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无陪护新生儿科;心理护理
母婴同室是婴儿出生后将母亲和新生婴儿24小时安置在一个房间里,由母亲自己照顾婴儿的保暖、喂养、换尿布等,医疗和其他的操作每天分离不超过1小时。但当新生儿出现异常病理情况或母亲高危妊娠,新生儿就需收住新生儿病房进行严密观察治疗及护理。由于新生儿免疫力较差,易发生微生物感染,故目前国内大多数新生儿病房实行患儿与家属分离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由医护人员全程看护,以减少感染机会。
胎儿在母亲宫内受母亲子宫及羊水保护,温暖,安全,但出生后环境与母亲宫内大不相同,不得不接受寒冷及各种声、光刺激,此时,母亲的怀抱就是给新生婴儿最温暖、最安全的心理保护。但是,部分新生婴儿母婴同室几日后又因为病理问题必须入住无陪护新生儿病房,这一时期此类患儿的心理护理尤显重要。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住院新生儿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在安全需要和爱的需要(社会归属感)。
在原有疾病常规护理基础上,自2018年1月我科室运用母婴同室后入住无陪护新生儿病区患儿的心理护理模式,重点对此类患儿的护理和管理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安全需要
1.1环境准备:
1)为患儿提供一个洁净、安静的病区环境。病区采用柔和的浅色系,墙壁上黏贴彩色、卡通图案以丰富环境,开阔患儿视野,启发其大脑思维,使之尽快适应环境变化工作人员的衣服选用暖色调。
2)病区保持温湿度适宜,温度22-24℃,湿度55-65%,减少声光刺激,减轻医源性噪音,建立安静制度,医务人员做到“四轻”。
3)病区分时段播放轻音乐或儿歌,营造舒适、安全、放松的氛围。
4)早产婴儿放入保温箱保暖给与“鸟巢”并用暖箱罩四周遮挡。
1.2 病情观察
1)加强临床观察及生命体征监测。随时巡视,严密观察患儿肤色及生命体征,及时处置各类监护仪器的报警事件。
2)若患儿在进食或睡眠状态下突然有尖锐性咳嗽、面色转紫,应立即清理呼吸道,并于清理完毕后进行氧气吸入至其面色转红润[1]。
2.爱的需要
1)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体位,喂奶后取右侧卧位,轻拍背部;保持皮肤清洁,尤其是腋下、颈下、腹股沟等部位,每天清洁,重点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减少不良刺激,避免皮损与皮肤感染[1]。
2)床单柔软、洁净,枕头高度、位置合适。床上置鸟巢,模拟宫内的安全环境。护士还应定期帮助患儿变化体位,增加其舒适度。对于小早产儿,可以用一次性乳胶手套做成水床、水枕,保证水量、水温合适,不能过热或过凉,并在扎口时排空空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及时关注。新生儿具有完整的听觉及嗅觉反应,对于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由于无法进行语言表达,在受到不适刺激时往往表现出苦闹等情绪或表情变化;新生儿有明显的适应反应,如患儿的感觉范围内出现新刺激,往往会出现心率加快现象,当逐渐适应后心率自主回复正常[2]。对患儿的哭声、躁动、没有安全感的抖动予以及时安慰,并以亲切的目光、语言安慰患儿,缓解其紧张情绪。或给以安慰奶嘴予以安慰。
4)新生儿病区的新生儿大多需进行静脉穿刺、机械通气等对症治疗,各种治疗措施极易产成疼痛感,使患儿产生伤害感,进而表现出苦闹等负面情绪[3]。各种疼痛刺激会影响新生儿的睡眠和进食,降低免疫功能,影响其生长发育[4]。因此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操作前先唤醒患儿,避免惊吓。
5)语言交流:新生儿虽然还未能参与语言交流,但其听觉朝向反应已存在,离开母亲的怀抱,患儿往往因为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恐惧,哭闹不止。护士应在患儿睡醒时、喂奶时、哭闹时用温和的眼神和语言与其交流,安抚患儿,同时轻抚其胸口及背部,使其产生信任感。喂完奶后将其竖抱怀中,轻拍背部,让孩子感受母亲怀抱的温暖,倾听母亲的心跳,还可以轻轻哼唱儿歌。
6)实施抚触。每日两次通过抚触者双手对婴儿的皮肤进行有序、有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满足患儿情感上的需求,使其身心得到抚慰,消除离开母亲怀抱的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从而促进新生儿身心健康发育。在此时予以语言、眼神、表情等交流方式能够更进一步稳定患儿情绪,增加其安全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蓝光治疗时、更换尿布时、更换监护仪血氧探头时予以全身或局部皮肤按摩以增加蓝光治疗时的舒适度,减少恐惧感。
7)产科、新生儿科共同做好关于母乳喂养好处的宣传,让患儿尽可能多的吃到母乳,同时感受母亲的气味,增加患儿免疫力,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3.发展性照顾
1)危重新生儿由于无法与亲人进行频繁交流,缺乏安全感及关爱,患儿极易产生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长发育[5]。向早产儿母亲做好袋鼠式护理的宣传,让母亲或其他家人每日到新生儿病区进行袋鼠式护理。
2)在新生儿病区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指导、鼓励父母在患儿住院期间参与基础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学习。
3)将父母家人的照片经消毒后黏贴在患儿暖箱内顶部,让患儿时刻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4)保证每天一次的探视,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人的关注和爱。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吴焕卿,杜宜洋,等。有创动脉血压检测在危重新生儿救护中的应用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中旬刊).2013(11): 125-126.
[2]王燕.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06):1819.
[3]钟莉芳,李崎,邱鸿.STABLE救护模式在危重新生儿转运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11(7):590-591.
[4]孙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疼痛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16):163-164.
[5]魏春兰,唐淑云,何秋荣。冷光源光照疗法治疗危重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7):590-591.
通讯作者简介:张艳珍,女, (1973年4月-) ,本科毕业,心理保健与咨询。
论文作者:靖燕红,鲜艳,班尼古丽, 张艳珍(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6
标签:新生儿论文; 患儿论文; 母亲论文; 病区论文; 同室论文; 心理论文; 母婴论文; 《护理前沿》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