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语境内的性别化谚语论文

全球语境内的性别化谚语

[荷兰]米尼克·斯希珀 著夏露译

正如某些人所相信的那样,我们作为人类家庭成员的共同点不仅在于全球化,而且在于古老的人类普遍性。作为人类,我们拥有很多共同的东西。到目前为止,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的祖先和当代人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基本的驱动力和需求,如食物、住所、安全和生殖,这些决定了我们的生活。

谚语——世界上最短小的文学样式——以精炼、易记的方式,揭示了人们看待生活的方式。谚语言简意赅、通俗易通,还常常带有韵律,它们不仅反映了文化的独特性,而且也反映了全球历史上的共同点。众所周知的谚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它也是很好的衡量标准,让我们能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发现我们在多大程度上传承了过去的顽固观念,又在多大程度上与我们的祖先有所不同。尽管存在时空差异,一切事物也都在发展变化之中,但我们还是有意或无意中受到了这些信息的影响。很久以前苏美尔人有一句这样的谚语说:“男人和女人都是用同一种黏土铸成的。”在它之后几千年,俄罗斯谚语又加了一句:“我们都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到这个世界的。”对以上两则谚语,我们也许都同意,但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先天的身体差异会造成日后观念上的巨大不同呢?

近年来,我收集和研究了一万五千多条有关各大洲女性的谚语和格言。在我对世界各地有关女性的谚语的研究以及由此产生的著作《千万别娶大脚女人》中,我研究了最常涉及的种种主题:女性的身体、女性的美和她们的美容习惯;女性从女孩、新娘到妻子、寡妇、母亲和祖母的不同生命阶段;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女性的基本生活方面的谚语,如爱、性、怀孕、分娩、工作、口才和权力,等等。

全世界关于女性的谚语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性别差异以及导致全世界的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这一差距使得男人和女人无法在生活中共享公共角色,也无法在家庭中共同承担责任。男女身体有别,谚语通过宣扬这种区别,加大了男女差别,塑造了女性在两性生活中的附属角色,并将这种角色固化,体现出男女不同的等级。一旦逾越了这些谚语的观念,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遭受耻辱。

人们永远不会轻易放弃特权。那些习惯于让别人做不愉快的工作的人,他们会设法保持这种状态。用一句德国的谚语来说,就是:“一人铺床,一人躺床。”类似的意思,俄罗斯有谚语:“家庭主妇在家,才有蜂蜜煎饼。”阿拉伯语谚语则说:“一切都是他的妻子的事儿,即使是系鞋带。”荷兰语说:“一个好妻子是最好的家具。”荷兰语还有其他类似说法:“你可以在每一个房间使唤她。”

那些处于舒适、主导地位的人,很少慷慨提议平分不愉快任务。卢旺达人抱怨说:“一个不好的家送你水和柴。”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男人愿意代替妻子去做“女人的工作”,是丢脸的,他就成了她的奴隶;如果妻子做不符合她的社会角色的事情,将遭受社会的否定。

针对临床中患有食管癌的老年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来讲,给予患者管状胃治疗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且生活质量会得到显著提高,该方案可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所有这些对男性的警告,对女性义务的强制分配规则,都揭示了男性的不安全感以及对现状丧失的恐惧。当然,相当多的女性都不愿意接受这些,因为如果她们都遵从这系列没完没了的处方,屈从所有的训诫的话,那么这些谚语肯定是多余的,甚至根本不存在。

作为一种被公众接受的文学样式,人们相信谚语是为“传统”服务并遵循“传统”的,但问题是,那是谁的传统呢?我搜集的成百上千条谚语材料像一面引人入胜的镜子,照射出男性的兴趣和恐惧,关于“理想”和“越轨”女性身份的观念,同时也揭示了企图对这种身份进行规范的男性观念。这些一手的谚语材料相当诙谐、风趣;但在某些方面又令人不安,因为它显示出厌女情绪的广泛流行,尤其是关于妻子角色的谚语。这些谚语在全球以数百种语言代代相传。

