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城市地下管线包括各种水、电、燃气、通讯管线等。各种管线铺设施工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文件,也没有完善的施工技术手段来确保搭建整个城市地下管线系统的正确性,从而促使严重的城市地下管线问题阻碍了后期城市经济建设施工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测量的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测量;要点
1.工程实例
三眼桥三村路(三眼桥路—育才路)道路排水工程综合地下管线探测
1.1测区范围
本工程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作业区分为两段道路,第一段位于三眼桥路中段,北起三眼桥路与三眼桥北路交叉路口,南至三眼桥二村东北二门,第二段位于育才路中段,东起于育才社区东北二门,西至育才路与三眼桥北路交叉路口,且两条路中段无名道路也在范围内,测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地物地貌道路,房屋为主,且各类检修井保存较好。由于地处繁华位置,车来车往,增加了管线的探测难度,且通视条件不好。为安全考虑,作业必须穿戴安全服。
2.地下管线探测基本原则
根据我国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结合多年来城市地下管线探测的实际技术发展状况,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地下管线在进行探测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先后顺序得当
在地下管线探测过程中,根据应有的管道类型有选择的进行顺序探测,确保管线探测的结果正确性。多种类型管线的铺设方法不尽相同,有的是直接埋设,有的是管沟埋设,还有的是顶管埋设,地下各种类型的铺设管线杂乱无章,在进行探测时非常混乱。因此,地下管线探测要遵循先易后难,先明显点后隐蔽点,从已知到未知的基本原则。这样就可以使得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变得更加简单,一步步的探测出地下管线分布状况,最后得出某区域的地下管线分布。在探测过程中切忌先探测难以发现的管线,这样会加大探测的难度。
2.2方法快捷有效
城市地下管线众多,在探测过程中应根据管线类别来选择快捷的探测方法,大大减少探测成本,提高探测精度与效率。探测方法要符合现阶段的城市地下管线发展章程,不能对已有的地下管线造成破坏,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探测中的质量,确保探测成果的正确性。快捷有效的探测方法是弄清整个城市地下管线分布的最佳基本原则,都在不断完善探测方法来提升探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
3.1直接法
直接法适用于城市地下的金属管线探测,主要是铸铁与钢材质的管线,这种管线比较容易进行探测。首先,将发射机设备与专用管线的一端被测金属相连,利用发射机发射相应的电磁信号,信号由金属管线进行传播,到达相应的接收机位置结束工作。通过接收机上的微机设备将相应的电磁信号转化成为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直观的描述出某区域内的管线分布情况。这种管线定位方法的定位准确,可靠性强,但是由于地下金属管线的漏点接地条件相差较大时,就会导致其他管线对于被测量管线产生干扰,仪器设备识别中就会产生管线覆盖状况,不利于对地下管线的详细探测。这种探测技术只适合单一的金属管线探测,对地下环境的要求相对严格,在目前的管线探测中很少使用。
3.2夹钳法
夹钳法主要是利用管线探测器中的耦合夹夹住相应的被探测管线,然后通过耦合夹把相应的电磁信号和其他信号传到管线中,从而利用管线上的信号来追踪整个管线的位置。这种方法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地下管线,而且探测定位深度极深。夹钳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不宜使用直接法探测的地下管线,但是管线的直径大小也束缚了夹钳法探测的精度,也在一定程度促使地下管线探测的成果与实际结果产生误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感应法
感应法主要是利用发射机设备发射谐变电磁场,从而通过磁场与地下管线产生相应的感应电流,在整个管线内形成电磁场,再通过接收机对地下管线进行定位。这种方法不需要将设备与整个管线相连,利用磁生电和电生磁原理使得管线边缘形成相应的磁场,通过对感应磁场位置即可完成管线定位。但是这种方法受其他电磁场的干扰,同时还受到管线相互过近导致的磁场重叠影响。
3.4电磁波法
电磁波法主要是利要脉冲雷达系统通过设备连续地向地下管线发射高频电磁波。由于电磁波遇到相应的反射物质会产生反射,接收天线连续的接收由地下管线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这样在通过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对整个地下雷达波的反射情况做出分析,从中通过专用的软件处理出一系列地下电磁波分布情况。这种方法极大地加快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能够直接地确定整个地下管线的位置和埋藏深度。但是,由于这种设备的价格较为昂贵,而且使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扫描的地区和地下环境都有着很严格的要求。整个设备的使用成本较高于其他技术投入成本,电磁波法主要是应用于重要的管线探测,能够有效解决重大疑难问题,促进城市化经济进程的发展。
4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测量要点
4.1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调整测量时间与定点密度
根据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的相关规定,城市地下管线测量施工现场中管线点的设置距离应不超过10m,若出现管线弯曲的情况,所设管线点应以反映管线弯曲特征为原则。在施工过程中,鉴于施工管线点设置与城市管线普查要求间距差距较大,加之在城市中进行城市测量存在市政道路密集、人流与车流量较大、信号较多难以分辨等负面因素的干扰,导致管线点的设置难度相应增大。
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突破。
1)城市地下管线工程的测量应当根据施工地的交通情况予以适当的时间调整,通常,城市地下管线测量应当避免早晚高峰进行,尽可能地避开人流与车流拥堵时段,寻找合适的放置管线仪发射机的位置,如此可降低一定的测量风险,同时也提高了地下管线测量的可靠性。
2)根据施工地管线排布情况,有重点、有选择地加密管线点的设置。例如,在城市地下管线工程中,所需建设区域相对狭窄,但是进行规划与设计却需要整条道路的管线情况,针对此,管线测量应当以规划设计的要求为准,加大管线点设置密度。具体可先以管线普查要求进行管线测量,再以规划局制定的红线位置为标准,在其有效范围内进行管线测量,如此可提高测量效率,同时也可有效提高管线测量精度,以此可更好地满足规划与施工要求。
4.2测量中疑难管线需反复推敲
城市地下管道工程中的测量工作由于大部分无法直观测量,使得测量工作自身需要反复进行推断和验证。而在具体的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测量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较为疑难的管线,包括小管径PVC管、排水管等,这些疑难管线在测量现场能够搜集的线索较少,缺少科学的验证方法,测量难度较大。因此,在对疑难管线的实际测量中,应当提前进行资料搜集、现场调查、管线敷设推测等步骤,并结合现场能够证实的情况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反复推敲后才可确定疑难管线的走向。
结语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是一门综合性系统工程,能够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定位和分布状况做出分析,通过相应的处理方法形成一系列城市地下管线铺设状态图和位置图。这样在进行道路施工和其他建设当中,能够借鉴已有的管线铺设分布,避免后期建设对城市地下管线的破坏造成的经济影响。加快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地对地下管线的质量做出控制,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秦超杰.浅谈城市地下管线的普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0):76 -77.
[2]李斌.城市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技术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6,35 (11):154+157.
论文作者:刘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管线论文; 地下论文; 城市论文; 测量论文; 电磁波论文; 夹钳论文; 情况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