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合作潜力与文化文明因素_中印战争论文

金砖国家合作潜力与文化文明因素_中印战争论文

金砖国家的合作潜力与文化文明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砖论文,潜力论文,因素论文,国家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某些国家积极加入金砖国家框架看起来有些奇怪,首先是印度。印美交好是明显的事实,和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关系成为印度外交的重要指针。两国之间曾发表过“战略对话”声明,但专家又指出了建立华盛顿—堪培拉—东京—德里四角关系(获称“最大民主国家联盟”)的可能性。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了极具规模的“马拉巴尔”联合海军演习。美印在拉达克和米佐拉姆(毗邻中国边境)的军事演习引起特别的关注。美印在政治军事领域的合作又有了新的动力:在各种军事力量之间建立了协调委员会;并且美国向印度提供最新的军事装备;合资企业工人团体在与恐怖主义的斗争中进行定期会晤;两国就阿富汗问题进行共同磋商。2006年双方就核动力技术问题签署了123协议。美国外交政治方针的调整对于印度方面是非常有利的。华盛顿在印巴冲突问题上不再支持巴基斯坦,其外交更趋向于亲印度的立场。

       对于印美关系来说,南亚国家经济的成就以及他们与美国接触的增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最近20年来印美贸易额几乎一直在增长(除2008-2010年各国都缩减对外贸易额的时期)。2008年以前美国一直是印度的主要商业伙伴。只是在2010-2011年度中国才跃居印度出口的第一位。①

       印度被认为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潜在对象之一。2004年它在吸引境外资本额度上已经是第三位(次于中国和美国)②,而2005年与科尔尼投资信任指数相关——居第二位(的确,2010年它的状况稍逊于美国,但2012年又重新回复到第二位③)④。前五年印度的直接外来投资额急剧增长(从2004年的70亿美元⑤增加到2008年的420亿⑥),但2009年又跌回到356亿美元,2010年跌到246亿美元⑦(2011年增长到316亿)⑧。中国吸引境外资本主要在加工业,其商品用于出口,而印度更倾向于购买用于取代进口系统所需要的技术。

       美国(毛里求斯对于印度的作用就像塞浦路斯对于俄罗斯)是印度经济的主要投资者(占直接投资总数的20-25%)。但21世纪前五年美国的份额跌到14.4%,之后的五年跌到7.3%(毛里求斯的相关数字是38.8%和49.6%)⑨。

       但是美国作为高端技术的主要供给者和印度软件的主要使用者的地位一直得到保持。1980年代南亚国家就对引进高端技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应该特别强调印度在信息领域的飞跃。2010-2011年度软件和配套服务总值几乎达到900亿美元。印度确定了出口软件之路,软件出口额达到590亿美元⑩。2011-2012金融年度的相应数字是1010亿和687亿(11)美元。2011年度软件占印度总出口额的20%,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12)。印度软件和配套服务的67%正是销往美国和英国(13)。

       与此相反,印中关系则存在诸多问题。对发展印中关系的不良影响因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巴基斯坦问题。印度对于中国在“后两极时期”所采取的逐渐平衡印巴关系的方针持积极态度。1999年6月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取消了对中国的访问,其原因在于北京方面在始于卡尔吉尔(科什米尔)的大规模冲突中公开拒绝支持巴基斯坦。但印度首先认为中国是巴基斯坦的盟友,中巴在核导弹项目的合作自然会引起印度方面的不满。

       2)邻国关系。印度和中国大体上都对对方在“他国地区”进行军事-政治合作感到不满。中国已成为孟加拉国的主要军火供应商。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建设军事基础设施引起印度国内的极度担忧,尤其是中国加强同缅甸的军事合作,借此建立直通孟加拉湾的通路和在沿海地区使用电子监控站。中国同样也对印度发展同东南亚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的尝试表示不满。印度同日本的军事-政治合作同样使中国忧虑。近几年来这一亚系统中的双边关系发展得很快,经济领域的发展也同样迅速。各国间互访的军事代表团数量大量增加,并且开始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3)战争问题。中印两国在很大程度上都顾虑对方的军事潜能(首先指核导弹能力)将用于对抗自己。当然,印度不能不忌惮于中国在西藏的核弹布局(在现有的条件下,印度专家认为,这些核弹可能专门瞄准南方,数量有50-60枚(14)),核武器的完善和中国的军事建设。

