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任务和深入的理论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学习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勤于学习、勇于进取的党。在革命和建设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在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党中央都号召全党加强学习,以深入的学习带动深刻的思想教育。40年代初,当抗日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号召全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注重研究现状,注重研究历史,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1949年,在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再一次发出加强学习的号召,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军队,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学会做各项经济工作。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邓小平同志在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项深刻而伟大的革命,这种革命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党的历史上每一次学习运动和学习热潮,都极大地统一了全党的思想,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出现大的变化和大的发展。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在跨越世纪的历史征途上,江泽民同志十分注重学习问题,向全党发出“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号召,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深入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理论,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历史。目前在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第一位的是“讲学习”,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学习运动,它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建设真正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胜利带进21世纪,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一、加强学习是新的时代新的任务的需要
我们正伫立在跨越世纪的起跑线上,我们党承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立足于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我们更加感受到加强学习的历史必要性和时代紧迫感。
第一,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用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两大时代主题,但是发生了许多新的深刻的变化。一是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剧。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政治多极化局面逐步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加强了多元化竞争和谋求共同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多元的经济政治利益驱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蠢蠢欲动,甚至在局部地区引发较大规模的战争。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世界市场日益连成一体,在这个地球上人们愈益强烈地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根本原因和突出特征是国际贸易的加强。七、八十年代,随着“冷战”局面被打破,世界各国日益注重经贸往来,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不断加深,从而有力地促进和加剧了世界经济一体代。现在,贸易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遏制的经济潮流。经济全球化一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可以更多地吸纳世界各国经济因素更快地发展自己的良好机遇,另一方面也给我们造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科技、经济占优势和国际竞争日益剧烈的压力,民族经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三是知识信息化趋势方兴未艾。人类正迈入一个信息社会时代,21世纪是更加信息化的世纪。无论是用知识经济还是用知识信息化来概括未来时代的特征,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是:知识的巨大增长和信息的高速传递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极其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尚处于工业社会(某些方面甚至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或知识信息的挑战,加快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世纪性大课题。
面对如此深刻变化的世界局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又沉着应付严峻挑战,就迫切需要深刻的理论武装和理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是我们正确认识形势的根本理论武器,只有深入地学习这些科学理论,掌握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在复杂迷离的世界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把改革发展继续推向前进。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关头。所谓“重要”,主要表现为三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稳定面临新的情况。以经济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转型和向现代化跨越,同时由于改革触及到传统经济、政治体制中的深层因素,使一系列深层社会矛盾凸现出来,诸如: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的矛盾,市场机制与某些政府行为的矛盾,政治权力公共性与少数权力腐败的矛盾,利益分化与共同富裕的矛盾,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化与工人阶级主体地位的矛盾,价值多元化与社会共同理想的矛盾,等等。这些深层矛盾,不仅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一系列新的突破,而且提出了在新的层面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这些深层矛盾,无疑也是诱发某些不稳定因素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稳定的政治局面。对于改革攻坚过程中产生的社会矛盾,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甚至由于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而导致对改革政策的怀疑和社会主义信念的动摇。邓小平理论和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正确认识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前进的理论指导和根本依据,只有认真学习,并联系实际回答和解决问题,才能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把思想真正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上来,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三,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用科学的思想教育干部,培养一支真正走在时代前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队伍。我们党的干部队伍,从总体上说是一支基本素质过硬、不断进步的好队伍。经过20年改革开放的锻炼和洗礼,各级干部在各方面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表率作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物质和金钱的诱惑,由于封建主义残余的影响和西方某些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在领导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种种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很不相适应的因素,甚至存在着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背道而驰的消极、腐败现象,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足,缺乏信心,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离心离德,为自己谋划退路;有的政治观念淡薄,是非不分,好坏不辨,在原则问题上回避矛盾,患得患失;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凡事从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争名争利,文过饰非;有的思想作风不正,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在干部中拉拉扯扯,在班子内勾心斗角,甚至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有的个人私欲膨胀,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甚至贪赃枉法,腐化堕落。上述种种问题,虽然是少数,但影响极坏,严重败坏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严重诋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声誉。滋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讲学习,不懂理论,放松甚至放弃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和价值观的校正。
加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干部队伍思想理论水平,是团结全党进行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心环节。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早在几年前就尖锐指出:“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这一论述震聋发聩,寓意深远。教育干部,首先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这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下个世纪能否继续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项根本建设。
二、最重要的是深入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赋予各级领导干部十分繁重的学习任务。我们既要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深入地学习现代经济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还要学习一点中外历史,这些都是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增强干部队伍现代化素质所必须的,其中,最要的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立场、观点、方法,这是“讲学习”的真谛。
