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论文_王颖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论文_王颖

山西省人民医院 山西 太原03001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80例蛛网膜下网出血伴头痛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其中A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B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各组头痛次数、住院时间。结果:A组头痛次数为(21±5.14)次、住院时间为(62±4.8)d,B组为(7±3.43)次和(47±5.1)d,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既可减少机体头痛次数,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应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护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影响效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底部血管、动脉瘤破裂,使之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脑卒中现象,还可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血液侵入蛛网膜下腔时,还会对痛觉敏感结构造成刺激,诱发机体头痛表现,不仅会加重机体痛苦,还会对休息、睡眠造成影响,甚至还存在再出血的风险[1]。对此,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80例蛛网膜下网出血伴头痛患者,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7.06到2019.06时间段内诊治的80例蛛网膜下网出血伴头痛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其中A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数为(48.2±5.4)岁。B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数为(49.1±4.9)岁。各数据间比较相似(P>0.05)。

1.2方法

患者均施以药物止痛,即尼莫地平药物。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B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止血、降颅内压、卧床静养4-6周、镇静和吸氧、抗感染、再出血防治等内容。

(2)系统护理干预。①环境干预。帮助患者入住单人病房,减少陪人数,1人即可,禁止探视;确保环境安静卫生,光线融合,预防声光刺激加重患者头痛;合理调整病床高度,床头抬高约为15-30°;要求患者卧床静养,在加快颅内血液回流的前提下,降低颅内压。②心理干预。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起病急、头痛剧烈和进展快的特别,若机体处于血压增高状态,则会诱发再出血事件。即应指导患者保持身心愉悦,逐步增强疼痛干预之,再稳控血压水平的同时,促进出血部位修复。常见心理干预方法为注意力转移法、情绪引导法、情感鼓舞法等[2]。③舒适干预。每日清晨为患者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例如洗脸、洗手和梳头、刷牙等,晚间协助患者做好热水泡脚和会阴部擦洗等工作,每周洗头约为2次。④饮食干预。多食高纤维、低盐低脂、低糖类食物,保证营养膳食的均衡性,增强抵抗力。例如食用鱼类和蛋白质,可补充氨基酸;食用新鲜蔬果,可补充维生素、钾镁等营养成分,保护血管[3]。⑤排便干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指导患者多饮水,日饮水量不可少于3000ml,禁食刺激和辛辣性食物,例如大蒜和辣椒等;禁食豆制品和糖类食物,预防腹胀;空腹可饮用柠檬水、温开水和蜂蜜水,补充水分起到肠道润滑效果,预防便秘。⑥头痛干预。若患者头痛程度较轻,禁止使用镇痛药,可通过注意力转移法、冰袋冷敷头颅和呼吸放松法、局部物理降温等操作,在降低颅内压的前提下,减轻疼痛。若患者疼痛程度相对严重,则可在做好上述辅助镇痛疗法的同时,合理使用镇痛药。⑦预见性护理干预。若未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予以有效的外科治疗,再出血死亡率约为20%,且多集中在初次发病后数日。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病情状态的评估,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预防再出血风险[4]。

1.3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头痛次数、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取统计软件SPSS 20.0,对本文研究数据加以汇总处理。即表示±s计量资料,组间数据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数据用x2检验。P<0.05时,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A组头痛次数为(21±5.14)次、住院时间为(62±4.8)d;B组头痛次数为(7±3.43)次、住院时间为(47±5.1)d。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t=14.3289/13.5457,P<0.05)。

3、讨论

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而言,多表现为剧烈头痛,且在躯体不适感的情况下,会滋生烦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不仅会加重头痛,还会诱发再出血事件,危急患者生命安全。虽然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技术逐步完善,但如何减轻头痛,则是诸多患者和医师备受关注的内容。而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执行有效的系统护理干预,能够从环境、心理和舒适度、饮食等层面,满足患者多样化需求,既可减轻头痛,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5]。本文可知,A组头痛次数为(21±5.14)次、住院时间为(62±4.8)d,B组为(7±3.43)次和(47±5.1)d,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

总而言之,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头痛患者,系统护理干预模式既可减少机体头痛次数,还可缩短住院时间,应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陈玲. 分析护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18):82-82.

[2]王春玲. 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30):112-114.

[3]罗爱勤.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DSA的护理干预[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 20(16):111-112.

[4]陈凤, 关颖. 综合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4):153-154.

[5]杨莉霞, 关东升, 曹振浜,等. 抗脑卒中治疗联合行为护理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冠心病患者NIHSS及SDS评分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 2018, 38(8):1811-1813.

论文作者:王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的影响论文_王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