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许多教师也为这个目标改进了教学方式,并进行了多种探索。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厌学生的存在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种种困难。本文将对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作出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厌学;现象;成因;应对;措施
厌学是一种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消极对待学习,不愿意去接受学习等。初中教师若是想要开展高效的课堂,那就应当将所有学生都带入到学习的状态中。然而由于部分学生具有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往往无法很好的展开教学工作。同时,厌学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状态,几乎每个班级都存在具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如何减少厌学学生的数量也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重点问题。
中学生厌学的现象成因
一、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和各项能力高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不够清晰和完善。因此,初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然而在实际中,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学生可能会出现厌学心理,具体来讲可以划分为两种因素,即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
(一)中学生厌学的内在因素
中学生厌学的内在因素还可以细分为两种,即个人因素与家庭因素。我国大部分中学在招收学生时,往往遵循“英雄不问出处”的原则,这就致使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可能会存在多种多样的家庭背景。由于中学生的各项能力尚还在发展阶段,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家庭环境对中学生而言至关重要。部分中学生的父母可能在日常的工作中较为繁忙,难以照料到学生,进而使得这些学生产生不良心理,他们认为只有“闹事”才能吸引到父母的注意力,所以这部分学生即使具有足够的天资,也不愿意去学习,反而影响学习,最终产生厌学心理。还有一些父母,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一些父母会由于孩子做错事情了而对孩子展开打骂,使孩子以不学习来反抗父母;一些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使得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事事,对学习缺乏兴趣;一些父母不热衷于孩子的素质教育,使孩子轻视教师。这些原因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同时,若是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也可能会致使他们个人对学习产生想法,进而产生厌学心理。还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受到父母良好的熏陶,可能会自行产生学习无用的想法,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教师想要促进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进步可谓是难上加难。
中学生厌学的外在因素
(二)中学生厌学的外在因素可以细分为学校因素与社会因素。当前我国教育制度仍旧属于应试教育,学生能否迈入理想的大学全凭考试成绩。在这种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学校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工作重点,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即针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成绩为准,若是学生的成绩较好,那么教师评价也会较好,反之亦然,在这种教学评价机制的驱使下,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会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成绩较差的学生。当前许多初中的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往往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反差较大,即针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较为和蔼;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的态度较为恶劣。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心理较为脆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加以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绩较差的学生面对教师的为难,会更加不愿学习,进而导致了厌学心理的产生。同时,教师对后进生的忽略,也促进了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学作为一种光荣的任务,教师应当正确看待,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社会上的因素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早些年由于社会环境,部分“半道出家”的辍学生凭借着拼搏与奋斗打下了一片江山,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学习无用论”,并且传播到了学生的视野范围内,进而加剧了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此外,近些年我国游戏产业发展速度较快,眼花缭乱的游戏也会让学生沉迷其中,导致他们厌学[1]。
中学生厌学的应对措施
二、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转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转化的高效性。为了确保中学生的厌学心理能够被顺利转化,教师与院校应当首先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并改进教学方式,展开针对性教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展开教学工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我国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为了促进学生厌学心理的转化,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的原则,并且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加以改进。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力与学习领悟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针对性教育。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确保学生能够达到真正的提高。针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展开较为基础的教学工作;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当展开在巩固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教学工作。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学生能够以十足的状态应对学习[2]。
(二)改进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古人云:“学习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是想要将学生的厌学心理彻底打消,那就应当想办法建立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研究表明,若是一个人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当前我国许多初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仍旧采用传统模式下的“填鸭式”教育,即为学生机械灌输理论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难以让学生与教师产生沟通,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进而降低对学习的兴趣。为了满足新课程目标下要求教师应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需求,教师应当对教学方式加以改进。随着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大数据时代的趋势下,教师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也引用到教学工作中来。教师通过将教学内容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中组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初中物理教师在传授学生关于声音的章节时,可以在展开讲解之前,让学生透过物体去听自己讲话,然后让学生分析不透过物体听自己讲话的区别,最后再对教学内容展开讲解。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兴趣,削弱厌学心理[3]。
(三)促进师生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是由于教师的行为不当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施以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教师还应当多与学生进行沟通,确保自己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工作。教师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进而以自己的高素质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院校也应当改变自身的教育方针,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还有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是由于家庭环境所造成的,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当多与学生的父母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从而对学生展开心理辅导。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应当始终不忘“以育人为根本”的原则,并且落实到整个教学流程中[4]。
(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社会影响
由于中学生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社会的影响对他们而言较强。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接触到了网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以正确的眼光对待网络信息,教会他们辨别有益信息与无益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过程中,为他们灌输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也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学生在面对社会舆论时,能够临危不乱,冷静分析利弊。
三、结束语
为了促进学生厌学心理的转化,初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以育人为根本的理念,并落实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同时,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应当给予教育行业高度的关注,努力支持和推动教育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蒲贤智.浅谈农村中学学生厌学的成因及措施——以长顺县新寨中学为例[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1):89-90.
[2]杨文侠.职业高中学生厌学产生的原因及其矫正的方法[J].散文百家(下),2016(6):122.
[3]王明亮.浅谈学生厌学成因及应对措施[J].新课程·小学,2017(4):59.
[4]杨雅丽.青少年厌学成因及心理辅导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8):335-336.
论文作者:黄执农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厌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心理论文; 中学生论文; 促进学生论文; 教学工作论文; 《文化研究》2018年第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