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一种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我国GDM发生率为1-5%,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GDM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严重可引起母婴死亡,属于高危妊娠。有40%-60%患者5-10年后发生糖尿病,但临床上仅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缺乏患者主动配合,达不到预期效果。故而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指导,现笔者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自我管理教育
GDM自我管理教育是指:教给GDM患者有关自我护理、控制并发症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有效控制疾病的过程。长期以来临床上多注重控制饮食、运动、药物三方面,但病人对疾病认知度不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甚至误解则使治疗效果不佳,疾病加重,产生并发症甚至威胁到母儿生命[1]。所以只有GDM患者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防治。
1.1教育目的
(1)通过对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让患者确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采取乐观积极的态度参与治疗。
(2)了解GDM发病基本知识,了解相应检查检验知识,明白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的正对性,长期性,充分了解治疗意义,选择合适的个体治疗方案。并掌握相关治疗技术。
(3)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即利用所学知识配合医生治疗,做好疾病监测,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如低血糖、胎膜早破的简单应对措施,对已发生并发症者应控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1.2教育方式
(1)个体化指导
与患者进行个别交流,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采用有效措施帮助患者治疗。
(2)集体教育
组织GDM患者、家属、GDM高危因素者,如孕妇年龄30岁以上者、肥胖、多囊卵巢患者甚至正常孕妇,举办培训班定期知识讲座,系统地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促进患者积极治疗控制疾病。并可让成功治疗者交流经验,及治疗体会,解答各自存在问题,提高治疗信心。
(3)分阶段教育
初期教育:在患者接受患GDM疾病的基础上,应立即让患者进行治疗以控制疾病发展。在此阶段应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对待疾病的态度,在此阶段应告知患者疾病的基本知识,如疾病特点、疾病的危害、诊断标准等。并指导疾病控制治疗的基本手段及方法[2]。如怎样调整饮食、自我监测血糖、运动疗法、自我检测胎动等。
深入教育:使患者进一步掌握GDM防治的知识和技巧,内容应在初期教育的基础上有所深入。如并发症的表现、对胎儿的影响,碰到一些特殊情况如何处理,如不能按时进餐,或进食量少的情况下头晕心慌等低血糖情况下如何处理。同时鼓励患者,增强信心。
1.3教育内容
1.3.1 GDM的基本知识
(1)诊断:早期诊断GDM很重要,可减少母亲及胎儿的危险性,预防死胎、死产、降低巨大儿发生率[3]。并可筛选出可能发生糖尿病的孕妇[2]。目前主张在孕24周-28周进行筛查,GDM的诊断:孕期两次空腹血糖≥5.8mmol/1(105mg/d1),或糖耐量试验异常,即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空腹血溏及服糖后1、2、小时四项血糖值有1项达到或大于5.1、10.0、8.5mmol/1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2)危害:妊娠期糖尿病对母亲及胎儿均有较严重的危害,据统计中国GDM的发病率1-5%,近年来有明显增高趋势。早期GDM无明显症状,但其与正常孕妇相比更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产道损伤等并发症,对胎儿则易引起先天发育畸形,发育异常,引起死胎死产,而对新生儿则易发生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临床表现
妊娠期有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反复发作,孕妇体重>90kg,本次妊娠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胎儿。
1.3.2自我监测
(1)GDM的患者一定要做好定期产检,除常规产检外还应定期检查血压眼底血肾功能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行B超检查,观察胎儿大小及羊水指数。教会患者数好胎动每日3次每次1小时,正常12小时为30次以上,如小于10次应引起重视,孕妇取左侧卧位,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必要时给予吸氧、胎监检测。
(2)血糖监测在各种监测中血糖监测无疑是最重要的,无论评估疗效或调整治疗方案都离不开血糖监测。检查前应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意义、方法、正常值以取得患者配合。其中要强调的是血糖监测是建立在饮食规律的基础上,如果饮食没规律,那么监测也就没有意义了[4]。血糖监测可静脉抽血化验,其优点是准确性高,但患者较痛苦,且不方便。所以患者可用便携式血糖仪自行监测。监测前应教会患者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读值偏差。
