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生物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B文件编号:1003-7586(2006)06-0016-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作为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全面实施创造教育,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本人结合以下教学案例,谈谈对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1 教学创新案例
课题: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6节第2课时的内容。尽管属于旧版教材,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进行了大胆创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下面简述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程序。
1.1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由“不同人寿命长短不同”这一客观事实,引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的健康和寿命取决于哪些因素?”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见闻,列举出许多因素,经归纳整理为以下几个方面:遗传因素、气候环境、医疗条件、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其中与本节课主题有关的主要是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由此引出以下课堂活动。
1.2 课堂活动
活动一:探讨“饥饿的儿童”图片中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饥饿的儿童”。
提供背景资料:在一些非洲国家,由于战乱或贫困等社会原因,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很多儿童缺衣少食。
分析讨论:长期的饥饿对儿童的生命和健康将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
活动二:探讨同学中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及其危害。
学生列举出的不良饮食习惯有:
①不吃早餐或早餐吃得不好;
②空腹喝牛奶;
③有些同学偏食、挑食;
④长期素食。
活动三:探究肥胖症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围绕以下几个小问题开展活动:
①你知道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特别青睐怎样的人群吗?(肥胖人群)
②肥胖的本质是什么?
③你是否肥胖?(标准体重简便计算公式)
④如何控制体重?
活动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设计一个健康食谱。
教师提供以下材料:
①青少年营养标准:蛋白质80~90g/d;热量2700~3000kJ/d;
②主要食物营养成分表;
③学校食堂公布的几份食谱。
学生分组活动:先以学校食堂提供的食谱为例,计算各营养成分的含量,尤其是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判断其是否符合青少年营养标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健康食谱。(教师引导:设计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热量、蛋白质含量、口味、风俗习惯等。)15min后,请3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运用投影仪展示本小组设计的食谱,要求对设计原则作简要说明,最好能说出该食谱的特色。展示完毕后,其他小组成员作出简要评价,教师作出适当点评。
学习完毕,教师要求各小组将设计的食谱进行修改,整理清晰后上交;收集同学们提出的改进食堂伙食的合理建议。
1.3 课后活动
活动一:利用学校宣传栏,办一期板报,主题——“科学膳食,健康无价”。
活动二:利用课余时间,由学生代表4人、食堂厨师1人和生物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各学习小组设计的每一份食谱,从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写出评价意见。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合作精神等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也要在评价意见中加以体现。评价完毕,及时反馈给每个学习小组。
活动三:教师将学生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作进一步筛选后,整理成文,连同设计整理好的食谱,一起交给学校食堂负责人,以利于他们改进工作。
活动完成后,教师在班内对各种活动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和恰当评价,以便让全班同学对活动情况和结果都能有所了解。
2 关于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2.1 教学创新有利于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物新课堂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先从学生普遍关心的“人的寿命和健康”问题引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联系社会生活,设计一系列令学生感兴趣的、易于完成的活动。这些活动内容看似零散,但都紧密围绕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这一主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是“帮助”和“引导”,而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一节课教师“讲”的时间没有超过10min。其余时间都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问题,设计食谱,完成各种活动。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在和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体验创生新知识、实现自主建构的乐趣。
从本案例可以看出,因为有了教学创新,才有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才有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和互动,从而使生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2.2 教学创新有利于贯彻生物新课程的4个基本理念
在本案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一些问题,如饥饿、糖尿病、低血糖、肥胖症、脂肪肝等。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如爱惜粮食、富有爱心、同情和关心贫困儿童、爱好和平、养成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等。在分析和探讨问题、设计食谱等活动中,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以上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的问题在难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梯度,为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提供了可能。从整节课的学生参与情况看,“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本案例中,粮食问题、儿童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糖尿病、肥胖症等医学问题是学生普遍关心的;不良的饮食习惯就存在于班内同学当中;学校的伙食问题关系到全校学生的切身利益。本节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思考问题、开阔视野、获取新知。这样的创新型教学,会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在本案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性活动,以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多数学生可以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较快的发展和提高。
综上所述,进行教学创新有利于贯彻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
2.3 教学创新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创新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富有个性地发展。
教学创新的过程,也是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的领悟能力、对教学技能的驾驭能力、对课程的创新和开发能力、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能力、对教学的反思和研究能力等都会得到快速的提高,从而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就师生双方而言,创新型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师生双方平等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教学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创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生物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才能在教学创新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目标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