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的评价决定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决定着学生的举止言行,决定着教师对待学生的考察方式等等。可以说,有怎么样的教师评价,就会塑造出怎么样的学生。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有限,教师无法用更多的方式去表达,小学课堂教学以口头评价为主,文章就口头评价的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口头评价性语言的运用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使用好口头评价性语言,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口头评价
随着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全面推行和使用,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口头评价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201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及时、准确的语言评价有利于提高课堂数学效率,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欲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口头评价的意义
克龙巴赫认为,“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斯塔弗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些对评价的深刻认识,向我们揭示了教学评价的重大意义。
(一)直接的导向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抓住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如教师合理的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让学生在评价中懂得为什么要学、学什么、怎样学,教师对自身的教学也能及时调整,这对教与学双方都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
(二)积极的激励作用
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肯定等予以及时恰当的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当他们的闪光点得到认可时,更能激发他们产生上进的动力。
二、目前课堂口头评价存在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评价的理念与方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在的教学过程越来越强调师生双边活动,对此大家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不少认识的误区。
1、表扬性语言过多并单调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不少教师选择了用做好好先生的方式来肯定学生,认为这样做才是对学生的尊重,且常用“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表扬学生,认为这简单易行,容易“感动”学生。如一位低段教师在教《找规律》,一开始,出示例子1、3、5、7、9,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出了相差2。教师说“你真棒!我们表扬一下。”小朋友机械地拍拍手,齐声道:“棒!棒!棒!你真棒!”开始效果很好,后来只要学生做对题目都会重复前面的表扬方式,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殊不知,教师专用口头语言评价次数愈多,对知识进程的影响愈大,学生的单调乏味感愈强。心理学家最新研究表明,那些被称赞为聪明的学生往往变得过于心急气傲,容不下别人的批评,心胸狭隘,所以我们课堂像“你真聪明”之类的语言少出现为好,对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用奖星星,奖小红旗等多样的方式来评价会更有效。
2.批评性语言过多
和上一种情况恰恰相反的是教师过于较真。教师总是高高在上,对同学的回答总是不满意。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才是高明的,很吝啬给学生以鼓励,奉行的是严师出高徒,认为这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其实学生毕竟是学生,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全面都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合理的评价,需要我们老师的兰心慧眼。对学生的回答,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予以评价,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判。对那些程度差些的同学,可以鼓励多一点,如再思考一下,老师相信你会回答的更好;对那些程度高些的同学,可以肯定少一些,问题多一些,但一定要中肯。
三、课堂教学口头评价性语言的运用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及时、准确的评价,恰如其分的运用评价性语言,可以让学生的心理满足,心情愉悦。作为教师我们应用诚恳的话语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最大的潜能。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选择评价性语言,要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因为万物生长皆环境,学生的环境是老师创设的,评价也需要“肥土沃壤。”一个民主,平等和温馨的评价氛围,有利于反馈信息的畅通和学生的自我调节,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发。我们老师应该做到“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每一颗心灵,”在教学评价时,要注意面向全体,不能忽略每个学生,老师眼神要遍布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做到“眼观八方”。如对高年级的学生可俩人坐下对话,使每一个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励和赏识,对评价内容的对与错,应有宽容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称赞犹如阳光”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激励艺术,如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拍肩抚摸动作,都有可能打开学生思维之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信息的接受灵敏度,达到教学升华,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平时的数学课,我发现学生会重复前几个同学的回答,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从来不会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说:“哦!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如果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我会这样对学生说:“没关系,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的。”“你的进步让我感到特别的感性。”……这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语不仅会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教师对学生赏识性的激励评价,对于点燃这个“火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是一种催化剂,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品味到成功和被老师赏识的喜悦,从而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选择评价性语言,要有关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已的爱好,长处和不足,每个学生发展的速度和轨迹不同,评价的目标也不同,发展的潜能更不同。因此,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时,依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正确地判断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层次的评价方式。这就是“因材施教”。
就知识差距来说,对于聪明的学生回答出简易的问题,我们可以轻描淡写,以免让他们觉得表扬太容易得到,形成骄傲心理;对于学困生就不同,他们能举手就应该给予激励,如果回答正确,就应该夸张一点,让他们感觉到表扬不是优生的专利,我也行,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有希望提高学习成绩。
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智慧,也就是说人人都具某方面的智慧,但因学生个人差异,所显示出来的不一样而已。因而,他们在遇到某个问题时,就会各抒已见,教师应予尊重,有针对性地评价。”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育应建立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理念上,因此,课堂上激励性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进行评价,考察学生个体进步与退步,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在数学课堂这个小世界里,让不同的学生全力投入,尽情发挥,获得发展。
(三)选择评价性语言,要注意使用符合课程理念的教学用语
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知识传递,师生情感交流都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语言应鲜明生动,准确简易。我们在教学中会有一些固定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教学常用语。”常用语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常用语有:1.启发性常用语
教师的教学语言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言时应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如从这张表格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请把你的想法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赏识性常用语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因此,教师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赞赏中得到舒展,学习在赞赏中得到飞扬。如:
同学们,你们真肯动脑筋,智慧爷爷都伸出大拇指称赞你们呢?
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同学们也想到了吧!
你真了不起,这样难的题目都能解答,加油,你会有出息的!
3.激励性常用语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但缺少信心时,教师应及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并适当给予方法的指导。如:
试一试,你能行,相信自己。
没关系,只要你认为有道理,就大胆地说出来。
4.反思性常用语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教学中最弱的环节之一,运用反思性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如: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们的发现很有新意,我们来研究一下,好吗?
今天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
……
任何教学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常用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会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教师只有针对性地去赏识,激励,反思,创造出适合自已教学的常用语,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水平。
总之,在课改的趋势下,我们教师要深刻领悟课程标准的内涵,转变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和谐的氛围,适时发挥评价的魅力,巧妙地运用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让课堂散发无限生机,我们的数学教育也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
[2]《即时评价——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 鲁晓千
[3]《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 周卫勇主编
[4]郭俊清《多元真诚的评价让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教育》2005.10
论文作者:朱旭静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语言论文; 口头论文; 用语论文; 数学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