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广东 佛山528000
摘 要本土音乐是一种地域性音乐,它反映了该地的风土人情和地方特色。本土音乐的传承,地方高校有很重要的责任。如何才能在完成本土音乐传承重任的同时,又能提高高校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是一大难题。本文拟通过分析广东地区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现状,找出现有情况的不足与缺陷,提出创新办法,帮助高校解决传承本土音乐和熏陶高校学生艺术情操两大任务。
关键词:本土音乐;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实践与创新
1 本土音乐的内容和作用
1.1本土音乐的定义
本土音乐一般指当地的民间音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AC%E5%9C%9F%E9%9F%B3%E4%B9%90/1376929?fr=aladdin]本土音乐是指产生于某一特定地域范围内特有的音乐类型,是由长期居住在该地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创造而来,具有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
1.2 本土音乐的作用
本土音乐一般是由集体创作而成,与本地域内民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地方特色,反映了地方文化。本土音乐的传播形式主要为人与人之间的口传身教,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音乐的创新与创作,都要以己乡或他乡的音乐素材作为基础或者灵感。世上没有无根之木,也没有无源之水,而本土音乐就是木之根,水之源。
1.3 广东地区的本土音乐代表
本土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广东地区主要以粤语歌曲(包括童谣)、粤剧为主要代表。粤语歌曲,主要指粤语流行歌曲,一般指香港、广东等地的人用粤语(广东话)唱的流行曲,由于大部分原创作曲家是广东人,又叫广东歌。粤剧,又称“广东大戏”或者“大戏”,广东传统戏曲之一,源自南戏,流行于岭南地区等粤人聚居地。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糅合唱念做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的表演艺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2%A4%E5%89%A7/330849?fr=aladdin]粤剧曾被周总理誉为“南国红豆”,是我国第二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剧种。
2 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
2.1 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与效果
2.1.1 粤语歌曲的现状与效果
广东地区的本土音乐之一的粤语歌曲,相比较其他地区的本土音乐,在受欢迎程度上首屈一指。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香港回归等历史性转变,使得大陆和香港地区交往频繁,香港的流行音乐(粤语歌曲)在大陆广为传播。上世纪香港影视业的蓬勃发展对粤语歌曲的传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电影歌曲的形式将粤语歌曲推广到全国甚至走向国际。那个时期的年轻人,深受香港电影的影响,他们可能不会讲粤语,但总能唱几句粤语歌。
此外,改革开放政策,直接促进了广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广东地区尤其是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有极大的调高,物质生活得到了基本满足。经济的繁荣也让广东人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心思去传播、保护本土音乐,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由于粤语歌曲在年轻一代当中颇受欢迎,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材中多少会收入一些经典粤语歌曲,包括童谣如《月光光》、流行歌曲如Beyond创作的《真的爱你》,总体情况较理想。
2.1.2 粤剧的现状与效果
同样是广东地区代表音乐之一的粤剧,面临着完全不一样局面。改革开放以后,社会日新月异,整个时代处在一个快节奏的的氛围当中。而粤剧文化,是比较慢的传统艺术,很自然会被年轻一代所抛弃。现阶段,粤剧和其他地区本土音乐一样都面临着行业逐渐衰落的局面。在地方高校公共教育中,由于学生缺乏兴趣,高校也缺乏这方面的师资力量,课程很难开展。关于粤剧的传承与创新,现状堪忧。
通过以上概述,我们发现贴近现实生活、紧跟时代节奏的粤语流行音乐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在地方高校中也得到一定的重视。而像粤剧,由于与现实生活较远,剧目和演绎方式也较为老套,使得年轻一代已经对其失去兴趣,甚至粤剧方面的人才也出现了断代,自然在高校被“束之高阁”。诚然,单独依靠地方高校在这方面的努力,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毕竟这是全国各地传统艺术文化领域共同面临的大难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缺陷
广东本土音乐两大主要代表即粤语歌曲和粤剧,由于所处的现状迥异,其在地方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大差别,以下分开论述。
