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机械工程是重要的要素,而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所以机械工程智能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机械工程和智能化的内涵,然后较为详细的分析了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及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提供参考,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
引言
二十一世纪我们全面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在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为智能化提供了发展的可能。在现阶段的发展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机械工程就是其中之一。机械工程会在很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甚至是人们的生存都需要其有力的支撑。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下,人们越来越的认识到机械工程的重要意义,所以也对其更加重视,随之也加大了对其的研究力度。文章将主要对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加以探讨。
1 机械工程概述
机械工程科学的主要是,研究机械系统、产品性能、产品设计以及产品制造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主要包括机械学和机械制造学两方面的科学。机械学是包括机械结构、系统性能、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研究等领域的科学,其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与机械系统相关的机构学、动力学、传动学、强度学、摩擦学和设计学等。制造学是研究制造过程和机械系统的科学,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成品制造、加工设计和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等方面。对机械工程的研究能够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完善我国国防装备和航空设备,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2机械工程在实践中的进展
2.1机械工程自动化在实际生产中的实践
机械自动化是在实践中得到充分利用的学科。可以说,以我国现在的国情来看,我国在机械工程方面的自动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总体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在一些地区,我们仍然以传统的简单机械来进行生产和加工,而这么做的原因也相对容易分析,我国拥有较大的人口基数,提供了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而低成本的劳动力虽然提高了我国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实际生产,但却大幅降低了我国高新科研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效率。所以我国在实践生活中,机械自动化的实际应用并不理想。
2.2机械工程在学科交叉中的实践
科研创新向来重视团队合作精神,可以说良好的团队合作与科学的管理人员配置,是团队创新必不可少的因素。近些年来,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的是团队合作,在机械设计方面也是如此,我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近些年有长足的提高,由以前的“个人研究”到现在的“团队合作”这一转变既大大提高了我国在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我国机械设计的发展质量,使各个领域的专家、研究团队能够通力合作,让机械工程在各个学科之间起到巨大的作用,既提高了机械工程在各领域的体系,也使其他学科可以在机械工程的支撑下,更快,更稳定的发展,例如:在机械工程科学与电子科学的学科交叉中,在多领域专家、研究人员的通力配合之下,计算机产业在近些年高速发展,而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又可以对机械工程进行指导和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我国的高新技术区,已经成功的实现了“无图纸”的科学研究和“无图纸”的工业制造,这大大减少了科学研究所需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也同样促进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这样的优势十分明显,使得一些研究人员得以效仿。由此,又可以有新的团队得以创建,由此开始的良性循环为机械工程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巨大作用,又同样也为我国在多领域综合研究上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3机械工程在专业综合化中的实践
综合-专业分化-再综合的反复循环,是知识发展的合理的和必经的过程。机械工程也同样面对着这个问题。为了能更好地发挥专业知识作用,同时加快科研效率,这就需要各个领域专家的合作,不同领域的专家们各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足够的综合知识来认识、理解其他学科的问题和工程整体的面貌,才能形成互相协同工作的有力集体。由于机械工程的知识总量已扩大到远非一个人所能全部掌握,一定的专业化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专业化并不是一个长远的解决方案,过度的专业化造成知识过分分割,使得学科相对独立,缩小了发展空间,使得研究人员视野狭窄,不能统观和统筹稍大规模的工程的全貌和全局无法从多角度对机械工程进行相应的设计和统筹安排,缩小了技术交流的范围。而从近些年开始,机械工程开始了专业综合化,这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提高了研究效率,开拓了新的视野。所以,近些年我国机械工程在此方面有了十足的进步。
3机械工程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从总体上看,我们发现机械工程在某些领域还是发展不错的。但是,目前还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需要去讨论和坚决,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机械工程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立足于我国机械工程发展状况来看,它在某些方面仍旧存在缺失,急需改善。对于机械工程领域中涵盖的各大学科门类,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它们的创新能力还不完善,一些技术和方法跟不上世界发展的速度,导致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非常微弱。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术界真正去做学问的人很少,他们只是拿着国家研究金的形式主义者。此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未来的机械工程领域上必须高度重视起新能源、高新智能产品和绿色制造模式的开发和利用。
首先,对于新能源的开发上。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考虑替代化石能源的利用。同时,这些新能源的利用也必将使得机械工程的一些开采制造设备等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其次,对于高智能产品的开发上,特别是通讯领域。网络光通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纳米技术等将会影响着机械工程领域,甚至人们的生活。最后,就是绿色制造技术。我认为这也是机械工程领域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绿色安全性生产和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
4结语
综上,我国机械工程科学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制定学科的长远发展规划,采取正确的学科发展战略和策略。加强对基础研究中原创性理论方法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原创性技术发明的支持力度。在继续保持和发扬摩擦学、机器人机构学等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力争在 2020 年前后机械与制造学科总体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参考文献:
[1]李树臣.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研究进展与展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
[2]谢黎明,靳岚,沈浩,沙成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4).
[3]李会强,胡忠举,刘衍琼.地方高校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
论文作者:扈本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机械工程论文; 我国论文; 领域论文; 学科论文; 科学论文; 技术论文; 机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