       同样,中国国内极度反对印度于1998年5月(首次是在1974年)进行的核试验。中国新华社发表的声明中立刻称印度为“南亚霸权主义者”(15)。中国政府宣布,这一实验使整个地区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敦促印度签署不扩散核武器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停止自己的核项目建设,暂停建设弹道导弹的计划。中国有理由认为,在现今条件下,建立弹道导弹的项目(16)有可能专门瞄准中国(印度于2012年成功试射烈火-5弹道导弹,其最远射程达到5000千米)。

       4)边境问题。早在1991年和1993年中印高层会晤时期双方就达成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边界局势的稳定,避免军事事件和缩减边境军事力量。双方虽然就领土问题开始了对话,但是和谈发展得十分缓慢。就中部和东部边界划分双方分歧不大(尽管这里存在几种划定实际控制线的方案),都是可以解决的问题。2005年,中国正式承认了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1975年印度将这段喜马拉雅山地区作为其保护区域并入自己的国家),而印度首次在签署的文件中称西藏为“西藏自治区”(17)。而西部地区的局势要严峻得多,印度反对中国对阿克赛钦地区的控制。印度阿鲁纳查尔邦的归属问题也未得到解决(中国官方代表直接宣布印度对其占有是非法的)。

       5)美印合作。美国当局否认美印关系的发展目的在于限制中国,然而,毫无疑问,这就是美方的意图。如同美国南亚问题权威专家T·沙菲尔指出的,“尽管中印关系更加密切成为亚洲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中国的崛起决定了美国必然扩张其自身在东亚传统力量中的支撑网”。(18)美国的军事演练更具公开性。2006年2月,美国国防部在公开发表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宣布将印度变成“事实上的”同盟者,以完成包围中国的进程。中国外交部宣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是对事实的“严重歪曲”。(19)

       美国的对外方针在很多方面预先决定了与亚洲两个强国对于双边关系的立场。中国政府不能不顾虑可能出现的“反华同盟”,这将中断中国经济积极增长的进程,并阻止其实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对外目标。印度领导人在复杂的形势中善于随机应变,运用20世纪60年代的经验(当时印度是亚洲同时接受苏联和美国经济援助最多的国家),并从20世纪70年代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当时向超级大国之一(苏联)一边倒对印度的国际地位产生了不利影响。

       6)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交往薄弱。

       目前中印两国在这些领域的联系还是很少,只是在人文科学领域成就尚可,但这也仅限于不定期的学术会议和个别学者的学术访问。不仅如此,印度的汉学家和中国的印度学家人数也极其有限。

       应当指出,大多数对中印关系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都由两国间的基础竞赛引起的。中国,尤其是印度,在长期计划中视对方为亚洲地区的,甚至可能是世界范围内的战略对手。很大一部分印度精英人士认为,在较长时期内,两个亚洲强国可能会进入直接对抗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这两个原则上对立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不多。

       一方面渴望在金砖国家的框架内拓展合作,另一方面在同中国极其紧张的关系背景下,把寻求发展同美国的关系作为外交方针,印度立场的矛盾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需要指出,中印两国关系在经济领域呈现极其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久之前就有专家谈到过两国的经济竞争。印度企业家对印度市场上日渐增多的中国廉价商品感到不安(中国的劳动生产力水平要高得多,且基础建设也发展完善得多)(20)。在很多印度权威经济学家看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印度的情况会变得更糟(21)。还应该指出,亚洲这两大强国在世界贸易舞台上一直进行着竞争。然而现在随着印度企业家对世界经济竞争环境的适应,情况发生了巨大改变。两国间贸易额增长速度急剧加快。1999-2000财政年度贸易额是约20亿美元(22),2006-2007财政年度是258亿美元,2010-2011财政年度为631亿美元,而到了2011-2012财政年度已经达到了756亿美元(占印度贸易额总量的9.5%)(23)。中国已成为印度的主要进出口国,双方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并且开始考虑如何将印度在研发程序方面的潜力与中国生产的仪器和设备相结合。印度政府甚至还打算利用中国作为同东南亚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扩大合作的立足点。

       第二,存在着影响印美关系的消极内在因素。印度主要反对党——印度人民党如世界上大多数右翼民族组织一样,开始对美国采取更多的批判态度。印度左派的反美情绪是正常的。当权的印度国民大会清楚地意识到,华盛顿方没有把任何一个国家作为权利平等的伙伴看待,而在印度方面,这种权利不平等的伙伴关系是不能容忍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印美双边关系改善的过程中会伴随着滋长(目前为止还是潜在的)两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潜在冲突的可能性,这同地缘政治和地理经济问题上的大量分歧有关。

