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翀
36010119890418XXXX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中心区往往是城市结构最为复杂,功能复合化最高,交通延展性最强的区域,重要的文化公共建筑往往以集群式或超大体量融入其中,其以文化展示、消费为主导,以建筑与城市融合、共生为理念,功能主要涵盖展览馆、综合文化馆、影视剧院、档案馆方志馆等多种形式。论文对城市中心区文化建筑综合体含义和特征进行剖析,希望能为其设计实践提供理念引导。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文化;建筑综合体;空间
一、文化建筑综合体概述
1、设计理念
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借鉴群体建筑设计的手法,从城市设计的高度出发,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功能属性建筑整合为综合性建筑及建筑群的新型设计方法,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等文化功能建筑的整合。由于这些文化建筑大多聚集在城市中心区域,综合体的设计思路。不但能有效缓解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问题,同时,不同功能的聚集,充分引导了消费人流,形成人群聚集效应,既提高了城市的核心维度效应,塑造了高端的城市形象,又将文化、建筑、场所、城市空间形成和谐共生关系,形成了从建筑层面到城市层面的设计理念的整体性提高。
2、文化建筑综合体设计特质分析
2.1功能多元化及空间复合化
文化建筑综合体多元化主要体现为功能的多元化和空间的复合化,反映在不同文化类型上分为科研类、艺术表演类、博物展览类和文化教育类等功能与空间的多元性组合,其中文化教育类最为普遍,例如,图书馆、青少年宫等。多功能类型的集约化设计通过空间的复合形态,演变出丰富的功能空间组合形式,各种文化功能与空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发挥出1+1>2的文化聚集效益。
2.2形式整体化及场所融合化
文化建筑综合体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建筑形态统一性方面,设计上借鉴城市设计的界面表达手法,通过建筑形式的一体化设计,将群体设计统一到场所与城市空间相融合的层次,解决其作为城市核心建筑形象的标志性界面特质,达到引领城市文化导向的目标。
二、文化建筑综合体的设计策略研究
1、整体性设计策略
首先,文化综合体整体性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单体、建筑组群、室外场所空间、景观空间、城市外围空间等的相互影响与叠加效应,同时历史、文化、时代的整体性表达要融入全生命周期设计的全过程,使文化建筑综合体能够达到建筑、环境、城市、历史、时代的协调统一。其次,城市总体规划的介入,也是项目设计时必须要自始至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保证其作为城市空间核心元素与城市长远规划的有效衔接性。再次,设计中要坚持集约化设计理念,建筑内部功能结构和外部空间组合要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从空间整合角度进行水平整合与竖向整合,通过这种多元功能的有机联系达到综合体建筑的高效性与集约化,以最大的效率实现整体性设计策略。
2、意象空间结构设计策略
意象空间结构设计是文化综合体充分塑造建筑核心文化要素的主要设计方向,以意向、联想、隐喻等设计手法为基础,充分发挥建筑师的文化想象力和空间运用能力,最终形成项目的整体文化意象。同时,在具体设计时,更要处理好整体空间和各要素空间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握序列化、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3、适宜性设计策略
3.1宏观适宜性设计
宏观适宜性设计主要是指将城市规划作为发展前提,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审视建筑单体及群体设计,形成城市规划和文化综合体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设计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要融合城市总体规划与区域规划要求,对项目所在文化片区进行定位分析、规划分析、文脉分析等城市层面的设计研究,并根据当地文化发展结构,明确项目在城市中所处的文化地位及核心影响力;其次,设计中还要考虑文化综合体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尝试将其作为文化片区发展的引领,以点带面,以小带大,通过建筑的标志性表达带动区域文化引领,同时促进城市文脉传承,提高城市整体形象的目的。
3.2中观适宜性设计