在谚语这面镜子里,我们看到了所有的规定和接受、拒绝和赞扬、过去和现在的性别角色。它显示出时代在变化,同时提醒我们,因为这些活在口语里的遗产,即使在当今社会仍有无数的女性无法享受跟男人一样多的自由。在此,我将简要地讨论以下几个方面:谚语中女性的身材、女性的才能、知识和想象的性别空间顺序。

身材

男性的体型和强壮的身体,以及女性是生育者的事实,对人类的性别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许多方面,男性利用其身体的大小和力量优势为自己谋利。

身材在权力关系中扮演着一个角色,可能是由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即从表面上来看,身材矮小的人必须“仰视”身材高大的人。行为研究者认为,身材高大的人可能仅仅因为他们的身高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大多数女性和所有的幼儿的身体都比成年男性小,因此从外表上他们是被低看的。在各国谚语中,经常表现出这样的观念,即女性在身高上应该比她们的丈夫矮小,例如:

电影《印度合伙人》,为印度女性生理期观念带来变革

“我的不幸是可以忍受的。”男人说完这个就娶了一个小老婆。(弗里斯兰语)

在女人、不幸和嫩黄瓜中,最小的总是最好的。(匈牙利语)

女人和沙丁鱼,越小越好。(西班牙语)

通常慕尼黑工业大学对职务发明专利拥有开发决定权。但如果慕尼黑工业大学没有将员工已告知的一项发明进行专利申报或在授予专利前撤回申报或一项专利申报没被批准,该项发明就可由发明人拥有并自行处理。同时,如果通过审核,认为授权给发明人的发明成果没有违背与第三方已经签署的协议,而且符合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各相关方的整体最大利益,科技专利与许可办公室就会向发明人转让所有与发明相关的权力,但前提是发明人必须同意3个条件:

女人和沙丁鱼:挑小的。(葡萄牙语、巴西/西班牙语、阿根廷)

妻子和犁柄比男人矮时最好。(奥罗莫人)

家庭主妇喜欢小壶;丈夫喜欢小老婆。(基温他语)

通常,高个子女人脚大,矮个子女人脚小;在谚语中,矮个子女人和小脚女人都比高个子女人更有吸引力。一个女人如果比她的伴侣高,就像是违反了社会规范,被认为离理想很遥远。然而,当一个男人没有达到理想的高大、强壮时,却有许多谚语安慰他,认为他的矮小不会减少他在女人面前的优越性。不管怎样,他是有权的。因此,用阿善堤(Ashanti)地区的人的话说,就是“没有男人是矮小的”,因为每个男人都会自动地“高于”任何女人。生活在中非共和国的恩巴卡人(Ngbaka)非常认真地对待男人们遇到的这个问题,他们发明了谚语隐喻来鼓舞男人,如今这几条谚语都是当地人众所周知的:

一根小绳子能捆绑一个大包裹。

一只小松鼠能举起一个大坚果。

一只小鹰能捉到一只大鸡。

小绳子、小松鼠和小鹰指的是小个子男人,而大包裹、大坚果和大鸡代表的是高个子女人。这三条谚语都表明,一个矮夫可以毫无风险地娶一个高妇,因为根据既定的规则,他掌权,即强者(即男性)中最小的性爱总是比弱者中最高的性爱更强大。这想法也体现在尼日利亚伊卡华语(Nigerian Ikwere)的谚语中:“无论女人多高大,都是男人的坐骑。”

本文选取区位特征、邻里特征、服务特征为住宅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这3个层面来构建指标体系。其中评价区位特征的指标为主干道路、地铁站点以及商业服务中心到小区的距离;邻里特征的指标为学校、公园以及医院到小区的距离;服务特征的指标为绿化率、容积率、物业费等。

才能

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主题的谚语,不仅体现在身材上,而且也体现在女性形象的其他方面。很多谚语都提到了迫在眉睫的女性权力威胁,认为这是一种需要被限制和控制的权力。这些谚语轻视乃至否定女性的品质,公开表达对女性力量可能带来破坏性影响的恐惧,遏制女性力量的任务之艰巨。因此,许多谚语愚昧化女性,宣称女性没有聪明的头脑。他们或者宣称大脑、理解、感觉、知识和智慧与女性天生无缘,或者贬低她们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女人的语言天赋被贬低为多嘴、闲聊、叽叽喳喳、咯咯叫等等,而男人则要么被赞扬语言表达能力强,要么被警告不要用女人的像剑一样锋利的、毁灭性的、吓人的言语。