       印度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原因否定了北方霸权主义。对于印度而言,独立的外交方针一直是首要目标,妥协是无论如何不会被列入其计划之中的。作为两个大国的中国和印度之间在进行竞赛,虽然存在着这些基本矛盾,但他们在对待全球问题上仍然立场一致,这并不是偶然现象。通过对印度、中国和其他国家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一系列国际政治问题投票一致率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到:有几年印度进入了与中国投票结果分歧最少的三个国家行列之中。实际上,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稳定问题上,亚洲国家的立场是基本一致的,而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只有俄罗斯,而不是印度经常同中国投票一致。

       建立俄罗斯—中国—印度三国同盟的想法首先是俄罗斯国务总理普里马科夫于1998年12月对印度进行的正式访问中公开提出的(24)。印度和中国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印逐步变为独立的权利中心,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防部的整个体系结构。普里马科夫的提议证明,俄罗斯开始将兴趣转向亚洲,但是为了使俄罗斯对外政治在这个方向上发展顺利,就要求权力的转换。发达国家当时不希望同俄罗斯建立积极的伙伴关系,实际上他们也是在迫使俄罗斯改变对外政治路线,并首先在“南方”大国中寻找新的合作伙伴。2000年,俄罗斯宣布了与印度的“战略伙伴关系”,2001年,宣布了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领导人(以及中国领导人)——如果不用冷淡来形容——都十分谨慎地对普里马科夫的提议做出回应。但是在1999年3月北大西洋组织侵略南斯拉夫之后,印度的国务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呼吁重新讨论这个提议(25)。中国媒体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21世纪初,中国领导人开始公开发表声明,指出以最严肃的方式深入探讨金砖三国概念的必要性。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三边关系取得了新的发展。

       从2002年起三国外交部长开始会面。起初他们是限制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框架之下进行的,但是2005年6月中、俄、印三国外长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举行三边会晤,这是三国外长的第一次独立会晤。2006年7月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峰会框架下,俄罗斯、中国和印度三国领导人进行了的第一次会晤。从2005年起,三国领导人进行双边会谈时开始强调巩固三边关系的重要性。因此,2006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对印度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过程中签订的印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宣言中指出:“双方都肯定地评价印度、中国、俄罗斯三方对话的机制,并认为在这个框架下的交流与合作应该继续深化下去。”(26)同样,2007年1月,普京在对印度正式访问时的一份《联合声明》中指出:“三边关系有助于印度、俄罗斯和中国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并可以加强在应对新的威胁和挑战,特别是同恐怖主义的斗争中的国际合作;为巩固亚洲及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27)

       伊斯兰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的滋长拉近了三国之间的距离。“穆斯林弧”从非洲西北部蔓延至亚洲东南部。印度(一亿五千穆斯林居民)、俄罗斯(高加索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穆斯林居民)和中国(新疆的穆斯林居民)将把相同的问题和任务结合起来。现在对于欧亚大陆最大的国家(首先是俄罗斯和印度)来说,首要的共同任务是同伊斯兰国家建立联系。

       中国也担心来自伊斯兰世界方面的威胁。最近,新疆地区穆斯林极端主义者活动频繁,这可能会催化总面积达到大半个中国疆域的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分裂情绪。两个亚洲大国一直坚决支持俄罗斯在车臣问题上的态度,并给予“第二次车臣战役”以积极的评价,这绝非偶然。

       199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印度领导人进行会谈(即1960年以后中国总理对印度的首次访问)的过程中,已经明确指出三国联手,同时抵制形成单极世界的可能性。双方表示,愿意在全球国际关系体系中,在防止出现一国霸权的目标之下,加强联系。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外交的独立性一直是首要原则。甚至是印度右翼党派也开始支持双边关系的全面正常化:例如,这在1998—2004年间执掌联邦政权的“印度人民党”做出的决定中是很显而易见的,“印度人民党”之前一直批评中国政治。从2003年起“印度巴西南非对话论坛”开始发挥作用。正是印度在许多方面促进了这些国家在论坛框架下的联合。

       2006年9月,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的外交部长进行了第一次共同会晤,2008年7月四国领导人首次会面(继日本的八方会谈之后),2009年5月在圣彼得堡举行了全规模的金砖四国峰会。2011年4月在中国举行的第三次四国峰会上,正式吸收南非加入金砖国家,2012年3月,南非参加了在新德里举行的金砖五国会议。

