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何厚蕻

长沙医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后实施CT及MRI检查。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共62处粥样硬化斑块,CT检查显示共28处粥样硬化斑块,MRI检查显示共56处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影像检查均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

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全身多灶性慢性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较高的发病率[1]。该病可导致患者脑部供血出现异常,极易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2]。而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就显得至关重要[3]。基于此,本研究以32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的影像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2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6.2±10.6)岁。所有患者均为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随后实施CT及MRI检查。

1.2 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公司生产)进行扫描,以7.5-12MHz为探头频率。引导患者取仰卧位,指导其放松颈部,稍微将颈部偏向对侧,将受检测颈部暴露出来。将探头置于胸锁乳头肌前缘气管旁,并逐步向上,对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进行观察,斑块形成标准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在1.2mm以上,检测斑块部位、大小、形态等。

CT检查:以GE Hispeed2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引导患者取仰卧位,自患者第2胸椎椎体下缘向鞍底上2cm进行扫描,自足部向头侧实施螺旋扫描;扫描过程中,以120KY为电压,以160MA为电流,以3mm为层厚,以3mm为层距,实施轴位平扫。

MRI检查:以GE1.5T MRI对患者进行检查,通过八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对患者实施平扫及增强扫描。以主动脉弓平面到大脑Willis环为主要扫描范围;扫描过程中,以3mm为层厚,以0.3mm为层距,实施T1W1,T2W1及3D TOF MRI序列扫描。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共62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27处软斑,占43.5%;20处硬斑,占32.3%;扁平斑15例,占24.2%。32处斑块能引起管腔轻度狭窄,且检查结果显示均无血速变化;单纯内膜增厚内中膜厚度在1.2mm以上的有7例,声像图特征为动脉内膜厚度增加,粗糙,出现轻微局限性隆起,回声偏低或中等偏强。

CT检查显示共28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快状钙化影8处,具体钙化面积在斑块50%以上。点状钙化20处,均紧紧贴附于血管壁。

MRI检查显示共56处粥样硬化斑块。T1W1为等信号/略低信号;T2W1为高/高低混杂信号,且斑块形态观察不易;3D TOF MRI中,14处斑块显示厚纤维帽信号特征,22处斑块显示薄纤维帽特征,20处斑块显示纤维帽不完整。根据Cai JM等[4]对斑块的分型,可将56处斑块分为:4处Ⅰ-Ⅱ型,9处Ⅲ型,24处Ⅳ-Ⅴ型,10处Ⅵ型,9处Ⅶ型。见表1.

3 讨论

在人体众多血管中,颈动脉最易受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导致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疾病,提升患者死亡率[5]。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上公认的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较为可靠的指标是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内中膜厚度[6]。通常情况下,内膜增厚是内中膜厚度在1.0mm以上,而斑块形成则是内中膜厚度在1.2mm以上。本研究所采用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对患者血管内中膜是否增厚进行清晰显示,且能明确显示颈动脉是否出现斑块或斑块部位、大小、形态等,能准确分析动脉血流动力学。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32例患者中,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62处粥样硬化斑块。CT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对血管狭窄进行判断的无创性手段,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窗宽窗位,更好地对患者管壁情况进行观察。但CT在测定血流动力学及血管力学变化上有一定局限。本研究结果显示,CT检查共28处粥样硬化斑块。MRI在检测斑块性质上有着较大优势,能准确显示血管外壁及管腔变化情况。但MRI在检测病灶内斑点状钙化上有一定局限性,这可能是与钙化灶大小、体积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共56处粥样硬化斑块。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I影像检查均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大小、形态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秀珍.B超与高分辨MR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4):820-821.

[2]冯宇宁,夏军,刘伟宗,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3):1783-1785.

[3]纪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和磁共振影像学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8):42-43.

[4]宋国亮,赖党强,陈奕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0,16(7):87-88.

[5]李庆芬,张玉梅,赵丽雅,等.彩色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1):74-76.

[6]陈庆康,石挥扬,曾广绥,等.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4):2360-2361.

论文作者:何厚蕻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论文_何厚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