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生态课堂模式的建立论文_王欣欣

小学英语教学生态课堂模式的建立论文_王欣欣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 163712

摘要:生态语言学的观点认为语言的全面发展主要依赖学习语境,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与学习环境的互动。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果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足够的互动,将不利于形成平衡高效的语言课堂。本文探讨在构建小学英语教学生态模式的理论基础、模式探索及遇到的问题和反思。

关键词:生态模式构建;理论基础;问题和反思

项目: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备案课题“基于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多维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CI316191。

生态课堂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课堂只注重教师,以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学生个性个体发展受限等课堂教学问题。其宗旨是为了达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效果,促进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信息互动。在生态语言学看来,课堂也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其中教师、学生、学习环境都是互相联系而互相影响的生态因子。以生态学共存理论为基础,生态课堂的构建就是将这些生态因子优化组合,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和力量。为了实现课堂生态的各个因子互相联系而开放,许多学者对生态课堂的构建提出了很多想法和建议,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课堂及课下行为活动进行了设计和预想,比如对话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论是对话式教学还是翻转课堂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理论基础

以学生为主的生态课堂以生态语言学的理论为基础。生态语言学将英语学习的环境视为生存环境,语言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也就是有机环境中个体的有效协作。从细节看,语言学习者学习语法、词汇并将其灵活使用输出出来。这就是一个完成的生态整体。若将英语课堂视作一个生态系统,那么其中每一项个体因素都会对整个课堂的生态系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家庭的学习氛围、课堂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教学理念与教学技术手段的关系,等等。

生态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包括四项。第一,注重课堂内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包括课堂环境与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系)。首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学习氛围、班级的学习环境、课桌的布置和同桌邻桌的安排都是相互支撑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和谐发展和共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班级的整体学习风气较好,学习氛围弄、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良好、学生之间和睦共处、桌椅摆放整齐且教室内教学设施齐全,那么教师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种充满意趣的环境内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反之,学生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削弱课堂教学效果。其次,生态课堂内在联系还表现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微观生态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要依托于学生的配合,而学生知识的获取更要依赖教师对他们的身心两方面的指导。传统上讲的教师是道德化身、知识权威者的形象在此被颠覆。师生、生生的知识与情感的交流互相影响,不再是以前单调的单向灌输。作为学习个体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因此具有独特的认知方法、行为模式、情感特点和思维方式。生态课堂的教师强调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依此促进每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二,强调开放交互的理念。 生态课堂的交互开放不但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和开放,同样也是学生家庭、学校制度、学校氛围、社区环境等方面的交互和开放。首先,在教师传授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学生个体都带着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看问题的视角。学生们将这种情感和认知背景向班级里的同学和教师敞开,为课堂教学注入各种各样的契机和可能性。通过这种敞开的交互,学生和教师都会受到激励,擦出火花,因而形成新的认知。另外,教师的精神领悟也在开放的前提下对每位学生的内心生长和知识获取直接产生作用。其次,在生态课堂之外,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也构成了生态课堂的外部生态系统。任何生态系统都是在不断与外界进行交换的前提下才能具有生命力并构成更大的生态系统。社会的需求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提供标准,学校的氛围和制度为教学的达成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支持。反过来,教育为社会提供其所需求的人才,为社会和谐和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交互实现了双方的输入与输出,是生态课堂得以保持平衡的有力保障。

第三、强调动态生成。教师的备课很难覆盖课堂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此每一个课堂都是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态课堂中的师生不断进行着“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 [1]。生态的英语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教育背景的不同会给每个课堂无尽生机,学生表现出来的一个个突发情况更让同一知识点的不同班级授课成为不同的体验。认识到课堂的动态性是教师有效促进知识传递和人格意识影响的基础,也是成功的英语课堂必不可少的前提心理准备。另外,从内外交互结合的角度看,班级管理制度老旧、课堂学习氛围沉闷等问题都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课堂效果的动态性,从各个相关方面寻求解决方案。