中观适宜性主要趋向于文化综合体所在外部场所空间的适应性设计方法,重点解决基地匹配情况,整合空间场所要素。布鲁诺·赛维在著作《建筑空间论》中指出:“外部空间等同于城市空间”,文化综合体周围外部空间形态受到周边区域环境、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总体规划等影响,因此,在进行中观维度的场所空间设计时,要站在解决城市“大环境”问题的角度,来解决区域“小环境”的设计困难,达到多维度场所要素的综合性设计。具体来说,小环境主要涵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活动场所,景观园林,文化雕塑等内容作为建筑要素细化与延伸的有效补充,从而共同塑造出中观维度的特色场所空间。
3.3微观适宜性设计
微观适宜性在设计上要求从内部空间及时间轴线考量上优化自身结构形态,主要表现为在分析该建筑使用和运营情况的基础上,整合各功能要素,重点解决建筑内部具体使用空间、展览展示空间、活动交流空间、辅助功能空间等多功能空间的联系与矛盾,并从时间发展上长远设计,形成更为丰富、适用、有趣味性的多维度文化空间形态,从而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并从微观层面提供不断优化建筑功能配置的可能性与发展潜力。
首先,在多功能空间设计方面,基于功能多元化及空间复合化的特质,建立有效连接不同文化功能的公共空间是融合多元化功能的前提。这种作为连接纽带的公共共享空间,将不同的文化功能串联成一个整体,正是综合体建筑设计的功能核心。其次,设计需要站在时间轴线上考量后期使用和运营过程,文化综合体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文化建筑,而是一个与城市空间发展息息相关的空间纽带,它为城市运行提供各种休闲文化场所,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同时,将成为城市运营的名片,因此,设计时必须从维护城市形象,链接城市进化的维度进行微观适宜性设计。
三、文化建筑综合体的城市空间融入研究
1、边缘式
边缘式顾名思义就是在建筑的边缘设置一些灰空间,这种灰空间形式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灰空间处理方式。灰空间依托于建筑,将建筑外围边缘不同程度的对外开放,形成多层次丰富的复合空间。这种灰空间处理方式最为常见,众多建筑的主入口大多采用这种处理形式。这种灰空间的作用就是形成一种缓冲空间,一种建筑与外部的缓冲。这种空间形式较为随意,可塑性较强,广泛用于各种建筑之中。
2、包容式
包容式是将灰空间作为一个大空间,这种空间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便于各种空间的穿插于整体建筑之中,从而将功能整合到一起。这种空间的好处就是可以很好地将城市的公共性生活引入文化建筑综合体,达到文化建筑与城市的共生的目的。并且可以在灰空间内布置一些构筑物、景观等作为装饰,点缀文化交流空间,使文化交流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并且这种包容式的灰空间处理手段,还可以整合交通提供交流场所。
3、自由式
所谓自由式就是打破原有的秩序感,重新根据功能流线安排调整安排灰空间的位置。这种打破原有秩序的手法,会呈现出灵活自由豁达的平面形式。并且由于自由的布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入阳光,通过自然光的渗入,会形成不同交流渗透的半室外空间,无高差的不同空间体验,很好地消除了建筑的体量感。空间没有主次之分,让使用者们选择自己觉得最舒适的空间去自由的使用文化设施进行文化交流。同时可以将灰空间下沉,创造出丰富的流线层次,也可以与地下步行系统整合设计,使流线复合化,提高文化建筑综合体与城市的交流与互动。
结束语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文化建筑的重要性不断提高,不仅展现了城市的市容和形象,还表达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文化建筑综合体跟城市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传承了该城市建设的历史文化思想。在现代快速发展的时代,多重文化建设在文化建筑的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高度关注现代文化建筑综合体的整体性设计。采用集约性的主题表达方式中的空间插叙、倒叙和并叙等方式进行空间结构和元素的表达等,同时还可以利用空间跳蹿的方式来设计参观流线等内容,在现代时尚建筑的思想上更好的融入历史传统性的文化符号,同时还可以将现代建筑空间的内容跟不同空间的元素相互融合,实现文化建筑综合体建设的整体性设计,更好的展现文化建筑在城市设计中的多样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查晓鸣.对文化建筑综合体表皮设计的思考[J].创意设计源,2015(4):28-31.
[2]黄卿云.文化建筑综合体的适宜性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论文作者:夏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8
标签:空间论文; 文化论文; 建筑论文; 综合体论文; 城市论文; 功能论文; 整体性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