       在印度,所有金砖五国合作伙伴都被认为是当前的或是潜在的世界权力中心。有趣的是,他们也可以被称为区域性大国(这个术语暗指一些特别善于使用“软实力”优势调整邻国政治的国家),现在这样的国家已经不多了。这类国家中有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巴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墨西哥、南非和尼日利亚(地区性大国在非洲形成的可能性很小)。20世纪末,俄罗斯新增了一系列地区性大国。可想而知,在欧洲和北美形成区域性大国的时代已经过去。

       目前,不论是在金砖三国、四国还是五国之间发展关系仍然没有明确内涵,无论合作规模、交往范围还是活动指向都不明确。但是不可否认,对于真正密切三国的关系存在着某些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这其中之一就是——印度和中国都抵制建立单极世界的可能性。正是为了阻止建立单极世界机制,印度在上个世纪开始不仅致力于同中国、俄罗斯,而且同日本、欧盟(28)(事实上,1999年欧洲国家参与侵略南斯拉夫在南亚国家引起了对于西欧真正独立的怀疑)以及同东南亚国家建立紧密联系。

       应该特别强调,金砖五国正试图抵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负面影响的做法。在这个计划中,金砖五国可能是其成员国在巩固自己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实现其具体计划方面的重要伙伴。金砖国家框架可能对“贯穿”所有成员国的双边关系方针都是有益的。但是应该特别指出,实现俄罗斯—中国—印度这个三角形框架中的经济关系可以改善欧亚大陆的邻国关系。鉴于中方十分担心印度进入由美国提出的“合围中国”计划,因此,应该由中国根据俄罗斯—印度—中国三角形结构中的经济合作潜力提出方案,开启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在金砖五国框架下的合作。

       文化-文明因素十分重要。一方面金砖五国彼此之间各不相同。它们是不同的文明聚合体。社会的发展是在文明的基础上实现的,文明的领域十分广泛,从作为西方社会基础的个人主义(个人利益优先),到传统的东方社会所特有的集体主义(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中国,就像其他东亚国家一样,近似于明确的集体主义倾向的道路是其主要特点。印度和俄罗斯文明的特点是一种中间道路——粗放式发展,但是远非纯粹的集体主义或个人主义倾向。因此如果说印度的道路已相当明确的话,那么俄罗斯的特点就是曲折式发展,尤其是在20世纪:十月革命后尝试走集体主义道路,而苏联解体后则是个人主义道路。

       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因素增强了金砖五国的凝聚力。分析中国和印度觊觎世界领袖地位的文化-文明因素时,应当考虑到,这两个国家较之北方发达国家并不存在文明缺陷综合症。如今印度既非处于英国统治时期,也非作为当时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的独立初期;中国同样既非处于领土遭到分割的半殖民地时期,也非斯大林主使中国领导干部更替的依附于苏联的时期。亚洲巨国缺乏忍辱意识,结果导致奴颜婢膝,或者相反,侵略性的产生。印度和中国作为最伟大的世界文明古国(同古埃及和某些其他国家一起)体现了四千年的人类发展,这在亚洲国家从未被遗忘。不应忘记,北方霸权建立不足三百年,亚洲无法理解对世界及其历史的欧洲中心论观点。印度人将北方发达国家的强制政策视作暂时现象,中国人更是如此认为(中国人对时间的理解与欧洲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而印度人对其的理解与欧洲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差别)。

       从本质上说,很多南方国家也是相似的局势,包括巴西和南非。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同一系列政治事件(朝鲜、越南、阿富汗及其他国家的战争)一样,改变了亚非人民对欧洲文明的看法。在经济方面,他们显示了在外国市场的竞争力、维持更高增长速度和人均收入方面的能力。从军事政治角度看,欧洲文明的优势远非无可置疑:最好的情况不过是欧美力量得以成功保全脸面。在技术领域,印度不但表现出掌握引进的高端技术的才能,同时也显示出自行发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中印独立制造核武器——这是明显的例子。在此条件下,从前对欧洲的逆来顺受与敬仰崇拜已消失不见。更要强调的是,亚洲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相对于欧洲文明拥有一定综合优势的基础。

