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一次性深施肥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水稻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稻施肥是获得水稻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水稻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一生需肥量大(每667需50~60kg),施肥次数多(5~7次)。而稻田多运输不便,且多次施肥费工、费力,劳动强度大。为解决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根据土壤供肥性能,水稻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出水稻一次深施型肥料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水稻一次性深施肥是将水稻一生(插秧~收获)中所需的肥料一次性深施入土壤耕作层。
水稻一次性深施型肥料的特点
养分含量高,种类齐全。总养分含量在50%左右,主要成分为氮、磷、钾,此外还含有适量的中微量元素及缓释物质。
针对性强,配比合理。使肥料释放速率与作物吸收养分率基本同步,既有科学性,又有针对性,避免一般复合肥比例大众化。
水稻一次性深施肥增效机理
氮肥。深施较表层撒施,直接施入到还原层,避免了浅施在氧化层使部分NH+4转变为NO-4的稳定性。减少了淋溶与挥发。硫铵、碳铵与尿素的利用率分别由55.9%、28.6%、40.1%提高到70.4%、54%、与82.7%。
磷肥。水稻苗期生长需要丰富的磷,吸入体内的磷可多次再利用,而在生长后期,一方面稻根已充分扩展,吸磷能力明显大于前期,加之随着水层建立时间延长,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磷酸高铁向磷酸低铁转化,磷的溶解度加大,使闭蓄态磷的铁膜消失,转化成有效态。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增加。且直接施在根系密集层,利于根系吸收。深施又较表施集中,从而减少了磷的固定。诸因素综合作用,使磷的利用率由表施的6.3%提高到16.4%。
钾肥。钾流动性强,易随水流失、淋溶。深施使钾肥直接混到根系密集层,从而减少流失。
水稻一次性深施肥的优点
省工。每667省工0.5~1个。
节肥。每667节肥10~20kg。
提效。提高肥料利用率10%~15%。
早熟。提早抽穗5~7d,提前成熟10d左右。
优质。减少了因后期氮肥过多,硝酸盐的富集,从而改善了稻米品质。
高产。平均每667增产水稻45~80公斤。
增收。平均每667节肥15kg,节支30元,用工节支20~40元,增产增收81~144元,总计每667
可获纯效益131~214元。
水稻一次性深施肥施用技术
每667用35~45kg,于插秧前将肥料均匀撒施田内,旋或耙入8~10cm耕层。
后期有脱肥现象的酌情适量补施氮肥或复合肥。
轻盐碱、漏水漏肥不严重地块,可酌情分期应用。分配原则:插秧前施肥料总量的1/2~2/3。余者于水稻生长盛期施用。
漏水漏肥严重、盐碱重的田块不宜应用。
联系电话:0451-8461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