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混凝土的浇筑技术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提高混凝土施工浇筑技术水平,可以更好地提高整个施工过程的整体性与合理性,对于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本文就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研究
前言:
作为最广泛应用的建筑结构材料,混凝土是现阶段大多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掌握混凝土技术性能,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对于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并且需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耐久性与强度。在进行浇筑之前,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交底,做好准备工作,认真检查模板、保护层、钢筋、预埋件等,并做好相关隐蔽验收工作。在浇筑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浇筑技术手段,并且加强浇筑施工控制,进而减少相关质量问题的出现。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甚至发生漏振的现象发生,所以需要采用分层浇筑。通过采取分层浇筑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分层浇筑时,要做好搅拌、混凝土运输、浇筑与振捣等工序的有效配合,并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等,对于浇筑的方案进行合理的选择。
1.1全面分层与分段分层。对于面积较小的施工项目,全面分层是较实用的施工方式,施工时可以灵活地选择浇筑方向和浇筑起点。在进行全面分层浇筑的过程中,浇筑时间要严格控制好,第二层要在上一层完全浇筑完成之后,并且初凝之前进行浇筑,否则将出现冷缝现象。分段分层则一般应用于面积较大、长度较长但厚度不厚的混凝土施工中。分段分层除了可以作为全面分层的补充或替代方案,还可以应对较高的浇筑强度。在分段浇筑上,要在底层开始浇筑,并且严格控制不同的浇筑间隔。
1.2斜面分层。混凝土整体结构的长度若大于厚度的3倍,则可以采用斜面分层这种方式进行浇注。在进行斜面分层时,要对于整体结构长度进行提前测量,并且保证一次浇筑到达顶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从下到上地进行浇筑,并且上移过程要均匀,保证整体浇筑质量。由于混凝土本身会形成斜面,所以施工过程中要予以重视,并且合理安排浇筑层面的顺序。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来说,结构浇筑时,避免结构裂缝的产生是比较重要的。温度降低和收缩两种情况一般来说是造成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在出现温度降低时,会产生收缩当量,并且温度变化是否均匀也会影响收缩量的变化。均匀的温度变化,会产生外约束力,而不均匀的温度变化,则会产生内部约束力。这两种约束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作用力。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并且减少线膨胀系数。在混凝土配比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添加剂,控制用水量,加入颗粒较大的石子和粗砂。针对于一些温度较高地区使用的过程中,要做好现场的隔热措施,并且采取冰水搅拌的方式,从而控制温度的变化。在浇筑的过程中,还要对于浇筑的速度和浇筑层厚度进行控制,并扩大散热面积。在必要条件下,还可以采用埋置冷水管降温的方式。在完成浇筑之后,要对混凝土中渗滤出来的水进行及时的排除,并且配合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另外,为了有效地控制裂缝问题,通常根据设计要求,在施工中设置后浇带,将结构分成若干段以有效削减温度收缩应力,在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从而提高分块混凝土的整体性,达到控制大面积开裂的问题。
1.3振捣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浇筑施工中的振捣阶段,要保证振捣速度的均匀,并且振捣器要对作用长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现在普遍采用的方式是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施工时,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mm。在用插入型振捣器时,要做到“快插慢拔”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在插点的排列上,要保证均匀,并且逐步按照顺序进行移动,避免出现遗漏,保证振捣过程均匀、密实。在对于移动间距的控制上,一般要控制在35厘米左右,并且对于不同振捣层之间的接缝进行有效的消除。平板振动器使用中,对于移动间距的制定应该以保证振捣器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为准。
1.4裂缝处理。裂缝处理是混凝土浇筑技术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施工中的重点工序。针对于细小的表面裂缝,可以先进行清洗,在采用环氧浆液灌缝或者涂刷表面的方式来进行封闭。对于一些较大的裂缝,可以先对于裂缝进行开凿,再进行水泥浆的二次抹刷。在二次抹刷之前,要先清洗干净并且润湿,采取比例大约为1比2的水泥砂浆进行压实,在利用环氧胶泥来进行嵌补。针对因干燥、温度等问题造成的裂缝,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防腐蚀涂料、环氧胶泥或者玻璃丝布等不同材料进行表面的封闭。对于一些对建筑防水特性造成影响的裂缝,要结合具体裂缝的深度和宽度,进行化学灌装与水泥灌装来进行修补。针对于一些会造成承载力与结构强度的裂缝,则要结合实际请,采取有效的预应力加固措施,并且经过科学的论证来进行操作。
二、混凝土浇筑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混凝土入模时的倾落高度也是浇筑过程的重点,一般其高度不应大于2m,若由于施工现场条件限制,不得已灌注高度超过了3m ,则需要采用辅助工具,例如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同一层混凝土浇筑时间最好控制在5小时之内,否则浇筑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冷缝的出现。混凝土浇筑要连续进行,若由于客观原因,不得已间歇时,则要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且间隙时间不能超过上层混凝土初凝时间。与此同时,两次混凝土浇筑时间的间隔要在1.5小时之内,并且对于交接位置进行重点搅动处理。有时浇筑作业是梁板柱合在一起,遇到这种情况,则要求先进行梁柱混凝土的浇灌,并随浇随捣,确保振捣密实,再浇筑楼板。浇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赶浆法来进行循环浇筑,并且做好冷缝的控制。在振捣的过程中,要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等,并且保持振捣间距在10cm~20cm之间。通过对振捣过程的有效控制,达到避免出现蜂窝、裂缝等问题的目的。在进行浇筑完成之后,要做好二次抹压,并及时对表面进行覆盖和养护。在洒水湿润之后,可以利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和密封,并且实时进行薄膜表面的检查。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施工工序。加强对混凝土浇筑技术的研究,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水平,对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关键。本文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了施工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道工序,对于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水平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潘美环.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07)
[2]王俊.浅谈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浇筑强度[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2)
[3]李晓刚.浅谈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9)
[4]杨竸.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几个技术问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5]王懿.混凝土浇筑过程质量控制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论文作者:徐同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0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温度论文; 过程论文; 均匀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