的教师,而是主要指向教师群体设计、制作的学习资源,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通过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得以完成。这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既为教育理论的范式转换和历史性发展提供了重要土壤,也呼唤着教育研究需要针对不断生成的实践问题,作出更多的具有针对性的理性回答,并不断总结、提炼出适合成人网络学习的教学模式。
重点提出了两种教学模式:基于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的“情境—探究”模式,基于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认知工具的“资源利用—主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情境—探究”模式将教学划分为四个发展过程,即创设情境、带入情境、运用情境和凭借情境,通过情境教学可以让学习者知道将要学习的是什么?引出学习者的求知欲,使学习者带着困惑和悬念不断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实现学习目标。“主题探究—资源利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平台,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进行课程学习,以激发情趣为前提,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核心,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实施包括调查、确定主题、分组活动、资源利用、形成作品、作品展示及评价、意义建构等七个过程。
目前,虚拟社区日益被人们接受并认同,与远程教学相关联的虚拟学习社区(简称虚拟学区)正逐渐成为成人网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学区将成为适合成人学习的未来教学模式。
4.成人网络学习评价
成人网络学习评价是指应用教育评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网络环境中成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过程和成果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具有目标的灵活性、方法的多样化以及手段的智能化特点,具有诊断调节功能、效果提高功能、目标导向功能和激励发展功能。学习评价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将伴随着网络学习活动,不断发挥着指导学习、督促学生、提升质量的作用。在评价工具的选择方面,成人网络学习评价中应该特别注重对量化的和质性的、书面的与非书面的以及基于技术的等各种评价工具的选择与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一)成人网络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构成。首先,设计了就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三个学科维度展开研究。按学科又分别深入到第二个层面,心理学维度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成人网络学习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社会学维度从社会因素、社会组织、社会角色、社会行为与成人网络学习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教育学维度从成人网络学习的教育发展背景、网络课程与教学设计、成人网络教学模式构建、成人网络学习评价方面展开研究,从而不仅形成了跨学科研究的总体框架,而且密切结合成人网络学习的实际与特点,进一步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二)以心理学研究成果为依据,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作为学科研究的基础。
(三)运用实证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通过大量的访谈,对成人网络学习的心理特征和策略取向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提出了“成人学习是功利性为基础的、具有明确的自我导向意识、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体自我经验相整合的学习”等观点,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和肯定。
(四)分析了成人网络学习的社会因素,分别从经济(包括知识经济发展、社会联系方式、职业变迁与流动等方面)、政治(包括公民权利义务、社会分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包括规范性文化、符号性文化、价值性文化等)等多个维度着眼,既注意到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完整性,又体现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前沿,特别是注意将最新的社会因素、理论成果与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展示了本课题研究与时俱进的研究取向和发展水平。
(五)成人网络学习的规范性文化(主要指涉文化的制度层)社会学特征的双重性,成人网络学习符号文化方面,以强控制为特征的集合编码正在向弱控制性的整合编码发展,在指出成人网络学习主导的价值倾向时,又强调无论是哪种学习都不应当忽视教育神圣使命的诉求,社会主导价值当指引成人学习者向学习的本真回归。这些创新的思维视角和理论观点,对成人网络学习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重要的指导性。
(六)明确提出成人网络学习组织的基本结构模式。一方面,成人学习以成人学习者一定的经验为基础,具有相对独立学习的基本特点,相对自由的自我学习管理为成人网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共同体,成人网络学习组织是以协作小组、学习成员、辅导教师和学习环境为基本要素组成,维系组织存在的纽带及运行机制是个体间的协作,以团体学习为条件,拥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因此,建立在学习成员个体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协作学习,则是它的基本结构模式,包括基于项目的合作学习,相对固定的伙伴式小组,临时性兴趣式学习小组等,以此保证学习任务的完成。
(七)运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网络条件下的成人学习主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角色结构、角色冲突与成人网络学习行为的关系,科学地揭示了成人网络学习特有的行为模式及其特征。基于网络条件下成人学习主体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形成了成人网络学习特有的行为模式及其特征:以网络人际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学习资源和学习信息为主要载体,以网络虚拟社会的交往规则为行为规范,体现了学习交流过程的虚拟性,人际关系的开放性,学习行为的多任务性,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并促进学习行为的不断改进;指出通过成人网络学习者社会角色的重新定位、正确引导成人网络学习的目标追求和行为预期,加强角色的自我认同,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收益的解决思路。这比现有仅仅从学习动机理论分析成人网络学习行为更深入一层,将成人学习主体的社会化特征与成人的网络学习特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成人网络学习的行为模式。
(八)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成人网络学习人际交流和互动过程,揭示了它的基本特征是:带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选择性,是基于网络虚拟技术的信息交流过程,是成人的再社会化过程,孕育着虚拟社会的关系特质;它的功能在于,增强对以人际关系为核心的网络学习环境的理解,激发产生新的学习需要和动机;促进成人网络学习者之间的感情联系,形成对网络学习的激励功能,促进成人网络学习的自我改进;增强网络学习的社会性,将成人网络学习的个人动机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使网络学习成为一种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成人网络学习的人际互动形式,既包括积极的人际交往的聚合行为、协作行为,同时也要注意校正人际交往的观望行为和游离行为,消除对于人际交往的抵制行为和退出行为。
(九)系统分析了网络学习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和教育环境,既强调信息技术发展对教育变革的推动,又强调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强调加强对网络学习者的人文关怀,研究提出要注意把握网络教学中的“自由与控制”、“平等与权威”的尺度。“教育是一项社会活动,不能等同于个体的学习行为”,这种反思的角度可以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和分析网络教学模式的基本问题。
(十)分析了成人网络教学设计的主要原理,并根据网络课程的结构要素,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提出了要重视学习者过程评价的思想,分析了成人网络学习评价的特点,阐述了成人网络学习评价的过程取向、主体取向和发展取向等价值取向;提供了成人网络学习评价的解决方案,既是对实践的总结也是一种理论上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