第四、提倡多元共生的宗旨。这里的多元共生主要是指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共存的许多因素,包括不同学生、不同教法、教学资源、评价方式等。生态课堂的多元性导致其动态性和交互性,而动态性和交互性又进一步促进各种因子的多元发展。可以说以上三点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另外,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更是促进了课堂多元发展的契机。生态课堂强调学生身心共同发展,德智体美劳并进发展。在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多元的考察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找到了他们擅长并引以为傲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自信心的建立,从而帮助他们在未来走向多元的发展道路。在多元交互的生态课堂中,师生共同发展,不论从精神上,还是知识上都得到了更为充实的补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并竞争、外部环境保障教学质量,形成了良性发展的和谐生态过程。

二、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的模式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贵华教授曾指出:生态课堂即用生态学的原理去审视课堂,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去思考、分析和解释复杂的课堂教学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2] 本文提出的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模式为自主-探究-拓展-反思模式。

首先,在多元共存的生态课堂理论基础支持下,本模式重视学生的多元差异性,鼓励教师在设计课时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并聚焦问题。例如,在进行颜色的英语表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请学生在课前自己想一想,平时自己经常提到或者用到的颜色有哪些。学生不仅会将所学联系世纪,更能主动去查询不同颜色的表达方法和区别。课堂上学生间互相交流可以有效增加互动环节的趣味性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其次,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并自己先进行第一步的探究。在本环节下,教师将结合新课内容,设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并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学生探究新知识,积极主动地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本环节以生态课堂的交互性为理论基础,强调师生、生生互动。

第三,补充情境练习,帮助学生拓展问题。《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态课堂中,为了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教师和学生应该适度适时地进行一些互动的情境练习。这些练习可以由教师依据课堂内容预设,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事实证明,课堂上学生自主创设的情境往往更加生动而有趣,让他们既进行了对所学知识点的运用,又将所学知识与新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四、自我反思与反馈。在小学英语生态课堂中,学生个体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更多的是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投入。每一节新课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完成教师留下的反思反馈自我对话等任务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梳理与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在本环节,教师发挥的是主导者的作用,学生承担的是主要操作者的角色,通过这种有效的反思与反馈,学生个体可以对所学知识生成更深的理解并逐渐形成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在本环节应该安排足够的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交流方式,教师可以了解课堂的有效性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效果并依此改变教学方法和内容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生态视角、生态态度与生态方法来观察、思考、审视、分析教学。生态课堂关注教师、学生、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进一步确定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导引者的角色,明确学生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地位,强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因此,在生态课堂下,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习得、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获得、情感的交流和提升,都成为交互、共生的整体,使课堂呈现出师生和谐发展的样态。

三、小学英语生态课堂构建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构建小学英语教学生态课堂的益处显而易见,但是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在自主和探究环节,小学生的热情饱满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往往过于好奇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对知识的掌握。对小学生实行对话式教学还算可控,但是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学生们无法做到反复回看,因此课前的自主探索效果欠佳,自主任务环节完成不到位,课堂上往往无法参与交互,影响学习效果。其次,在拓展和反思环节,由于班级里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材施教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由于准备不充分,信心不足,因此在交互过程中表现得不那么尽如人意,反而打击了自信心。另外,有时候教师表现出来的情绪也容易产生学生之间的非良性竞争。

基于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交互开放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学校与家庭的因素。在构建生态课堂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的参与互动作用,全面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另外,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应注重面向全班学生,小组活动应该难度适中,积极鼓励学生的全员参与。教师在检查作业时也应该因材施教,分层管理,在反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后对其个体作业做出有层级的评语,并鼓励学生表现出来的进步。

小学英语教学生态课堂既不能离开教师和学生,又不能忽视学校社会环境及师生、生生关系对教与学过程的促进意义。只有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共同交互联系,扩大交流与合作,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最大功能。生态课堂不仅给师生双方都提供了体现生命价值和分享成长的机会,同样对丰富双方的智慧与促进彼此精神生命的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靖国平. 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N].中国教育报, 2004-6

[2] 徐洁.论生态课堂的四维价值诉[J].教学与管理,2015-1

[3] 孔江平等. 语言生态研究的意义、现状及方法[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4] 沈映梅. 外语教学的生态语言学解[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12

[5] 李森, 王牧华, 张家军. 课堂生态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6] 范国睿. 共生与和谐: 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与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论文作者:王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5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6/5

标签:;  ;  ;  ;  ;  ;  ;  ;  

小学英语教学生态课堂模式的建立论文_王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