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纵向调查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纵向论文,首都论文,大学生思想论文,年来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1所首都高校连续10年开展的思想状况调查数据为基础,着重就首都大学生在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和成才观四个方面的思想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状况研究的针对性与时代感,并进一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首都大学生政治观的调查与分析
政治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制度、政治生活、国家政权、各个阶级或社会集团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观点。政治观的形成是世界观成熟的标志,是首都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坚实基础。通过数据分析对比我们认为:首都大学生政治立场鲜明、政治信仰坚定、政治评价标准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和现实性,其思想政治状况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总体趋势。
在“你是否同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调查中,从1998年-2007年,始终有75%以上的首都大学生选择了肯定的回答,这表明了大学生对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且2005年起首都大学生的正确思想认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数据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的主流积极向上,他们中大多数人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富于理想和抱负,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充满信心。
表1 首都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看法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部分学生中始终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倾向和模糊认识,政治信仰观有多元化的趋向。如下页表2显示,10年来,持“社会主义终究战胜资本主义”观点的首都大学生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这表明首都大学生中对于重大理论问题存在认识偏差。其主要表现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结论而没有真正理解,缺乏独立分析和深入思考,思想认识淡化和模糊,信心不够坚定。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近10年来一直处于深刻的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之中,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对国家社会的发展更关注的是实际成效,而不是理论;另一方面,深刻的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使大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政治理论无法全面解决现实中的基本问题,而新的理论观点又没有完全形成,很难作出合理判断;同时,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腐败、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和个人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使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迷茫和困惑。
表2 首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终究战胜资本主义”的看法
二、首都大学生道德观的调查与分析
道德观念是主体在长期的道德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关于人事、行为、关系和现象之意义的相对稳定的认识,道德观是首都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准则规范。首都大学生的道德观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能够按照普适的道德标准要求约束自我,但随着道德评价标准日趋多元化,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它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之中。当问及“你如何看待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时,始终有60%以上的首都大学生认同“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且呈现上升趋势,最高达73.8%。而当问及“你如何认识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1]时,回答“同意”的人数均值为91.46%,而回答“不同意”的人数均值为3.18%。这表明:首都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进步的,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大多数学生能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表3 首都大学生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看法
大学生对“诚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普遍认可,但对自身诚信意识的评价不高,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也越来越多的表示不反对或默认。这说明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日益融洽和谐,多元价值观念的产生与出现,大学生的道德评价尺度开始由理论原则向现实生活转变。
表4 首都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
首都大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上的冲突与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时期和特殊环境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大学生的价值标准更趋向理性和宽容,道德观念更加开放,对待善与恶、好与坏、道德与不道德、成功与失败的评价标准不再像过去那样单一。
同时,随着大学生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大学生实践道德标准的素质有待提升。当前大学生普遍呈现出自主能力比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特点:一是由于大学生有着优越的成长环境,缺少挫折和磨炼;二是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中,学生面临的外部诱惑和选择增多,特别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非常开放的信息环境之中。从近几年的数据调查对比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仍然保持较高的认同度,一方面在涉及个人实际的问题上,学生又采取了适应自我情况需求的标准和形式。
三、首都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人生价值观,是因为人不同的世界观而产生的不同的对人生的方法论,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时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取得人生成功的重要依据,是大学生进行学习、实践等各项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是大学生奋斗成才的根本动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入,国外的文化和思想大量传入我国,从而使首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带有时代特点的新变化:
1.由集体主义趋向个人主义
当问及“你是否同意”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这一观点”时,约有80.0%的首都大学生表示“同意”,而“不同意”的仅占约7.3%,认为难以判断的约占12.7%。这表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作为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首都大学生中得到了较好地继承和弘扬。
表5 首都大学生对自身集体意识的评价
而当问及“你如何评价当代大学生的集体意识”时,我们发现近几年首都大学生的数据结果基本持平:认为“很强(或较强)”的平均有32.8%,认为“一般”的平均约为46.0%,而认为“很弱(或较弱)”的平均为20.8%。首都大学生在集体意识上自我评价偏低的现象与社会发展环境的变迁紧密相关。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西方文化的不断影响,大学生思想中的“个体意识”、“主体意识”被进一步唤醒,开始审视个人利益、重视个人利益的实现和自身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在传统与现实、东方与西方各种观念中交互碰撞,同时受到以利己为核心的个人主义和以利他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两种对立价值观的影响,并产生了价值判断上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双重标准。正是这两种标准的相互交织与斗争,使得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表象上呈现出层次性、多样化的特点。
