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愈发加快,城市双修在城市建设中占据地位也是不断突出,在此情况下需提出相对合理城市绿道规划方法,进一步展开创新性研究分析,便于为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切实可行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对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应用进行详细分析探讨。
关键词:城市双修;城市绿道;规划方法
尽管当前我国城市化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但相应面临的城市破坏污染现象也是愈发严重,这时城市双修实施就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城市绿道规划也需做出一定调整改变,确保提出规划方法能够充分满足城市未来建设实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将绿道规划真正融入到该城市中,进一步发挥自身存在价值,促使城市朝向更好方向前进。
一、关于城市双修的含义概述
所谓城市双修就是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的一个总称,其中提到的城市修补主要是指根据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及时对该城市基础设施、自然环境及景观特色等展开修复工作,促使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均能得到大幅度提升,确保历史文化特色得到良好保护,为该城市建设适当增添是特色[1]。而生态修复则是指结合再生态基础理念对城市建设期间涉及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等展开修复,便于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具体包含海岸线修复、山体修复等环节。基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城市双修是解决当前城市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举措,同时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法规深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城市双修存在意义便是将以往传统粗放式规划转变成提高城市内涵的深入层次规划形式,进一步丰富城市使用功能,更好满足人们实际需求,达到城市与生态环境有效融合目标。
二、城市绿道及其构成要素的详细阐述
(一)城市绿道含义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城市绿道这一词汇最早出现在上世界八十年代的欧美等国家,后期逐渐应用到众多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本质上说,城市绿道所遵循的绿色节能环保理念非常贴近低碳城市建设要求,不但能带动消费,进一步扩大内需,还能切实提高经济增长水平,帮助城市树立良好形象[2]。基于我国当前现状来看,城市绿道具体可分为旅游型绿道和生态型绿道两种类型,因其属于城市开放性空间,所以城市规划期间也要充分考虑到河流、人工景观及自然景观等要素,通过不同板块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形成较大范围绿色区域,如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由此可知,城市绿道规划不单单能起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还能拉近城市各个区域之间的沟通交流[3]。
(二)城市绿道构成要素
现阶段的城市绿道规划主要构成要素是人工系统和绿廊系统,其中人工系统主要包括人行道、车行道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绿廊系统则包括借助人工手段完成修复的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环境,其中最常见的是野生动物、土壤等。绿道规划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可谓是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城市群众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出标准也更为严格,其中城市绿道作为城市绿化中的组成部分之一可借此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目的,在此基础上还能有效人们身心健康。除此之外,基于城市化进程愈发加快背景下,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是越来越少,面临的环境破坏污染现象是愈发严峻,在此情况下修复工作开展的势在必行,需充分凸显城市绿道规划存在价值,便于有效环节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为当地居民带来更舒适享受[4]。
三、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应用
基于城市双修导向背景下,若想实现城市绿道规划最佳状态,必须确保以下步骤的有效落实:第一,始终坚持生态发展理念。绿道规划核心便是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需规划人员能严格遵循因地制宜操作原则,进一步强化对受损景观修复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城市绿道规划具备良好协调性和连通性优势,促使城市生态格局更加完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维护还能提升城市景观整体质量,推动城市绿道逐渐朝向生命力较强的生态廊道过渡转变。第二,创新优化绿道规划内容和技术。某种程度上,城市绿道规划需从多方面角度着手,具体涵盖网络建立、绿道使用功能及地址选择等多个环节,在此基础上可采用线性连接手段明确恰当规划内容,确保规划内容能够尽可能达到丰富状态。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科学技术支撑水平,借此达到信息共享目的,构建相对完善资料库,促使城市绿道规划更具时尚性和创新性特征。
第三,做好区域协调融合。为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城市生态不平衡问题,在进行城市绿道规划时需不断强化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充分考虑到该城市长期发展目标,做好整体结构统一协调工作,便于为绿道规划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指导,将新城区和老城区有效融合在一起[5]。第四,凸显以人为本理念。需积极从人的角度出发考虑,努力将城市绿道建设成一个基础设施齐全、使用功能完善及尺度合理场所环境,便于向城市居民传输正确健康思想理念。另外还要鼓励支持全体群众共同参与到城市绿道建设模式内,使其充分认识到城市绿道存在重要性,便于取得突出性绿道规划成果。第五,加强地域特色融合。在将绿道规划积极引入到城市建设中时,需对先我国国情有一个充分掌握,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将城市绿道创造成一个开放性平台,重点彰显该区域文化特色,切实增强该城市使用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将绿道规划真正列入到城市建设中去,促使其存在价值能够充分展现。
四、城市双修导向下的绿道规划创新探索
由上述内容了解到,为有效解决当前面临的城市发展严峻问题城市双修理念被逐渐提出应用,便于准确找出问题产生原因和核心所在,可以说是城市双修高效贯彻落实的首要前提。然而因受自然环境及客观条件因素制约,致使以往绿道规划方法往往都较为简单,应用期间常常将自身价值观规划看作是黑心要素,致使最终绿道规划结果过于注重艺术美观性综合效益却得不到有效体现。在此情况下需相关人员能对城市双修导向下的绿道规划存在问题展开理性思考分析,了解到绿道规划真实性需求,并将一些新型技术手段积极应用到绿道规划中,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数据对当前城市问题展开详细全面分析,进而有效解决城市绿道问题。在此以某城市绿道规划为例,规划人员开展规划工作时着手于实际情况,针对该城市风、噪声及雨水等情况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还对绿化空间采取了一定优化性措施,便于真实反映出城市绿道规划情况[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绿道规划问题逐渐得到了明显性解决,要求规划人员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效结合起来,为实现最佳规划成效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借此充分彰显该城市绿道规划特色所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利用恰当技术手段准确获取相应数据信息,可为城市绿道规划提供可行性参考依据,从而推动城市绿道规划逐渐朝向可持续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高凤姣.应对资源环境约束的超大城市绿道选线规划方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7(z1):65-70.
[2]李运远,张云路,严庭雯.城市双修导向下的城市绿道规划方法更新[J].中国园林,2017(12):75-80.
[3]赵贡强.试论与城市互动的城市绿道规划[J].城市建筑,2016(35):41.
[4]孙雅楠,杨立新,李俊英.城市绿道系统使用状况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大连金州绿道为例[J].热带农业科学,2016(3):92-97.
[5]丁金华,马程林,胡中慧, 等.基于生态功能保护的苏州城市绿道规划设计[J].生态经济,2017(2):190-194.
[6]卢飞红,尹海伟,孔繁花.城市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中国园林,2015(9):50-54.
论文作者:吴玉蕾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城市论文; 双修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导向论文; 生态论文; 自然环境论文; 在此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