小区前面是一条八车道的宽阔马路,出小区左拐数十米,便是一个交叉路口。或乘车,或步行,都要经过那里的红绿灯。直行的绿灯,亮着,60秒后,切换为红灯;左拐的绿灯亮起,30秒,然后切换。然后是交叉方向飘绿通行。然后又是直行的绿灯亮起,交替轮流,变换不息。

对女性来说,最好的做法是永远不要透露自己拥有权力、知识和其他非凡的精神或艺术能力。根据谚语,身为妻子尤其不应该表现出她的才能和品质(除了在家务和儿童保育方面),她不应该在公共场合占她丈夫的上风,除非她想嘲笑他且引起他的愤怒,否则就有遭受暴力或离婚的危险。世俗赋予男人特权。俄罗斯谚语说:“明智的女人给男人带来荣耀。”在西方,只是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才有女人开始穿裤子,因此,在谚语中,裤子常常来比喻男性角色和男性领域。女人穿上“男装”,是令人反感的。所以,相关谚语对女性穿裤子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发出警告:

第一,由于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并未对路基的压实度进行检测,在压实过程中只是按照以往经验施工,结果导致土层整体压实度并未达到施工标准,导致翻浆现象出现几率增加;第二,部分单位在施工时受到季节或经验限制,无法对当地地下水位进行测量,同时也并为对往年地下水位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在施工时并未对此加以考虑,导致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因水位的升高出现翻浆情况;第三,在施工时并未对路边积水进行排除,排水施工效果较差,而监管人员未能对排水施工加以监督,导致路基排水程度较低,且极易出现其他水分进入路基的情况,增大了翻浆出现的几率。

妻子穿裤子的地方,魔鬼是家的主人。(德语,德国)

狡猾的妻子给丈夫做围裙。(英语,英国)

当妻子穿裤子时,丈夫会摇孩子。[拉地诺语(Ladino),一种西班牙犹太人说的方言]

女人只有三次从家里出来:受洗、结婚、被埋葬。(英语,英国)

“我们每人一条裤腿。”妻子说,然后她拿了整条裤子。[弗里斯兰(Frisian)]

入站操作流程:入站操作流程主要是从外地区货物到达进入本地区,由分拨中心进行卸货,信息采集,分拣,根据顾客目的地放置集货位等待派工出站装车。其中存在一些小小的问题。例如在分拣的过程中存在人力浪费、场地上面的设计不隔离等等。

2018年8月4日,南非女性医护人员罢工游行,抗议不平等待遇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意大利语里,有这样的谚语:“当女人穿长裤、男人系围裙时,事情就严重了。”对谁来说严重?使用“长裤”作为隐喻,西非的丰族有一句谚语字面上把解剖学和命运等同起来:“一个穿裤子的女人,在里面悬挂什么?”这里毫不隐讳地表达了对女人的知识和才能的看法,那就是男人不喜欢妻子比他们聪明。平庸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女性品质,尤其是从丈夫的角度来看。一个女人,即使她是公认的聪明人,她也最好是扮演服从规定的角色,而不去走任何其他的道路:

一头会发出呜呜声的骡子和一个会说拉丁语的女人永远不会得到任何好处。(英语,美国)

女人的智慧会毁掉家。(俄语)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女子无才便是德。(中文)

知识

知识是力量,知识是财富,知识是特权,永远不是负担。缺乏知识比夜晚更黑暗。有知识的人比缺乏知识的人拥有更多的权威和特权。谚语处处强调知识、学习和智慧的重要性和影响:

智慧之路始于识字。(日语)

学问没有敌人,只有无知。(英语,美国)

学问胜于商品。(阿拉伯语、摩洛哥)

学问是无法偷走的财富。(菲律宾语)

先学习,然后形成意见。(希伯来语)

无知是坏的,不想拥有知识更坏。[沃洛夫(Wolof)]

