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相关研究论文_傅丹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相关研究论文_傅丹

杭州杭港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 310008

摘要:地铁是以地下运行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节省地上空间,由于不会和其它交通设施出现交集的情况,所以能够节省通勤时间。正因如此,使得地铁项目不断增多。然而,因地铁的运营环境比较特殊,加之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难度,各种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管理

1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理念

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是地铁运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故障和事故,不仅严重威胁着地铁运行安全,也危及着公共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一定要将“没有安全就没有运营”的理念切实贯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以铁的纪律和手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作,涉及到地铁运营的各个环节,因此要不断提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工作技能,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企业氛围。其次,地铁安全运营管理必须要警钟长鸣,安全工作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从管理方面入手,主动控制事故链,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还要始终保持创新的原则,促进运营安全工作的可持续稳步发展。

2当前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的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在我国发展迅速,许多城市已经具有较为完善的城市地铁系统,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进步之中。

2.1当前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现状

国际上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中较为成熟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伦敦地铁风险评估体系和美国纽约地铁SSC安全认证体系,两种体系各自具有自身的优点,发展较为完善,成为其他各国城市地铁安全管理中效仿的典范。我国城市地铁的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起步较晚,仍然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的阶段,各地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并对国外的先进模式进行借鉴和学习,也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安全管理经验。

以广州地铁的安全管理经验为例,广州地铁1号线自1997年6月28日首期开通运营,1999年6月28日全线开通运营,通过安全运营,在广大市民中树立起“安全、快捷、准时、舒适”的形象。广州地铁从开通运营起,一直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经历了从零开始、不断探索的阶段,广州地铁倡导“零故障”理念,建立了标准化的流程和规程,促进维修维护管理从“规范化、标准化”转向“精细化”;坚持以安全运营为中心,狠抓运营质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网络;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和成熟的技术,拥有一套较完善的运营设施设备安全保障系统,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当前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城市地铁的运营安全管理还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或者机构去从事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安全管理意识薄弱,安全管理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2)对于地铁安全管理存在被动性,事故处理能力和应急预警能力较低;(3)对于风险缺乏定期评估和复核和机制,也没有系统科学的风险管控理论的指导,风险应对能力较差;(4)城市地铁的运营安全管理缺乏系统长效的实施机制和制度指导,在实际的实施环节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缺陷,限制了运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解决好上述问题做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必须严格对待重点把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加强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的举措

3.1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

广大公众作为地铁运营的主体,其安全意识的高低,与地铁运营安全息息相关。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提升公众乘坐地铁的安全意识,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加大地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可将地铁安全宣传纳入到城市防灾教育体系当中,对于青少年,可采取安全讲座的形式,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居民,可以小区为单位,发放地铁安全知识资料。同时,可借助地铁车站内的电子显示屏、车厢内的网络电视等途径,向乘客宣传地铁安全知识。此外,可通过各类媒体对地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扩大宣传范圍。

3.2提高设备的整体性能

地铁中的设备种类较为繁杂,并且数量较多,为避免因设备性能降低而引起安全事故,必须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性能。首先,在地铁工程建设之初,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购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设备,所有的安全设施必须安装到位,各个系统在投入之前,应当进行试运行,确认稳定、可靠之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其次,为减少设备故障问题的发生,应加强设备的保养和检修工作,编制合理可行的检修计划,定期对重要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隐患扩大,造成安全事故。

3.3改善地铁运营环境

由于自然环境具有不可控性,因此,对自然灾害导致的地铁运营安全问题,只能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种灾害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从而使事故的损失降至最低。环境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应急预案,该预案当中应包括水灾、火灾、地震、断电等情况的处置措施,同时,应当组织相关人员对预案进行学习和演练,通过实战演练,找出预案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妥善处理和应对,由此可以为地铁的运营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水平,应当避免管理上出现的各种疏漏,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首先,在地铁正式开通运营前,就必须建立其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为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营。其次,应当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将地铁运营的安全检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为提高安全检查的效率,可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安全检查要严格落实,不能只走过场,通过检查应当能够找出潜在的安全隐患,将各种威胁地铁运营的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当中。再次,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疏忽大意造成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必须追究当事人责任,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安全的影响。

3.5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保证地铁的运营安全,地铁公司应当将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定期组织人员学习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使其了解并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合理运用,减少操作失误。同时,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避免因责任心不强引发安全问题。此外,地铁公司可适当组织一些技能比赛,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3.6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些年来地铁已经成为某些自杀者的首选场所。更有甚者,失望之余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在地铁内制造灾难事故。在韩国大邱地铁的纵火犯就是一位患有精神病的二级残疾人。近日印度政府决定在加尔各答地铁的17个站播放古典轻音乐,以防止乘客自杀。估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能够收到成效,但是其对地铁自杀问题的重视是应当肯定的,也是我国相关部门引以为鉴的时候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作为公共交通设施,它的运营安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确保地铁的运营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要对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地铁运营的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并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苏飞.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运营安全管理需求分析与系统开发[D].广州大学,2017.

[2]陶源.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研究——以地铁运营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为例[J].四川建材,2017(4):6768.

论文作者:傅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相关研究论文_傅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