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校长的使命(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使命论文,校长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支撑卓越学校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名师”、“大师”。校长应成为学校的第一“名师”、“大师”,成为学校的第一品牌。杰出校长是校长中的佼佼者,他们使学校从优秀到卓越,或引领卓越学校创造新的辉煌。此即教育家型校长,他们无论在教育史上还是在当代都弥足珍贵。
可以说,那些卓越的学校都是杰出的校长在领导学校,或者是在某一历史时期曾经出现了一位或几位杰出校长领导过这所学校。学校得以发展,特别是快速、高水平发展,其首要条件便是拥有杰出的校长。且看,刘秀莹使北京四中成为京城旗舰;韦力使天津一中震撼京津;胡百良使南京师大附中盛名久远;李硕使东北师大附中独领风骚;冯恩洪创立了建平教育;蔡林森使洋思中学成为闻名全国的基础教育的旗帜;唐盛昌使历史名校上海中学由衰至盛,闻名当代中国;刘彭芝使人大附中走向鼎盛时期……恰是这些校长奠定了这些学校成为或复苏为中国最著名的学校的基础,也恰是他们成为这些学校的象征和品牌,他们的思想成就了这些学校,也长远地影响着这些学校。他们创造了学校的卓越或引领了卓越学校新的辉煌,他们成为了教育家型校长,是当代中国杰出校长的代表。
校长影响着学校的兴衰成败。任何一个学校所取得的成绩或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说,都与校长的思想、观念、
态度、作风、言行、个人素质、领导能力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每个学校为了更好地发展,都在寻求独具慧眼、才华超群的杰出校长。杰出校长可以利用自己卓越的才能促使学校在巨变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成功,他们能使学校获得主动的创造增长。他们不仅能抓住机会,还能够创造机会,使学校获得发展。杰出校长是能够创造机会的人,在当今社会中,他们对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观察各个层面的学校,几乎都面临这样的矛盾困境:一方面,人们对杰出校长的出现怀有急切的期待;另一方面,杰出的校长却又是极其稀缺的资源。但我们生活的这个急速变化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迫切需要校长,尤其迫切呼唤杰出校长大量涌现。
怎样成为杰出的校长?怎样使学校成为优秀,并使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我在北京十一学校任职校长20年,深深体会到:当代校长必须认识自己的使命,才能承担起学校发展的历史重任,也才可能使自己成为杰出校长。
一、发展使命:领导并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教育的任务是育人,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所有人的一生都只有三项内容:做人、做事、生活。学校教育就是教学生学做人、学做事、学生活,就是实现人的发展;能使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的教育就是优秀教育,学生从中获得的是优秀发展。这当然是校长和教师的中心任务。但很显然,不实现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也就不能实现学生的优秀发展。校长要完成他的育人任务,就不得不首先完成两大建设任务,建设优秀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学校。因此,校长的永恒使命和责任是实现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
在这三个发展任务中,学生的发展是整个学校工作的中心,当然也就成了校长工作的中心,但学生的发展却是校长领导和组织全体教师完成的,它更主要是由教师直接完成的,校长进行的更多是思想指导层面、工作组织层面和条件保障层面的工作。教师发展是学校取得成绩和提升水平的关键,也是学生发展的保障,是校长最应关注的重点。但教师的发展更多的是教师的主动所为,校长提供的是环境、条件保障和各种激励措施。而学校的发展是什么?学校发展是学校全部发展的总和,特别是学校环境条件发展、教师力量发展、学生水平发展、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社会声誉发展等发展的总和。学校的发展还是它自身的历史进程发展,因而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意义便在于发展的可继承性、可拓展性和可持续性。我们要注意,学校的发展不仅是许许多多的具体发展,还有很多的战略发展。校长是为学校谋求战略发展的第一人。如果说,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寻求责任承担时,与校长同时的还有全校教师的话,那么在寻求学校发展责任承担者时,校长就不好推给别人。在学校历史发展的长途中,承担发展接力责任的,就是校长。而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又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校长的根本使命是实现学校的发展。
