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已经写进了我国的宪法,而依法治国要真正落实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公民要有强烈的法治意识。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特别是我们农村学生绝大多数还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基本来说法律在他们的头脑中算是一块未曾开辟的土地,就更不要说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过好在现在有强大的媒体进行不间断的宣传、推动,让一部分学生对法律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利用法律进行权益保护尚得进行强化教育。那么,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开展法制教育以使小学生形成较强的法治意识呢?
一、加强法制知识教育,让学生知法
1.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学一些法规。班会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每学期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班会课用于学生了解和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在形式上,可以采用学习、讨论、知识竞赛等方式。
2.请法制副校长送法到校,积极配合校外辅导活动。每个学校都有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很有必要。学校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参与到听法律讲座的活动中来,让他们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洗礼。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初步的法律知识,学生才能正确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
二、家庭、社区联手,打造和谐氛围
家庭是孩子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空间,是孩子最早接触的小社会,也可以说是一个大染缸。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些家教箴言、格言及家训会影响子女一生。古代就曾有“孟母三迁”之说,可见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深,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对孩子今后健康成长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做好孩子的表率。
三、依“法”治班,让学生体验“法治”
在班级管理上,必须以有关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依据,让学生依法办事,使学生感觉“法治”就在身边。
1.在班务工作中按校规校纪办事。教师应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有关法规,把它们作为自己管理班级的准则。
2.奖励和惩罚学生必须以有关规定为依据。老师不能感情用事,随意做出与有关法规不符的决定。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不能采用体罚、罚款等违法的管理方式。
3.制定班规要让学生参与。班规的产生过程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内容不能与相关法规相违背。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立法”的过程,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
学生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发展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要让他们多知道一些法律小常识,认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教育我们所有的学生从我做起,主动学法,让他们在充满法律意识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做个知法、懂法、守法,讲文明,有礼貌的小公民。
论文作者: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5
标签:学生论文; 法律论文; 孩子论文; 法治论文; 他们的论文; 意识论文; 法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1月总第2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