(2)要有充足的水源和良好的水质,场内人畜每天均消耗大量用水,因此,不可在缺水或水质差的地区建场。羊场还应建在水源的下游,距居民生活区至少300m。

知识如此宝贵,有如此多好处,但是女性被拒绝在知识的门槛之外。谚语最能说明问题。与上文讨论的有关处理女性才能的方式相同,拒绝女性接触知识,首先是限制或贬低女性的智力。

还是在这个房间,也就是在这张床上,差不多每天半夜只过一点点,老闻头儿翻来覆去睡不着,喉咙发干作痒,喘着粗气,恶心带有呕吐的感觉,心口发胀,胸闷不适,从后背到腰间颤抖着使劲儿地深度咳嗽不止,眼冒金花,头冒汗珠,左胸口一阵阵发慌作痛。

女人的感觉是错误的。[泰卢固语(Telugu)]

女人提问,男人回答。(阿拉伯语)

聪明的女人是双倍的傻瓜。(英语,美国)

2014年3月,女性政治抗议者在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参加女权集会

另一种情况是,将聪明、学识渊博的女性视为一种具有灾难性影响的可怕力量。在已知最古老的资料中,男性被告知:“女性的智慧会导致灾难。”(梵文)对于这个问题,大量谚语告诫男性娶平庸的而不是聪明的女人做妻子:“一个受过教育的女人与太咸的汤一样不讨人喜欢。”这是德国的观察。有人认为,一个无学问或无知识的女人更专注于家务。此外,女性在知识方面的缺乏会让她变得顺从、谦虚和可控。法国谚语“没有围裙的女人是公共的女人”强调不穿围裙的女性是不道德的。防止妻子产生坏念头及不忠行为的最好方法是让她没有闲暇、无法懒散。“一个穿围裙的妻子没有时间变坏。”保加利亚人是这么说的。

从谚语可见,女性在社会上为知识、为成功而奋斗并不是一种积极的品质。相反,人们提醒女性,对她们来说,美德是首要的。德国谚语说:“男人应该把知识放在美德之前,女人应该把美德放在知识之前。”一个女人如果不顾劝阻参与社会活动,即使她获得成功,那最后也只会给她带来厄运。一句北美英语谚语戏剧性地表达了这一点:“女人如果名扬四海等于是给她的幸福挖了坟墓。”

而“大脚”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几乎是相同的。隐喻地说,女人的小脚表示婚姻关系中的“正确尺度”。如谚语所述,女性双脚的“正确测量”等同于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生活在马拉维和莫桑比克的塞纳人在一句有多种变体的谚语中警告说,女性大脚是危险的:

狗比女人聪明,它不向它的主人吠叫。(俄语)

找一个脚小的人,因为脚大的人是你的男同胞。

塞纳人的解释是“男人比女人优越”,因此,在找老婆时,男人必须选择一个可以让他行使权力的。几年前,我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两位谚语研究者的讨论中引用了塞纳谚语,这句谚语启发了我在中国出版的那本书的书名《千万别娶大脚女人》。一位同事笑着告诉我,在汉语中有一句惊人相似的谚语:“大脚女人孤老终身。”孤老终身被视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人的悲惨命运,因为她找不到丈夫。在中国文化中,女性的大脚不仅是贬义的象征,而且在过去,由于美化脚的原因,她们缠足,人为地缩短脚的尺寸。

还有其他一些参考文献将脚(和鞋子)的大小与能力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印度,一句泰卢固语警告年轻女性不要长大脚:“女孩若大脚,婚后麻烦不会少。”希伯来语说:“不要想比你的脚大的鞋子。”这个比喻反映了对不可控制的事情的根深蒂固的恐惧。鉴于女人的脚通常比男人短小,谚语采用了这个形象,作为一个令人信服的隐喻,说明在性别关系中应该如何安排事情。

那些知识渊博、自信十足、敢于发表评论的女性,尤其是在西方的谚语中,遭到强烈抵制:

回顾人类宪法发展史,好的社会实践与好的宪法相辅相成;回溯新中国的宪法制度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清晰可见。在一部好宪法的引领与保障下,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男人不希望女人比他聪明。(英语,美国)