二、文化使命:学校的根本价值在文化。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其实就是传承人类或本民族的未来。人类的根本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所以,学校功能的本质是传承文化。没有优秀的文化,不会有卓越的学校。学校的发展在其本质上是文化的发展。学校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学校群体成员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学校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学校的文化存在,才是学校的根本价值存在。
先进的文化是学校宝贵的财富,是学校的精神灵魂。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文化与学校建设的各项战略和措施相渗透,推进着各项战略在较高层面上的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在学校的一切物质存在和精神存在之中,都渗透着师生的价值追求,都体现着某种思维方式,都表现出某种行为方式,都有一种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表现出来。这种价值和力量作用巨大:或统整着学校,或搅乱着学校;或健康成长着学生,或消蚀影响着学生;教职员工或有着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或只有被动性和惰性。文化建设引领学校的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
主体性将成为我们社会描述、刻画、评价人的活动的重要关键词,甚或中心词。主体性文化将成为当代学校的主流文化、主导文化。主体性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与实践的追求。主体性文化追求主体性管理,即学校师生在学校管理活动中追求管理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人本性、民主性、扁平性,成为学校管理变革追求的重要目标。在当代,学校的文化管理,是学校最高层面的管理。
三、谋划使命:不断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校长在学校中有一个角色是无人取代的:学校发展的战略谋划者。校长是出谋划策的人,校长的思路,决定学校的出路,思路决定发展;校长是学校管理的枢纽,校长的决策、管理决定工作成败;校长是学校的领袖,校长的影响力决定学校的兴衰。在学校,校长是第一个干“大事”的人。“大事”,就是战略谋划,校长是第一个谋划学校战略发展的人。校长不谋发展,学校是无法发展的。校长成为学校的第一谋划者、第一管理者、第一责任者、第一资源、第一质量、第一品牌,任何人无法替代。
有位伟大人物说过,领导的任务就是两件事:出主意,用干部。出主意,就是出谋划策,出思路。许多校长只知干事,不知谋划,很难将学校办出特色;许多校长谋划不深,办学成绩也只能一般。当然,学校发展一定反映着全体人员的聪明才智,善为领导的校长,也一定善于启发和集中大家的智慧,其中一定不乏成功的谋划。但优秀杰出的校长绝不只是在“收获”智慧,也不仅仅在“管理”智慧,更不是那种只“享受”智慧的人,他要参与智慧的生成与创造。
任何一位校长要想成功办学,就必须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思考规划。没有对学校的整体分析和系统设计,并进行长期的运作和建设,成功地领导和发展学校便没有可能。校长办学,不仅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由理念演化生成的系统思想,还必须有由理念、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办学实践的能力。校长不是做学问的教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理念和思考层面。校长是办学校的人,办学校是现实中的实践工作,他要使学校发展,就必须解决实际的问题。对校长办学来说,任何理论、思想和理念,都必须找到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否则就是没意义的。
中学校长有着复杂的管理任务,学校所发生的一切都在校长的管理范围之内。在学校这个统一体中,管理影响着学校整体的教育质量,也极大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校长管理就有怎样的学校发展水平。校长的工作是实际的,许多也是具体的。但校长的工作绝不应是琐碎的,或仅存在于操作层面。校长永远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来谋划、思考、领导、组织、指挥学校的工作。校长最应关注和实践的是对学校发展有全局性、综合性、关键性、前瞻性的工作。他会随着学校发展,把握时机,集中力量,提出最有意义的项目性工作。他对具体工作会进行大量思考,但在思考时却永远不会离开他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谋划。
校长不仅要谋划学校的今天,他还要预测学校的明天,谋划学校将走向怎样的未来。今日的学校发展已是快速的转型发展,深刻地受到学校外部、内部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技术转型正在导致教育改革、学校转型;学校内部因素的成长也在影响学校的转型发展。校长的眼光是战略性的,他必须全面关注这些因素对学校发展的影响。
经济因素:中国社会转型的最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要反映和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从适应计划体制的教育转轨到适应市场体制下的教育;要从适应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下的教育转向适应工业—知识经济的教育。由此引起的变革有办学体制变革、投资体制变革、管理体制变革、育人模式变革、技术方式变革。
