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后进生转化论文_罗宇东

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后进生转化论文_罗宇东

广东省兴宁市宋声中学 514500

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于是便成为了所谓的后进生。究其原因有很多,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转化,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一、排除自卑心理,发扬其闪光点

后进生常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而感到在班级中抬不起头来,老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于是积极进取心理被消极自卑心理取代。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长,亦有其短,即使是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引发其求知欲,促其上进。例如我班有一位同学,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经常受到冷遇,就产生了“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似乎产生了兴趣,私下练习的时候,我发现他朗读得有声有色,而且表情也很丰富。于是我鼓励他站起来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赢得了全班的掌声。那天,我发现他第一次没有在课堂上开小差、做小动作。从此,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分自信,他相信只要努力,成功是有可能的。每次做完作业后能主动拿给我看,在家也能认真复习功课了,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一点小小的突破,都能扬起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体会到做人的尊严,看到成功的希望,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二、排除戒备心理,弥合其融洽点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猜疑特别多,因此容易产生孤僻、封闭、排斥或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分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分关爱。有人说,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可以影响学生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而对后进生来说,更需要得到老师“雪中送炭”式的爱。自尊心理是一种由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和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及时表扬,对他们存在的问题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并诚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努力的方向,转化工作才能找到突破口。因此我们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而不应当发现问题就无情讽刺,造成师生关系的冷淡、隔阂。这也正是“亲其师,信其道”。

三、排除逆反心理,建立其相容点

我班一位后进生,每次考试总是拉班级总分的后腿,经常遭到同学们的白眼。久而久之,他对同学和老师便采取敌对的态度,成绩也越来越差。我知道情况后,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刚开始他还采取强硬的态度,不久就被我的“真情关爱”所感化,开始向我吐露真实思想。他说:“别人要我好,我偏不高兴干。”在对他晓之以理的基础上,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再也没有同学歧视他。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使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在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还拿到了一张“进步快”的奖状。他还跟我说,下个学期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排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与大家融洽相处,做到心理相容,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肓,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表面涂上一层糖衣,做到良药不苦口。

四、排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

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教师应多让后进生在学习中有成功的机会,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进行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能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进生唯有好学、乐学,才能不断上进,才会彻底甩掉落后的“帽子”。

五、排除惰性心理,强化其勤奋点

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一是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二是受新时期“读书无用论”的影响。“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因此懒懒散散,如“小和尚撞钟”。我班有个学生就是因学习上的惰性而渐渐成为后进生的,我对他讲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对人的要求,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接着我对他加强督促,“扶他上路”。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育,他最终摆脱了学习松散、不求上进的心理。看着他的点滴进步,我也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论文作者:罗宇东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  ;  ;  ;  ;  ;  ;  ;  

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后进生转化论文_罗宇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