千万不要娶一个脚比你大的女人。

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一只会啼叫的母鸡和一个懂拉丁语的

女人永远不会有好结果。(德语/西班牙语)

2017年《时代》杂志把年度人物评给一群为性侵害发声抗议的女性

在欧洲,知识和教育过去被称为“拉丁语”,传统上是指高等教育的语言。“懂拉丁语的女人永远找不到丈夫,也不会有好的结局”是一句在欧洲各地流传了数百年的谚语,其目的就是要把女人排除在学术之外。

欧洲的谚语强调一个有学问的女性不会有好的结果,这一观点也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也来到南美洲的一些国家,沉淀在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文化包袱中:

女人与家和炉子联系在一起,等同于家和炉子。把她们束缚在属于她们的地方,或她们应该留在的地方,一厢情愿地把她们关起来,这样她们就不会被丈夫以外的男人贪婪的眼睛和双手所捕食。把她们限制在家和房子里,希望她们待在那里直到生命结束,很多谚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在欧洲和拉丁美洲的谚语中,将贤妻比作断腿,因为两者都待在家里,这种说法非常流行。而英国谚语里有“名声好的妻子总是待在家里,就好比她是跛脚”。断腿和跛脚说明了对女人所谓“美德”的强加程度有多深,简直就差令女人瘫痪了。

类似的说法还有很多。

男人的荣耀是知识,女人的荣耀是放弃知识。(葡萄牙语,巴西)

给女人提供机会获得知识被认为是冒险。

当然,知识越是难以接近,它就变得越有趣,越令人向往。为了遏制女性渴望知识的危险,有些地方从一开始就抑制这种不良倾向:“小女孩不应该问问题。”(英语,美国)很明显,这些谚语坚持认为聪明、知识渊博的女性是对和谐关系的严重威胁。换句话说,“祝愚蠢的人好运,聪明的人厄运”(俄语)。

地点和空间

有学问的女人是迷路的女人。(葡萄牙语/西班牙语)

无数的谚语强调,女人离开家门就意味着“离开荣耀”,荷兰人和佛兰芒人的谚语就是这么说的。一些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谚语也有这样的观念:

如果你的衬裙很合身,不要穿你丈夫的裤子。[克里奥(Creole)、马提尼克(Martinique)]

一个女孩离开家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结婚那天,死亡那天。(阿拉伯语、马格里布语和西撒哈拉)

女人应该戴着面纱来到她丈夫的家,然后把它放在裹尸布里。(波斯语)

女人不是在家里就是在坟墓里。(普什图语)

根据这样的谚语,男女分开活动空间被认为是有序、受到尊重,美国谚语说:“女人、猫和烟囱永远不应该离开房子。”德语和俄语里都有“炉子和老婆永不旅行”这样的谚语。在不少谚语里,将女性等同于待在家里或待在同一个地方的动物,例如:

女人和猫在家,男人和狗在街上。(加泰罗尼亚语/法语)

女人和牛不出国。(意大利语)

健康不仅指生理健康、身体没有病,还指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即心理健康、行为健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既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牛必须放在马厩里,黄金放在钱包里,女人待在家里。(印度尼西亚语)

女人和鸡从一个房子到另外一个房子会迷失。(印地语)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换句话说,明智的妻子爱待在家里。相反,男人必须离开母亲的家,去发现地球上比母亲的厨房更美妙的地方。他们被鼓励继续前进,整个世界都是他们要探索的。爱沙尼亚的一句谚语简明扼要地将性别空间定义为:“家是妻子的世界,世界是男人的家。”阿拉伯语(阿尔及利亚)里则有:“旅行的女人没有福气,不旅行的男人也没有福气。”

因此,从意大利到印度,再到墨西哥,人们都认为外面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旅行是属于男人的,不属于女人。旅行被认为会危害女人的贞操,正如马来西亚谚语中戏剧性地描述的那样:“旅行中的女人就像被牛侵入的花园。”女人的旅行成了“不守妇道”的隐喻,跟不穿围裙的隐喻差不多。