技术因素: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改变了经济,改变了生产,改变了生产方式,改变了就业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各种行为方式。人际交流、信息交流、知识拥有、教育通道,已经突破很多固有的限制。学校已经无界,教师已不终身,知识已不能独有,权威已不再有昔日的绝对……教育能不变吗?学校的存在方式和教与学的方式能不变吗?校长的眼光必须是超前的,必须看清教育的数字化发展走向。未来学校、未来教育已快速在我们眼前出现。
学校功能因素:随着教师专业研究水平的提升和成批量的博士、硕士进入中小学,人们应该及时关注并承认一类优质学校的“研究性”这一新的特质,并赋予这些学校新的功能和任务,即研究性。既承担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儿童和青少年学子健康成长的任务,又承担着基础教育研究任务的学校必然批量出现并迅速发展成长起来,学校组织发展以培养性、研究性、实验性、示范性为内涵特征的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国际化趋势:在将教育的市场机制推向世界时,在将数字化功能推向无界时,在将学校功能推向人类共享时,教育的国际化趋势立即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教育的发展再也不能封闭了,优秀学校的教育一定要走向世界。
一定要认清明天,明天是计划今天的重要依据。校长不仅要领导学校做好许多适应性的转型,更要进行主动性的转型,按照明天的外界存在来发展学校自身。除去数字化、国际化和市场因素外,最能实现主动转型的,便是学校功能的转型。同时具有培养性和研究性的学校被称为“培养—研究型学校”。这类学校中的优秀者必然是实验性的和示范性的,这是未来型的学校。在我国,这类学校正在出现。
四、创新使命:快速发展学校的路径选择。
校长领导和管理一所学校,就学校层面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学校的提升。改革、研究和创新是校长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推动力量,成为学校提高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智慧源泉。
长期以来,教育研究的任务只落在专家和学者肩上,研究的重心在庭院深深的高等学府和神秘难测的科研院所。基础教育的学校只是处于操作层面,校长和教师仅是操作者而已。这是一般学校难以快速发展,特别是教师专业难以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规律应该探讨,途径需要摸索,方法要有创造。这就是研究。教科研使人们变得聪慧,工作变得主动,方法变得多样,是校长得以优秀办学的重要智慧源泉。
学校实现发展,离不开增加资源性投入,更离不开优化发展方式。资源性投入不同,特别是发展方式不同,发展的结果便会不同。所以,学校发展一定与投入方式、发展方式的改革和创新相伴随。改革与创新,是校长快速发展学校的必然选择。
我在1988年就明确宣示:我崇尚改革,我将带领学校在改革的道路上迅跑。这一跑,就是20年没有停步。《人民教育》称赞十一学校“敢为天下先”,是“改革先锋、创新典型”。十一学校在全国基础教育中的首创或率先,可算有24项。正是这些创新使十一学校有了诸多方面的领先,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继而成为优秀学校并开始迈向卓越。这24项首创或率先之举有:(1)教代会对校长信任投票(1988年);(2)综合活动课程(1993年);(3)多元无级结构工资制度,评聘分开,岗位工资(1993年);(4)选择、无淘汰、走班制的分层教学(1994年);(5)硕士研究生课程班(1994年);(6)公办学校体制改革实验,“五自主办学”(1992年),国有民办办学体制,实践及理论,校长承办(1995年);(7)自然人承办,协议承办(2003年);(8)创新素质教育入学测查办法(1998年);(9)“教育建筑”新概念:新型结构的教师办公区,年级教室分布纵向排列,扁平教室(1999年),教室群,宿舍群(2007年);(10)高中数理化课程“大单元、四环节”教学方式(1999年),中学六年一贯制(1999年);(11)京城首家中学千兆校园网(1999年);(12)首位承担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研究的中学校长(2001年);(13)主体性德育(2002年);(14)文化建筑:将帅语林碑墙(2002年);(15)主体性教学(2003年);(16)教师工作公寓(2003年);(17)二四分段学制及课程,四年制高中(2003年);(18)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纲要(2004年);(19)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德育文化,主体性教学文化,主体性管理文化,主体性发展文化(2005年);(20)培养—研究型学校,基础学校三种类型的划分(2005年);(21)京城中小学首例无抵押、无担保银行信誉贷款6000万元(2005年);(22)文化建筑:松林书屋,文化校门(2006年);(23)自筹资金4.5亿元完成北京最大规模学校建设:14.8万建筑平方米(2006年);(24)全国首家中学博士后项目(2007年)。
备注:《当代校长的使命(下)》下期刊出,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