       俄罗斯文明从文化学角度看还是更接近于西方文明,但也有着独具的特色和与西方的差别。最初阶段由东斯拉夫人构建的罗斯国家隶属于欧洲文明的一部分,实际上与南方发展中国家是相隔离的。事实上,在古代俄国文学中没有来自东方影响的情节,这并非偶然。鞑靼蒙古的入侵,与罗斯对立的罗马天主教不宣而战对俄国进行十字军东征导致最终的分裂,并出现了敌对国家波兰-立陶宛的联合,这导致莫斯科与西方分离。三个世纪中俄罗斯与西方完全中断一切联系。在俄罗斯大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它既有别于西方,也有别于东方。同南方和东方关系的积极发展促成了罗斯向欧亚强国的转变。18世纪初,彼得大帝强制实行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推近了俄罗斯帝国向其他欧洲强国形式上的转变。但这种尝试导致在俄罗斯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甚至彼此矛盾的文化——即上层社会和下层人民的文化,这后来起到了负面作用。这种文化的断层和不加批判的西方化所引发的现象之一即是使自己向不可避免的西方标准看齐。这种态度是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上个世纪初胜利的因素之一(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现象,这点不可忘却),而在世纪末,导致建立以极端个人主义为基础,崇拜物质和强力(在俄罗斯背景上这两种观念都被推向极端)的“野蛮资本主义”。

       关于中国和印度在文化上可能跃居领袖地位的缘由,人种因素不可忽视,引起最多注意的首先是印度(一方面对抗白种人、另一方面对抗黄种人、黑种人和褐色人种)。白种人对文明和文化的霸权控制势必会引起他人强烈的报复倾向,而如今第一种可能性已经开始显现。共同的历史和在历史发展与国际劳动分配中的不平等地位所决定的一致使命使南方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这种情况起了主要作用。这导致南方发展中国家中的其他区域性大国(巴西、南非、印度尼西亚等)从地缘政治和心理学角度更倾向于同中印,而不是同西方合作。从前的世界劳动和经济分配模式阻碍着类似联盟的建立,但随着南方发展中领袖国家的经济增长,类似的障碍将会逐渐被清除。

       按这个标准,俄罗斯原则上比其他北方发达国家看上去会更好一些。俄罗斯从根本上不同于任何其他帝国——从罗马帝国到不列颠帝国。在俄罗斯没有过剥削阶层,而俄罗斯人也并不比非斯拉夫民族拥有更多的权力。俄罗斯边境不存在抢劫现象且经常享有补贴,地方的杰出人物属于整个俄罗斯。倘若说有一些区别,那便是宗教上的特殊性。苏联时期始终帮助南方发展中国家对抗西方国家(何种原因是另外一回事)。这决定了如所有社会调查所显示的那样,南方地区与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的关系甚为友好。

       中国、印度与俄罗斯社会文化-文明的独特性使得这几个大国强化了各自的立场,他们的哲学流派自古以来赋予人及其道德思想的和谐完善和发展以重要意义。印度和中国社会总体上说从未像其他东方文明那样存在过度的侵略性和排他性(显然该情况并未考虑到一直存在的关于中方将挑起世界战争的警示)。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国具有闭关自守的倾向,并对周边世界持蔑视态度,但经历了20世纪的诸多教训,如今文化的这个方面并未产生严重影响。同样,印度在殖民地时期有着强烈的自我优越感,视他国皆为“蛮夷”。现在印度人民和中国人民都愿意面对各种世界经验作出必要的调整。

       全面发展文化子系统,首先是教育领域(大量吸引中印学生赴俄留学,加强高校和科学领域的联系)的合作至关重要。赴美留学的中印学生数量仍占据首位。以前曾有过上万名中印学生在苏联接受教育,而如今他们实际上并未在俄国的教育方面发挥作用。其主要方向是医学和自然科学。

       同样应当大力推广文化宣传活动,包括在中国和印度(包括私人企业)进行关乎俄罗斯经济利益的游说活动。西方大众信息的电子媒体因为自己对待俄罗斯的不友善态度感到吃惊:例如他们指出,俄罗斯政治实际上没有任何正面的东西。类似的态度也存在于西方刊物中。所有信息传到印度、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造成这些国家与俄罗斯关系交恶。俄罗斯联邦的信誉不但在政治领域产生危机(显然,人民之间的友善关系是发展的根基)。这是确保清除西方作为经济竞争者的国家的手段之一。显而易见,如果地方媒体进行关乎我们国家利益的游说活动,阻止俄罗斯企业签订对苏联在这些亚洲国家所建的企业进行改造的价值数百万的合同,事情会更加棘手。

       因此以下几点必须考虑:

       ——扩大《俄罗斯新闻通讯社》在中国和印度的活动范围,把工作重心放在创造和宣传一个正面的俄罗斯形象,而不是伪客观的,一个备受批判的俄罗斯形象(其他国家正在积极促成这样一个俄罗斯形象)上;在中国和印度媒体经常发布有关俄国的资料。