2.2.1 粤语歌曲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粤语歌曲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首要原因是粤语歌曲拥有流行音乐的形式,符合这个时代快节奏的要求。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对粤语歌曲在量和质、旧与新几个方面上没有把握好。在量的方面,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曲目,很少本土音乐,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与本地相契合的教材。因此,很多经典的粤语歌曲无法进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体系,学生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教育或者鉴赏培训。在质的方面,经典曲目的选取缺乏公开、权威的标准,在解决了量的问题上可能出现质的参差不齐的问题。新旧方面,准确来说是如何保证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选取的曲目能够紧跟社会潮流,及时更新,同时保证经典作品所占比例相对固定的问题。
2.2.2 粤剧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粤剧在广东地区普通居民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出现逐步衰退的现象,地方高校很少将粤剧纳入教学之中。但由于粤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以及政府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近期出现了一片“繁荣复兴的景象”。政府大力倡导,地方高校可以申请相关项目做科研,组织粤剧相关活动也有不少人参与。但是,这种“繁荣”只是一种假象,是基于政府的资助和扶持,而非群众自发需求,而非市场的选择。[蒋书红,论粤剧的危机与粤剧语言艺术的创新[J].文化遗产,2010.07.20.]年轻一代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会对粤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学习粤剧表演。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粤剧的人才断代,甚至有人认为粤剧就是夕阳行业。[孔焕珍,关于粤剧的现状与发展h[J].艺术科技,2014(5):188-188.]从根本上来说,粤剧就是“缺人”,缺表演的人,缺欣赏的人,缺传承的人。
3 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创新
广东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并不理想,有些高校并未开展相关课程,有些高校仅仅是应付式设置课程却没有专业人士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地方有很多,从教材、教师人员甚至教育体系上都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总结以前的经验,推陈出新。
3.1 将本土音乐引入音乐教育中
本土音乐的传承,离不开地方高校的参与。第一步,妥善利用政府对传统艺术领域的扶助与支持,借用政府的资金与力量的同时向广东地区所有地方高校倡议,将本土音乐纳入音乐教育体系之中,积极开发本土音乐资源,充实已有的课程资源。第二步,编排贴近本地社会生活和民风民俗音乐教材。本土音乐教材的编写,为学生深入了解当地本土音乐提供了素材。教材本身记录的本土音乐理论、图谱、图片、音响资料等又是本土音乐的升华与总结,丰富了本土音乐的存在形式。第三步,合理安排课程。本土音乐教育不应当局限于音乐专业的学生,而应该面对所有普通学生,为每一个有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鉴赏的机会。公共课程是很好的一种形式,既不会对学生造成负担,又能为特定的人提供机会。
3.2 拓展音乐课教育方式
传统的本土音乐教育方式为“口传身教”,这种教育方式通过声情并茂的表演,能够引导合理引导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点,学生通过模仿,能对本土音乐如粤剧表演有更深层次的理解。[郭真,广东粤剧学校的粤剧传承概况,[J]. 大众文艺, 2013(24):231-232.]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其中最致命的就是不能广泛传播。如果每一次教学都需要有一位资深本土音乐人士言传身教,不仅仅师资力量是一个大问题,每一次教学的受众是有限的,对优秀课程的传播非常不利。
我们不应当拘泥于传统形式,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媒体、互联网等新形式,一是通过制作电子授课教材,解决师资不足,师资质量不高的问题;二是通过互联网,把优秀的课程传播出去,解决受众有限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形式,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的热爱和激情,让高校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3.3 让本土音乐教育走出课堂
优秀的音乐不应该被束之高阁,优秀的本土音乐更不该如此。本土音乐取之于民,应当“用”之于民。让音乐教育走出课堂的方式有很多,如:(1)电视媒体、互联网的形式;(2)让本土音乐曲目参加大型演出;(3)组织开展本土音乐比赛;(4)组织地方高校学生到村社或者中小学授课等形式。通过以上形式,让本土音乐传播得更广泛、更深远,也让高校学生从担任传递者和传承者的重要角色中感受并且享受本土音乐的美好与熏陶。
结 语
本土音乐是根植于本土的文化形式之一,承载着当地文化传承的重任。高校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社会的新生力量,同时高校又是培育学生文化、思想的象牙塔。立足地方高校现实,扎根于当地风俗民情实际,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让高校成为本土音乐继承与发展的基地,让学生成为本土音乐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论文作者:王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本土论文; 粤剧论文; 音乐论文; 粤语论文; 高校论文; 广东论文; 地方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