党的十五大明确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强调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我们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往开来的根本保证。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广大干部认识到位,行动自觉,收效甚丰,但也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甚至错误倾向。主要表现在:有的认为邓小平没有理论,不需要下功夫学习,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没有真正学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的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认识偏颇,固守陈规,难以从时代的高度认识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有的以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理论学习,只言片语,各取所需,甚至搞花架子,不在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有的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辩证的思考分析,只看现象,不见本质,把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消极腐败东西归咎于邓小平理论,由此导致对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的怀疑和动摇。如此种种问题,严肃提醒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特别是教育各级领导干部,还是一项十分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面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面对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当前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认识和把握,直接关系到能否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直接关系能否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不断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对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认识,需要从历史与时代相结合的高度加以拓展。所谓历史的高度,即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层面,深入回答邓小平理论是如何依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国情特点和时代主题,回答和解决马、恩、列、斯、毛所没有能够解决的重大课题,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一个新阶段的,由此深透地理解和说明“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所谓时代的高度,即从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层面,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不仅属于20世纪,而且属于21世纪;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仍然必须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理作指导。因为邓小平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它对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长久性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要深入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十五大报告深刻指出:“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之所以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是因为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格局新变化作出了新判断,而“总起来说”,则是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体系。这“四新”,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新体系”,这是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最高标志,是我们在新的历史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根本依据。关于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理论界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总体看来,目前的研究水平与邓小平理论所内蕴的科学体系还有一定距离,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实践需要还不相适应。就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来说,在系统地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方面,则与十五大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这无疑是影响一些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认同和信仰的一个重要原因。
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需要抓住本质问题,把握基本规律。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也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根本研究对象。围绕这个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注重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和基本规律的揭示,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样一个科学理论体系,按照历史和逻辑的顺序,包括五个层次内涵:第一层次为基石理论,这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第二层次为支柱理论,亦即基本规律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论这四个基本理论。第三层次为分支理论,即基石理论和支柱理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层面的展开,包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三个有利于”标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社会主义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一国两制”统一国家等重要论述。第四层次为应用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在实践中的深入展开,包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由此引伸的若干基本范畴。主要范畴包括:制度与体制,本质与特征,公平与效率,改革与稳定,计划与市场,速度与效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民主与法治。第五层次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把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国情分析,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与实际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理清世界局势,把握发展机遇。当然,邓小平理论是一种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的科学体系,学习和研究这一科学体系,必须立足生动活泼的社会实践,把握改革发展的时代主题,而绝不能把邓小平理论变成脱离实际的空谈或凝固不变的教条。
第三,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邓小平同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邓小平同志是继毛泽东同志之后把马克思主义真正中国化了的又一伟大人物。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在新的历史时期真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把马克思主义推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除了历史条件和时代需求之外,他所特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并不断坚持的历史。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和运用,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寻求符合各国实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前提,当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关键。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必须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同志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首先必须高举邓小平同志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旗帜。
邓小平同志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方法表现在众多方面,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这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真谛。这种科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世界格局和时代主题的新变化为转移,确立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心和基点;以现实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新变化为转移,依靠改革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以现代科技革命新变化为转移,把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建立在依靠和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上;以当代世界两种社会形态关系的新变化为转移,在积极吸纳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中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正是诸如此类的科学方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在新的时代水平上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产生一个新的历史性飞跃。
第四,要深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实践中的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现实任务出发,多方面地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和研究这方面的重大决策和理论成果,是深刻把握邓小平理论、充分发挥邓小平理论现实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