       ——扩大《俄罗斯之声》广播在亚洲大国的覆盖面。

       ——向中国和印度提供有关俄罗斯正面的真实的图片和影像资料,限制负面信息。

       ——有目的地推进单边世界威胁论的思想并共同努力阻止这种进程。

       ——促进可为政府提出建议并经常活跃于媒体(引导社会思潮)的专家学者(能对接纳建议产生影响)之间的合作。可采取的措施有:圆桌会议、专题讨论、代表会议、合作出版、杂志辩论等。

       ——在双边或多边的基础上定期举行以外交或军事政治问题为主题的专家会议。

       ——必须在各层次上强调三个国家具有某种相似性。尽管我们的文明有着很大不同,我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内在所固有的与发达国家唯利是图的唯物主义相对立的精神特征。为了促进相互了解,建议亚洲伙伴在邻国定期举行大规模的文化节。

       三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紧密联系为金砖五国的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促使印度及其组织上的伙伴国打破北方发达国家的垄断状态。金砖国家无意破坏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而是要巩固本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Trans.Liu Kun

       译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

       注释:

       ①印度贸易工业部贸易司官方网站http://commerce.nic.in/eidb/iecnt.asp.

       ②世界投资报告(2005)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D.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05.P.34.

       ③参见外来直接投资(FDI)置信指数http://www.atkearney.com/index.php/Publications/foreign-direct-investment-confidence-index.html.

       ④世界投资报告(2009)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09.P.34.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将巴西和俄罗斯列在继中国、美国和印度之后的第四位和第五位(P.38)。

       ⑤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5.P.51.

       ⑥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9.P.51.

       ⑦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11.Non-Equity Modes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Development.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11.P.189.

       ⑧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12.Towards a New Generation of Investment Policies.United Nations:New York and Geneva.2012.P.171.

       ⑨Chalapati Ran K.S.and Biswajit Dhar.India's FDI Inflows Trends and Concepts.Delhi: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2011.P.28.

       ⑩Information Technology.Annual Report.2010-2011.Delhi: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1.P.1.

       (11)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nual Report.2011-2012.Delhi: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2.P.1.

       (12)Information Technology.Annual Report.2010-2011…,p.2.

       (13)Ibid.P.9.

       (14)Kondapalli Srikant.India-China Relations:Time to Consolidate? Institute of Peace and Conflict Studies(http://www.ipcs.org/ipcs/issueIndex2.jsp?action=showView&kValue).

       (15)Cherian J.Worldwide condemnation//Frontline(New Delhi).Vol.15.No.11.May 23-Jun.05.1998.

       (16)Joshi M.The Big Chill//India Today(New Delhi).24.08.1998.

       (17)Mitra P.,LeFevre F.India & China:Rivals or Partners?//South Asia Monitor,Centr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Washington),№.80.05.03.2005.

       (18)President Bush Trip to India.Press Briefing.Centre of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Washington,24.02.2006,Federal News Service,Inc.,Washington,2006.P.5.

       (19)Cherian J.The China Factor//Frontline.Vol.23,№.4.Feb.24-Mar.10.2006.

       (20)Bhaumik T.K.Facing the Chinese Competition //Economic Times(New Delhi).01.11.2000.P.10.

       (21)Aiyar V.Sh.and Saran R.Chinese Goods//India Today.11.12.2000.

       (22)Malik A.Trade Against Terror//India Today.09.10.2000.

       (23)印度贸易工业部贸易司官方网站http://commerce.nic.in/eidb/iecnt.asp.

       (24)顺便说一下,关于这一点,当在欧洲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希望破灭之后,列宁和斯大林就曾提到过。

       (25)Независимая газета(Москва).30.03.1999.C.8.

       (26)印度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的联合声明,印度外交部网站http://meaindia.nic.in/declarestatement/2006/11/21jd01.htm.

       (27)俄联邦国家总统普京访问印度达成的联合声明,2007年1月25日印度外交部网站长http://meaindia.nic.in/.

       (28)一些专家把欧盟视为经济的巨人政治的矮子,其外交的唯一任务就是极力支持美国的意向(不是指具体的欧洲国家,而是作为一个组织的欧盟)

标签:;  ;  ;  ;  ;  ;  ;  ;  ;  ;  ;  ;  ;  ;  ;  

金砖国家合作潜力与文化文明因素_中印战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