在许多文化中,这些想法在过去的一百年左右都在发生变化。尽管如此,也有一些地区,不断变化的女性角色继续被视为对传统或宗教的背叛。在这样的社区里,女性仍然与“传统”联系在一起,而在同一社区里的男人通常允许从“现代性”的奇迹中获益。

违反根深蒂固的规范(和利益)体系仍然被视为禁忌。这可用来理解为什么一些人强烈反对改变传统。全球化不仅引发了新的争论,而且也加深了当地对性别差异的看法。谚语是用来确认传统规则的。

奶爸们在学习给婴儿换尿布

从人类的普遍性到全球化

在大多数社会中,女性出现在公共场合和公共职能中的数量有限,或者干脆被排除在外。我从世界各地搜集的谚语里,女性自己的观点是明显缺失的,尽管我特别关注,问过她们。要系统地研究女性过去的内心想法总是困难的,因为相对而言,书面证据很少。谚语也不例外。在人类历史的规则中,女性的观点和声音总是被公共空间的等级秩序所淹没,特别是那些有争议的声音。女性声音只有近年来才成为公共传播的一部分。大多数默认既有的男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秩序,这就是大多数谚语所说的“自然”秩序。尽管如此,女性的巨大影响力却以惊人地、持久性地出现在各行各业的谚语之间。

在谚语中,通常有这样的观念:女人在经济上依赖男人,而男人在性上依赖女人。关于爱情和性的谚语反映了等级关系、僵化的性观念和双重性别标准。一方面,女性是管制对象,是男性权力的受害者。根据许多谚语,男子气概和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意味着只“拥有”一个女人,或好的女人,好像她们是物体。与此同时,人们被警告不要坠入爱河,认为那是一种可怕的情绪,是一个暗坑,是一个淹死人的海,等等。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被视为物品的不仅仅是女人。在某些方面,男人也被视为物品。当他们是小男孩时,他们是母亲喜爱的对象,长大后,他们允许被自己的欲望控制,落入女性或妻子的手中,就好像那是另外一个母亲。

男人常常无意中把妻子看作是他母亲的延伸,而妻子可能会凭直觉把丈夫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这样的妻子是母亲,她对丈夫的呵护可能不亚于他母亲。因此,她要给予他那些令人陶醉的赞美和令人欣慰的爱慕,就像他出生以来他母亲一直做的那样。这样,被宠坏的男孩可能在他的余生中仍然不成熟。从心理上讲,担当母亲角色的妻子可能会把丈夫看作是她们权力范围内的孩子,即使这些“孩子”在社会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谚语反映了男人被宠坏的程度,或期望被宠坏的程度,以及他们对妻子的照顾有多依赖,尽管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在贬低他们的妻子。

今天,世界各地的许多女性都享有比她们的祖母甚至她们的母亲梦寐以求的更多的自由,这特别得益于安全的节育措施的推广。今天的成功女性比上一代女性拥有更多的教育和更高的声望。她们为自己的姐妹、朋友和女儿树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样。在孟加拉,一个鼓励女性接受教育的口号十分流行:“给我一个受过教育的母亲,我会给你一个繁荣的国家。”

性别遗产与发展

尽管谚语希望我们相信传统,但语言和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男性和女性都有各自的性别观念,这些观念随着人们的地位、经验和对自己处境的认识而改变。今天,我收集到的材料中的许多传统谚语从某些角度来看可能令人不安,它们可能“政治上不正确”。但如果我们仅仅短视地拒绝、压制过去而不对跨文化观念作进一步的反思,那其实同样令人遗憾。要想改变以前被动接受的心理状态,我们需要回归基本的思想、信仰和恐惧中。

谚语是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先了解它的教训,然后才能决定把哪些“传统”传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彼此的传统。我们更了解各自的文化差异,也更了解我们的共同点。由于游客和移民越来越多,外国文化以多种方式与当地文化实现互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因此在文化融合中重新审视我们的各种传统(从性别和文化两方面)是非常有益的。这不仅能有效地揭示我们在全球共享的东西,也揭示我们之间的分歧。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现有的性别二分法所基于的非理性,这种认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尽管如此,那些关注全球人权状况的人依然在为性别平等而努力。

