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都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43001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渗漏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主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运营。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实行防水防渗技术,以此来解决建筑工程的渗漏问题,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防水防渗技术应该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由此才能发挥防水防渗技术的作用,完善建筑工程的施工环境,做好渗漏质量控制的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目前的建筑过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是一个明显的缺口,存在很多的弊端有待提升。近几年根据不同部分造成的渗漏问题加强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方案。在房地产行业如日中天的发展中,无论是出于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还是建筑行业的健康运转的考量,有必要对房屋的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一、建筑工程常见的渗漏问题
应当对于常见的、典型的渗漏情况做出总结分析,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有效的防渗漏施工。常见的渗漏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墙渗漏问题。外墙的渗漏一般是由于施工不当造成的。即没有按照标准工序和规范进行施工,如在外墙施工时,砂浆砌筑未达标准;对外墙砌砖时,留有过大的间隙且后期未进行修复完善;外墙洞口处理不当,一般预留的洞口以便后期的管道线路等装修,但后期进行堵洞封孔时,处理不当,堵封不全,造成墙体渗漏。这些情况在施工中经常出现,但施工单位和相关人员没有引发重视,最终细节的差错导致外墙墙体和整体建筑的渗漏问题,并容易引发其他的问题,影响房屋的整体效果。
2.顶层渗漏问题。顶层渗漏问题即一般发生在建筑物顶层和接近顶层的楼层。因为顶层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顶层表面受到影响,发生腐蚀、受力膨胀等作用,最后出现裂缝,下雨时向下渗漏。此外,还可能有设计的缺陷,即一些衔接设计不到位,没有严格防范渗漏问题,从而导致顶层表面发生缝隙渗漏。顶层渗漏的形成,虽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但一旦已经形成,就难以对裂缝及裂缝下已经被长期浸湿的墙体进行修复完善,也难以降低渗漏水平。所以,在前期施工时,就应当注意防范顶层渗漏问题。
3.地下室渗漏问题。地下室的渗漏问题也比较常见,一般是管道和接缝处发生渗漏。接缝处的渗漏与外墙、顶层的缝隙渗漏原理相同。而管道渗漏是由于地下室周边的管道系统复杂,一旦管道发生破裂,难以及时维修,导致管道和墙体间产生间隙,水体顺间隙流下,最终导致地下室墙体渗漏问题。此外,大的管道破裂,还可能导致地下室出现水体浸泡,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功能和质量。
4.卫生间渗漏问题。卫生间渗漏问题更是普遍,也是处理难度最大的一处。由于卫生间用水量大,漏水时常发生且程度严重,加上水路管道众多且多以交叉管路形式,墙体容易出现大的间隙,难以进行渗漏防范,管道破裂也难以及时维修。而管路受到压力、堵塞等,导致水流出现回流,容易造成管道的破裂。再加上卫生间水电联合使用,线路复杂,容易出现孔道渗漏。所以,卫生间的渗漏现象普遍而难以全面解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1.外墙防水防渗施工。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效果,应及时做好防水防渗处理,将更为科学、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其中。在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体系中,主要包含小砌块、混凝土墙板与外墙窗口三个层面:(1)在小砌块防渗方面,小砌块干收缩性强,将小砌块投入到项目建设体系中,需要开展长期的养护与管理,旨在通过此种方式来对小砌块的性质予以改善,这样可让小砌块更好的被应用到建筑建设之中。为做好小砌块防渗操作,小砌块使用前,必须保证小砌块能放置在合理的环境之中,以防止小砌块被水淋湿而受潮,继而会大大降低小砌块的使用效果;(2)在混凝土墙板防渗方面,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技术,强化技术流程操作的规范性,把好技术关,从混凝土浇筑、捣实与养护工作等方面着手,加强对混凝土墙板的防水防渗处理;(3)在外墙窗口防渗方面,应做好窗口缝隙的科学处理,否则会导致渗漏问题。施工时,等到窗口施工后,要做好窗口缝隙的密封处理,为达到理想的密封效果,应使用密封胶来对缝隙进行填充。
2.屋面防水防渗施工。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保证浇筑材料不能结团或离析,否则极易滋生空隙。为实现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应禁止发生冷缝问题。在捣实时,要将振捣器垂直的插到混凝土结构内,还要保证振捣器插到上一层混凝土中,这样可保证浇筑的新一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能达到有效结合的目的,进而可防止裂缝问题的发生。开展混凝土养护操作时,表面水分蒸发会使得体积发生收缩现象,极易发生混凝土结构开裂现象,这样会大大威胁混凝土的耐久度与整体性,进而滋生裂缝问题。此时,必须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合理控制温度与湿度。待到浇筑操作完毕之后,要等到收浆之后,及时开展洒水养护操作,还要保证用水和拌合混凝土所用的水一致,且持续时间控制在7d。
3.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为避免发生房屋施工防水防渗问题,应从施工阶段着手,做好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严格规范很是关键。在施工阶段,必须严格控制管道与设备的安装质量,加强对管材、配件与设备元件质量的严格管控,结构施工时,土建部门应参与其中,进而开展管道预埋与预留施工。为增强卫生设备的防水效果,还应在卫生间墙面、浴缸、冲淋区域设置防水层,以增强防水防渗效果。
4.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为控制地下室防水防渗效果,应避免混凝土结构出现缝隙,以提高管道施工质量。套管预埋操作时,应适度提高套管操作技术水平,禁止出现套管漏水问题,进而可提升防水防渗效果。
三、建筑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运用
建筑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做好防水防渗技术的施工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这就需要从防水材料、防渗设计及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入手,从而真正地做到整个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使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
1.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防水防渗方案设计。针对不同的渗漏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和发生漏水的原因而设计因材施教的防水防渗方案:①针对地下室渗漏情况,对于管道的填埋位置和方式进行科学分析,使用优质的砂浆进行填充,保证管道之间和水管安装的接口处无缝隙,选择防水防裂的管道材料;②为防止外墙渗漏状况的发生,要科学设计外墙的建设方案,使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增加外墙的防水性和牢固性;③卫生间的施工,要为管道预留出位置,保证管道合理架设,对管道的材质和相应配套设施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④在施工过程中,顶层浇筑时一定要操作规范,使用防水材料,工程后期严查衔接处的缝隙进行二次砌筑,加强对顶层的保护措施,减少顶层因风吹雨淋的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漏水的几率,提高结构严密性,保证屋顶质量。
2.选择新型的防水防渗材料。建材在不断进行技术改革,防水材料也应运而生,选择一个好的防水防渗材料可以建筑工程的防渗漏的高质量目标赢在起跑线上。所以建筑商在选择建材时,务必对市场上的防水材料进行实地调研,选择使用寿命长、耐高温、防腐蚀和防水性能优异的材料来施工,如优质的砂浆、高分子防水卷材等等。
3.加强工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防水防渗漏施工。一个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不仅有建筑人员,更应该配备监督管理人员。在防水防渗施工中,除了选择优质的防水材料,还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保证施工人员都严格遵守规范,重点监管其容易发生渗漏的位置建设。严格把控建设的每一步流程,充分发挥优质建材的功能,做好防渗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俊,赵浩.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2016.
[2]张杰.建筑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探究.企业技术开发,2015.
[3]吴典,王玮.屋面卷材防水渗漏的原因分析与质量控制.2015.
论文作者:刘永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防渗论文; 外墙论文; 管道论文; 砌块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