2.由奉献社会趋向关注自我
2001-2006年中,始终有超过40.0%的首都大学生认为大学生群体的奉献精神表现一般,认为大学生群体奉献精神很强(或较强)的人数从2001年的11.8%上升至2006年的25.7%,而认为大学生群体奉献精神很弱(或较弱)的人数从2001年的45.6%下降为2006年的27.9%,但是同年比较中始终是认为大学生奉献精神弱的人数多于认为其奉献精神强的人数。这反映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激发出了个人对自己利益追求的本性。反映在大学生身上,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理想的实现和利益并重,表现出了较强的现实性和功利性倾向。他们讲求奉献社会与关注自我利益并重,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既愿意为社会和集体利益贡献力量,也要求社会和集体尊重、保护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为实现个人的正当利益创造条件。
表6 首都大学生对“劳动和奉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的看法
3.由理想主义趋向现实主义
表7 首都大学生对于“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的看法
当对首都大学生问及“你如何认识‘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这一观点”时,虽然始终有约60.0%的首都大学生表示“不同意”,但是仍有不到20.0%表示“同意”,另有约20.0%表示“难以判断”,加起来约占总体调查对象的40.0%,首都大学生的价值观和金钱观现状不容乐观。在过去以群体本位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中,崇高的精神和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是被人们普遍认同的,人们的道德价值判断标准表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由于首都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又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他们在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时,不仅从感情上,而且从理性上都变得更加务实,体现出现实主义倾向。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从讲奉献转向注意实惠、实用,从注重知识价值、对理想的追求,转向注意金钱的价值、物质的享受。认为即使是追求理性和知识,也需要金钱和物质享受的理念,在首都大学生中具有较强的影响。
四、首都大学生成才观的调查与分析
成才观是人们对于自身成长、发展、成功方式道路的选择以及对个人社会定位的客观评价,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高校扩招后,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首都大学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发展。能否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成为主导首都大学生成才发展观的重要依据。
1.成才发展取向突出自我导向,淡化社会价值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首都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日渐增强,成才发展的过程愈加强调自我需要和兴趣的满足,主张通过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主动参与竞争,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当前首都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为现实,首要考虑的是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正逐渐转向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为特征的“自我实现型”和追求经济收入最大化为特征的“经济利益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发展机会和工资收入始终是首都大学生就业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兴趣爱好也逐渐作为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近5年来其比例从2003年的3.9%(第三位)上升至2006年的42.4%(第一位),其增幅约为35.0%。可见,首都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优先考虑了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成才发展途径强调个人奋斗,近期目标明确
首都大学生在实现个人成才的途径选择上也体现出强烈的自主意识。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更多的学生选择了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普遍认为个人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个人能力、自我奋斗和教育程度,表现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在“您认为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中,第一位选“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的首都大学生始终保持在65.0%以上。
而与此同时,在“您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中,选择最多的是“个人能力”,从2003年—2006年,其比例从16.0%升至35.0%。由此可见,现阶段首都大学生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本领,而不再将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金钱等视为特别重要的生存条件。与之相伴,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成长路径下,许多大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近期目标更加明确,而对长远的人生理想则比较茫然,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过于追求短期利益,导致缺乏奋斗成才的持久动力,容易感到迷茫和无助。
3.竞争日趋激烈,压力不断加大,心理问题凸显
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竞争。就业问题成为最为困扰学生和学校的难题之一。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在关于“大学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的调查中,“学习压力大”和“就业压力大”分别以34.2%、20.2%排在前两名,尤其是“就业压力大”上升了6.8个百分点。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不断增加,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在校园中日趋突出。调查中,大学生自我评价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比例近年来虽略有上升,但是整体上对自身心理素质较为满意的仍不到30%。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断增多,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虽有所发展仍难以适应大环境需求,客观上也造成学生心理问题和焦虑情绪无法有效疏导。
综合以上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都大学生总体思想状况积极良好,虽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但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对国家、北京发展前景的乐观,仍使多数学生对未来生活和首都发展充满信心,体现出自立自强、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良好风貌。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社会多元文化的深入影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等,首都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价值取向实用化、功利化,个人本位主义突出,道德标准多元化、理想信念缺失以及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处于一种关心与冷漠、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彷徨、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中。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基本现状是“中间状态”或“多元状态”占据主流,各种价值观念在其中聚集、影响、碰撞、融合,形成了类似纺锤体的首都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总体形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对此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建立更加适应大学生思想现状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