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急诊创伤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盛怡,张宇

长沙市第三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摘 要】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急诊创伤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对照组采用四肢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观察其效果。结果:研究组静脉留置套管针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通畅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创伤抢救中应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安全有效,值得运用。

【关键词】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创伤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可有效搭建静脉通路,快速、稳定的输液,增加留置套管针置留时间,避免多次穿刺,同时减少并发症,对血管刺激性小,减轻患者的痛苦[1]。笔者现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搭建静脉通路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急诊清创缝合室、抢救室收治的创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5例,15~60岁,平均(40±2.5)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17~57岁,平均(39±3.5)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穿刺四肢建立开放静脉通道,穿刺位置分别位于手腕、肘窝、前臂内侧及脚内踝处。研究组穿刺颈外静脉建立开放静脉通道。

研究组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左或右侧颈外静脉,头侧偏保持制动,肩下垫枕,暴露颈外静脉,检查留置套管针,撕开输液贴,左手指探明静脉的走向及深浅,轻压颈静脉三角处,待静脉充盈,确定穿刺点,常规消毒待干,左手食中指压迫颈外静脉近心端,拇指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及食指持留置套管针以15°~20°角穿刺,见回血后,放低角度,沿血管进套管针1~2mm,将外套套管针全部进入血管,然后左手固定套管针柄,右手将套管针芯抽出,并将Y型套管针固定,将输液管置于耳后并用胶带固定,最后在标识上记录穿刺日期及时间。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资料都采用SPSS21.0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n表示,进行t检验。而所有的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2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结果

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8.89%(40/45),对照组66.67%(30/45),且研究组输液通顺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急诊创伤患者由于遭受突发性、剧烈性创伤,身体组织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失血性休克,尽快搭建静脉通路,对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输血、输液,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颈外静脉是是人体最粗最大的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末端,枕静脉和耳后静脉汇聚而成,血管径粗,充盈管径可达8~10mm,弹性好,同时血流量大,行径浅表,路径直,位置固定易辨认,在皮下可见,具有明显的体表投影和优良的充盈度,易于寻找穿刺定位,较四肢静脉理想[2]。在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优于对照组,说明在抢救急诊创伤患者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由于抢救劲外静脉穿刺靠近心脏,循环径路短,血液流速快,流速最高可达97ml/min,达到80mmHg收缩压用时明显少于四肢静脉,因此通过该开放静脉通路,可快速为患者输血及提供抢救用药,为下一步抢救争取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3]。

综上所述,在急诊创伤抢救患者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可大大提高穿刺效率,迅速搭建开放静脉通路,为抢救赢得时间,同时可有效延长穿刺留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红娜,孙素改.颈外静脉外周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技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5,6(22):3044-3044.

[2]唐慧娟.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应用[J].健康前沿,2016,23(10):488-489.

[3]白海东,马春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13):89-90.

论文作者:盛怡,张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6

标签:;  ;  ;  ;  ;  ;  ;  ;  

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急诊创伤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盛怡,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