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湖县人民医院儿科 新疆博湖 841400
【摘 要】目的:分析分层级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一段时间内收治的140例患使用分组方式,分为分层组和对照组,比较护理质量与满意度。结果:分层后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层护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还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分层级护理模式;儿科病房;临床效果
现价段我国社会发展中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为分层级护理模式的出现提供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分层级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利用分层管理的方法来进行具体的护理工作,该种护理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病房护理质量的提升,而且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对儿童临床效果进行保障[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了180例儿科病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层级护理效果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40例儿童病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层组,每组70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48、42例,年龄3~28月,平均年龄(12.15±9.98)月。分层组,男、女分别为41、49例,年龄5~29月,平均年龄(15.26±8.52)月。本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按照传统流程进行。
分层组使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进行,具体流程如下。第一步骤,将现有的医院护理人员进行整合,并对人员具体护理能力进行总结。第二步骤,对现有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例如:学历、经验、职称等进行整合,并建立护理人员档案。第三步骤,经过对护理人员各方面信息的综合考量,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高级护理人员;第二层次,中级护理人员;第三组,低级护理人员。第四步骤,依照护理人员三层次分类明确具体的工作制度与工作职责。第五步骤,根据儿童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适宜的护理人员层次。在具体安排中,还应采用高级护理指导以及带教低层次护理的方式,促进儿童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并保障儿童病情得到及时发现与处理。
1.3观察指标
主要对两种指标进行观察与收集。(1)对儿童临床护理中的质量方面指标进行进行重点监测与记录,比较病区管理、重症管理、消毒隔离、基础管理的护理数值。(2)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护理质量()
3 讨论
由于儿科收治的患者均具有年龄较小,且表达能力与自理能力不佳的问题[3]。故而该类型人群在临床期间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高质量的护理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儿童临床的舒适度,降低儿童临床并发症的出现,而且还能够提高儿童临床的医学效果,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积极的促进作用。分层级护理方式即是一种高质量的护理方法,不仅能够科学的对护理人员进行分配,保障儿童临床患者护理人员安排的适宜性,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行提升。在分层级护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其主要是对医院现有护理人员的学历、经验、专业能力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整合与划分,进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高级护理人员;第二层次,中级护理人员;第三组,低级护理人员。此种护理人员的分层方式能够促使护理班组划分过程中各班组实力的平均化,促使低级护理人员能力的提升。
当儿童患者接受分层级护理之后,其临床期间受到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课题研究中的此种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对护理质量的指标进行提升,并且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积极提升。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对患者实施分层级护理的过程中对儿童的身体情况进行关注,对儿童的生命体征进行重点监控,定时对儿童不同时段的脉搏数值、体温情况以及呼吸情况进行具体的测量,降低儿童临床并发症的出现,避免病区儿童无意外事件发生,保障儿童身体向康复方向发展。综上所述,作为日益被重视的儿童病房护理,采取分层级的护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儿童护理质量,也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婧婧,郭宇,徐燕.责任制分层级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23):130-132.
[2]汪春霞,隆碧霞,向红遐.分层级护理模式在儿科病房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59-161.
[3]陈英,黄春霞.层级责任模式在小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施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17(02):134-136.
论文作者:迪丽拜尔.阿比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层级论文; 儿童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病房论文; 儿科论文; 患者论文; 质量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