由于人类起源于世界各地广泛而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仍然很陌生,尽管我们现在能不分时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见面交谈。谚语也一样,源自各大洲,出现在同一本书中,如同在人类大家庭中交汇,这一点同样令人惊讶。多亏了全球化,我们才能开始这种世界性的对话,但这种对话同样植根于人们已有的共同点:男性或女性身体全球都是类似的,在生活中都有基本的人类需求。

口头传统的文化遗产旨在教会人们在特定情况下思考。口头传统,尤其是谚语,证明了文化规范和制裁的正当性。他们从某种公共的角度来阐述事情应该是怎样的。这样的公众观点有助于人们在相关文化中找到角色和身份,即使在今天人们也依然这样。过去,在公共领域,无论是口头和书面的,都很少听到女性的声音;但在我们当代世界,女性真正拥有了公共平台:她们可以言说,可以书写,展示她们对世界的看法。这样做当然也有违反传统规范和违反强烈禁忌的风险。

在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的性别认同分析有助于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人们要么仍然认为这是“自然的”,要么相反,认为这已经远远落后了。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遗产确实正在消失,而且部分已经消失,但仍有相当多的包袱,我们一部分人仍然带着这些包袱。这些包袱出于自我论证、社会压力或为了维护个人或集体利益。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实际上是被各种各样的“传统”性别合唱团洗脑了,它们有时看起来像外星人一样陌生,有时却也令人出奇地熟悉。

有关问题的辩论和政策,如面纱、隔离教育、工作和支付政策或公共汽车车厢,都会强调差异,这与她们妻子和母亲角色有关。在城市环境中,“传统”和“现代”女性在不同角色中的体现尤为明显。来自不同背景的女性,其中越来越多的农村移民,每天都会在城市见面。然而,女性并不是男性同胞的沉默受害者。从她们各自的背景来看,她们从战略上拥有利用道德话语的模糊性和性别定义的偶然性所允许的空间。

问题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如何处理与女人有关的许多讨厌的谚语?重新审视和引用有关女性的谚语,无疑具有提高认识的作用,正如南非女性团体在处理有关女性的谚语时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正如她们阅读我早期收集整理的《“万恶之源”:关于妇女的非洲谚语和格言》一书后,在给出版商的热情洋溢的信中所证实的那样。

女性们报告说,在会议上,她们讨论了有关女性生活阶段、基本生活、权力等的谚语。她们发现这句谚语很有趣,既反映了她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她们对“做女人”应该意味着什么的内在想法。经过激烈的讨论,她们开始把谚语中的信息颠倒过来,在每一句话中用“女人”替换“男人”,反之亦然。这项有趣的活动激起了人们的笑声,但同时也让人们大开眼界,以一种直截了当的男性统治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处境。她们的实际策略不是回避或抵制口头传统的遗产,而是进行对抗,重新调整这些遗产。她们不仅成功地揭示了隐含的意义,而且还颠覆了隐含意义。因此,对她们来说,这是一种回顾“传统”的方式,也是一种期待改变当今世界性别关系的方式。用谚语来反映性别的文化遗产,这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相关方式。

我们在走向世界公民的道路上到底取得了多大进展?如上所述,通过谚语研究跨文化信息,可以使我们了解世界上的共同遗产,并对未来的性别取向进行启迪性讨论。从根本上讲,我们来自共同的性别传统,它们在我们的当代世界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我们应该去哪里?不应该去哪里?要确定这些,我们首先要意识到,作为今天的男人和女人,我们来自哪里。对于那些期待未来拥有远见卓识的指导方针的人来说,有一句美妙的藏语谚语提醒得好:“一百多个男性和一百多个女性才能造就一个完美的人。”

米尼克·斯希珀(Mineke Schipper),荷兰莱顿大学跨文化研究院教授、作家,现居荷兰。主要著作有《非洲及其归属问题》《千万别娶大脚女人》。

夏露,学者、翻译、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副教授,现居北京。翻译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哀歌》等。

标签:;  ;  ;  ;  ;  ;  ;  ;  ;  ;  ;  ;  

全球语境内的性别化谚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