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六年级现象”如何做论文_喻鹂萍

我谈“六年级现象”如何做论文_喻鹂萍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第二小学 635600

摘 要:青春期的一道坎,事故的多发期,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统称“六年级现象”。实践证明:小学阶段,最不好管的也是六年级学生。莫名的躁动,不听老师说教,自由行动,其实并不奇怪,这就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表现。现在,我将结合我的工作体悟,谈谈如何应对“六年级现象”,期许抛砖引玉。

关键词:精神领袖 知心朋友 坚强后盾

一、做学生的精神领袖

1.诵读班级誓言。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班级誓言:“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奋发”。将合作竞争奋发牢记,便于继续素质考核与小组合作。每读一次铿锵的班级誓言,孩子心中就多了一丝坚强与自信。其实就是在告诫自己如何学习,鞭策自己永不言弃。“合作”就是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作为学生,就得理解老师,尊重老师,认真听课作业,积极预习复习。“合作”就是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相互监督,相互鼓励。“竞争”,在合作的前提下,要提升自己的实力魅力,绝不是一般的简单的停滞不前。“奋发”,就是要出类拔萃,奋勇争先。争取更大的进步,超越自己、超越小组、超越班级,超越更多的团队。

2.书写班级日记。班级日记是指学生就班级近期发生的典型现象、大小事务或自己的感言而写成的具有惊醒作用、鼓励作用的日志。精美的班级日记本,孩子们分外珍惜,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孩子们书写的喜怒哀乐,都是他们成长的见证。记录班级日志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总结、提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老师走进学生的世界,拉近同学生的距离,发现班级内部的问题及时解决。

3.给点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冲动倾向”表现明显是六年级学生的一个特征。六年级学生其活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认识和评价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样,他们会迫切希望有更多自我支配和自主活动的机会,以满足他们体能上的释放和认识上的需求。如果这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再加上内部的各种焦虑,就必然会产生内心的冲动倾向,这种冲动倾向若不能通过正常的积极的渠道疏导,他们就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不正常的消极的渠道渲泄。因此,针对六年级学生“冲动倾向”表现明显的特点,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给以不同的对待;另一方面,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冲动行为既要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更要给以积极的干预和疏导,不能只是一味的指责、批评甚至惩罚,这样只会使学生内心的焦虑更多、更强。

二、做家长的知心朋友

1.传递情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常常和家长聊,可以了解到孩子对游戏和手机是多么钟爱,孩子在家偶尔莫名的烦躁和顶撞,作业啥时做完,又和哪些同学出去看电影等。真的,了解的越多,需要处理或引领的事情就越多。偶尔,我也会将孩子们在学校的瞬间,课间快乐、课堂专注、球场风采等,拍下来,传进班级QQ群。既满足了家长迫切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心里,又分享了孩子们成长的快乐,还可以给孩子珍藏一些照片呢。

2.智慧短信。班主任是组织者、领导者、协调者,不是“消防队员”。 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制度管理外,我还要巧妙地发动家长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一条条智慧短信的发出,让家长觉得育才中学的老师的素质就是不一样,娃儿所在的班级就是一个优秀的团队。短信分类举例如下:(1)表扬老师类:老师们中午常常都在办公室或教室改作业、答疑、找学生谈话,我非常感动,也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不懂就问。(2)宣传学校与班级类:这几天,孩子很乖:课堂活而有序;课后活而不狂。(3)教育经验分享类:孩子都想考好,就缺“持之以恒”。与其考后遗憾或指责,不如平常督促他按照计划有效的学习。(4)鼓励家长类: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如再加把劲儿,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有新的突破,他们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会更有激情。(5)考前与考后指导类:做完作业后,请孩子早点休息。今晚,家长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减点压力,让他们轻松应考,因为他们在本周已经很努力了。考试后的反思很重要!请继续给{学生姓名}加油鼓劲,督促他行动起来,争取更好的成绩!(6)日常事务通知类:略。

和家长们一起用短信交流,那一条条智慧短信都是爱的凭证,就成了和谐家校关系的桥梁,在家长眼中,他们的孩子正沐浴在爱的阳光和雨露中。时间久了,家长认可我们的工作,对孩子的引导也就更有效。

三、做孩子的坚强后盾

孩子的在校时间比在家的多,和老师相处的时间也多。班主任就得特别关注孩子们行为和思想动态,并积极开展相应的工作。

1.倍加呵护。爱是最好的良方。我常常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他们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与改正错误中成长。”这样,放低身段,缩短了师生的距离,就容易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2.适时调整。六年级的班会课,我创造性地开启了“20分钟小组才艺展示制”,既给小组合作制注入新的生命,又给孩子提供了历练胆量的平台。

面对“六年级现象”,班主任如果能保持平和的心境,真诚的智慧的开展工作,你也就不会有“恨铁不成钢”的冲动,更不会常常怀揣“费力不讨好”而疲惫,慢慢地也能找到做毕业班班主任的那种快感。

做学生的精神领袖、做家长的知心朋友、做孩子的坚强后盾,这是我的教育理想,是我的努力方向。暂时“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是,我相信“心向往之,行必能至。”

论文作者:喻鹂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我谈“六年级现象”如何做论文_喻鹂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