妊娠期血糖控制满意标准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控制在3.3~5.3mmol/L;午,晚餐餐前30分钟:3.3~5.3mmo1/L;餐后2小时:4.4~6.7mmol/L;夜间:4.4~4.6mmol/L;餐后一小时小于7.8mmo1/L。
1.3.3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很重要。理想的饮食控制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性酮症出现,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多数GDM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均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孕早期糖尿病孕妇需要热卡与孕前相同。孕中期以后,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糖类占40%~50%,蛋白质占20%~30%,脂肪占30%~40%。控制餐后1小时血糖值在8mmol/L以下。但要注意避免过分控制饮食,否则会导致孕妇饥饿性酮症及胎儿生长受限。应注意摄入正确糖类,避免食用含糖饮料及甜食,妊娠期糖尿病早晨血糖偏高因此早餐淀粉类食物必须减少,可用豆浆、牛奶代替米粥[3]。建议食用含纤维素高的非精制食品。如用全麦面包代替精制白面包。妊娠中后期每日需加蛋白质各为6克,12克,因此应食用高生物价值的蛋白质,如鱼、奶、蛋、豆制品等。脂肪以摄入植物油为主,避免油炸类食物及动物皮、肥肉、内脏摄入。并增加蔬菜及新鲜水果摄入[4]。患者除营养物质的控制外,餐次的合理分配也很重要。建议少量多餐,每天将摄取食物分为5-6餐睡前加一餐,以利于减少血糖波动,防止发生低血糖或饥饿性酮症。控制孕期体重增加不超过9㎏,每月不超过1.5㎏为宜。
1.3.4鼓励适当运动
骨骼肌运动除消耗能量外,尚有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作用。GDM患者进行有规律的体育运动,可降低血浆胰岛素浓度,改善胰岛素拮抗,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防止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降低高脂血症[4]。要注意运动量要适合,运动时间20-30分钟较为合适,且安排在餐后一小时进行。此时血糖水平开始升高,不易发生低血糖。并宜采用舒缓有节奏的项目[1],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
1.3.5药物治疗
口服降糖药在妊娠期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未得到足够证实,目前不推荐使用。胰岛素是大分子蛋白,不通过胎盘,对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4]。胰岛素用量个体差异较大,尚无统一标准可供参考。一般从小剂量开始,并根据病情、孕期进展及血糖值加以调整,患者要严格遵守医嘱,并了解药物种类作用特点、不良反应、使用方法,配合治疗,力求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1.3.6心理指导
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请家属配合做好孕妇的思想工作,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对患者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懂得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6]。往往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排斥源于对疾病不了解,所以首先应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基础知识[4],利用多种方法如发放相关书籍、杂志、举办学习讨论会等让患者掌握更多关于食物营养、胎儿发育、体育锻炼等方面知识。
小结
GDM初期患者可无任何临床表现,但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其妊娠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增加,且孕妇死亡率也高于正常人10倍。而GDM不仅对孕妇有影响,亦可对胎儿及新生儿产生危害。患者胎儿会出现高血糖,引起胎儿胰岛素增加,刺激胎儿宫内生长,故巨大儿发生率增加,但孕母血糖控制良好,则妊娠并发症可大幅度降低,且巨大儿发生率也可大大下降。研究表明GDM只靠医务人员的治疗,缺少患者的主动配合,不能取得满意成效[1],故应对患者早期即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对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控制疾病发生、发展,预防和控制并发症促进胎儿及新生儿健康成长,降低患者以后罹患糖尿病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朝晖.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11:
[2]王启民.糖尿病自我防控要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 石赟.糖尿病最佳生活方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4] 熊成珊.糖尿病自我管理.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5]高冬梅.韩秀林 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分娩前后糖尿病的管理[M].临床护理杂志,2014.7(13)
[6]王建华.糖尿病实战:方略与细节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论文作者:叶华英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4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疾病论文; 胎儿论文; 糖尿病论文; 孕妇论文; 并发症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