概括而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突出地表现在以下若干方面:(一)深入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切实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之上。(二)深入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规律,明确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为由经济市场化走向经济社会现代化创造了直接的理论依据。(三)深入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明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提供了崭新的理论指导。(四)深入揭示了国有企业的战略地位和改革思路,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五)深入揭示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道路,明确提出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为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证。(六)深入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明确提出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七)深入揭示了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途径,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改革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八)深入揭示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明确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筑在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基础之上。(九)深入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创新品格,明确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十)深入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意义,明确提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和战略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上述这些思想理论观点,既渗透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要义,又结合新的实践和新的任务作出了创造性发展。深入学习、研究、把握这些基本理论,对于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带进21世纪,具有重要意义。
三、关键在于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学风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讲学习”,首先要讲学风。十五大报告强调:“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这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其实质是强调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结合现实的实践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和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这是真正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真谛,从而真正发挥其现实指导作用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真正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基本出发点。是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否做“结合”的文章,是真学习还是假学习的衡量尺度,也是真高举还是假高举的重要标志。
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研究中的学风建设。他反复强调:“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学以致用。要把邓小平理论同国际国内的实际,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运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理论是否联系实际,不仅是一个学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关系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能不能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理论上和政治上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理论学习新高潮能不能扎扎实实地兴起来,理论武装工作能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这些关于学风问题的精辟论述,是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不断引向深入的重要指针。
端正学风,学好理论,就要在运用邓小平理论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上下功夫。在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在跨越世纪的征途上,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宏观而论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规律问题。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实现了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性任务,当前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都呈现出与以往许多不同的新特点。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的规律的探索,就显得更为重要,任务也更为艰巨。由此,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回答,也需要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深入地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地分析中国国情,全面地把握时代特征,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加以提炼和抽象,从而深透地认识和谙熟地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这是当前“结合”的总体任务,也是“结合”所面临的长期课题。第二类是社会矛盾焦点问题。当前,一些深层的社会矛盾显露,反映了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转型进入了关键时期。从这个意义上说,矛盾焦点问题的凸现,为我们提供了从实际出发做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章的极好契机。运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对矛盾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我们将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第三类是社会舆论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践表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社会发展所要着力解决的矛盾焦点问题。运用邓小平理论深入地回答和解决这类问题,理顺人民群众的情绪,则会积极地化解社会矛盾,能动地推动社会进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尤其要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当成第一信号,当成做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文章的根本依据。
端正学风,学好理论,还要在运用邓小平理论认识和把握大局上下功夫。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站在大局的高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无论是讲现实问题还是讲未来发展,无论是讲经济问题还是讲政治问题,无论是讲改革开放还是讲稳定发展,无论是讲国内问题还是讲国际问题,邓小平同志都一贯教导人们立足大局,把握全盘。今天,紧密联系实际推动理论学习和研究向深入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运用邓小平理论认识我们面临的大局,从大局的高度切实发挥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作用。
当前我们面临的大局是什么?就是十五大报告强调的,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切实统一到这个大局精神上来,把人们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这个大局任务上来,是深化邓小平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主题方向。正如江泽民同志精辟指出的,兴起理论学习新高潮,“新”就“新”在这里;抓理论武装工作要鼓劲,“劲”就要使在这里;衡量理论学习的成效,着眼点也要放在这里。
立足大局,把握大局,研究大局,落实大局,内在地要求我们必须以创造性精神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既运用邓小平理论创造性地研究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关键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大局任务的实现,又在落实大局的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邓小平理论。总之,要在创新上出效果。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标志,创新精神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发展至关重要。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报告充满创新精神,这就是一切从当代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出发,不拘泥于“本本”,不固守已有的“模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当前跨世纪的重要历史时期,在改革和发展都面临着许多深层矛盾和问题的情况下,在各种思想文化更加相互激荡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指导大局任务的实现,尤其要弘扬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实践、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端正学风,学好理论,更要在运用邓小平理论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注重改造主观世界,是共产党人的宝贵品格,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毛泽东同志早在《实践论》中深刻指出:“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实现下述任务: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世界上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场前无古人的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创举,其中就包括对共产党人自身主观世界的改造,这是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能否顺利推进的重大问题。在我们面临市场经济和各种思想文化严峻挑战的新形势下,改造主观世界尤其显得迫切和重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场深刻的改造主观世界的斗争。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当前运用邓小平理论改造主观世界,起码要解决这样一些问题:(1)努力改造世界观,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2)努力改造人生观,自觉防御和抵制物质、金钱的诱惑,保持清正廉洁。(3)努力改造权力观,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运用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4)努力改造价值观,开拓进取,无私奉献,把为社会进步多作贡献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追求。
标签: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经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改造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世界主义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