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门诊药房的发药交代事宜论文_袁梦兰,谢丽君,陈艺东(通讯作者)

浅谈儿科门诊药房的发药交代事宜论文_袁梦兰,谢丽君,陈艺东(通讯作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目前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各方面的功能还都达不到完善状态,并且其成长过程中对于药品的依赖还很强。但是儿童在具体实际中对于药物的服用上还处在朦胧的阶段。时常会有因药物导致的副作用出现。现今各大医院的门诊药房对于药物的配备及发放上还不是很人性化,所以改善门诊药房发药的形式已经不可逆转。

【关键词】患儿服药;门诊配方;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1-0051-02

Discussion on drug dispensing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Yuan Menglan Xie Lijun Chen Yidong(author of communication)

Zhangzhou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363000

【Abstract】At present, the children are in the stage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functions of all aspects are not up to the perfect state, and its growth process for drug dependence is also very strong.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practice of children in the medication is still in the hazy stage. There are often side effects caused by drugs. Today, the major hospital outpatient pharmacy for drug delivery and distribution is not very humane, so improve the form of outpatient pharmacy drug has been irreversible.

【Keywords】 Pediatric medication; Outpatient prescription; Side effects

儿童正值快速发育时期,儿童的各个器官及酶系统、免疫中枢功能生长发育的尚不健全,对药品的新陈代谢速度与质量都不如成年人效果好,还极有可能出现副作用[1]。怎样去引导儿童准确的服用药品,改善药品的安全与高效性质,减小药物副作用的现象,已经成为每个医药师在门诊配药过程中必须注重的关键。门诊药房已成为了医院的第一道门窗,其是连接医患人员的中心点。在发药时,药师引导服药可促使药效更加显著,也能体现药师的具体价值[2]。本研究就儿童安全用药问题对门诊药房分发药品时该遵守的各种注意事项开展了详细论述,具体如下:

1.药物的使用方法

1.1 混悬液型药物

对于一些混悬液性药品,比方说口服的头孢克肟干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液,以及外抹的炉苷石洗剂,都必须在药方配备及发药的过程中叮嘱其家长“用前摇一摇”,把其完全混淆之后再进行使用会加大该药物疗效的发挥。

1.2 退热药物

在使用一些去热缓解疼痛的药物进行退烧时,只单纯的告知儿童家人“高烧时服用”是极为欠妥的行为[3-4]。常常有一些家属不太明白“高烧”的界限,极有可能形成孩子只要发烧就开始服用的现象。但发热本就是患者自身体内防御抵抗能力的正常形态,所以,医务人员必须要同家长解释明白“38.5℃以上才可服药”,而且还要警告每次服药的间隔时长及只能服药多少次,降低家长因着急给患儿退烧而短时间里不断给药的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引发孩子出汗太多导致虚脱现象。由于儿童退烧药品一般都是液体滴剂,所以方便了婴儿的服用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是某些孩子家长会认为液体滴剂可用于鼻腔,所以,医务人员一定要同其家长表达明白液体滴剂只可以口服,降低错误的使用方式。

1.3 β-内酰胺类药物

基于青霉素特别容易导致过敏现象,所以在通常的配方及发放药物时必须先咨询该婴幼儿家人,问其做没做过皮肤性过敏性试验,依照实际情况判断皮试试验程阴性或者连续运用该药物时,才可以配备及发放此药。以前出现过青霉素过敏情况的儿童如果要进行口服青霉素类药品,以及青霉素过敏体质要服用头孢类药品进行诊治时,第一步都必须先进行皮试试验,尽可能的降低因药物过敏现象所产生的危险状况,提升药品的安全保障性能。

1.4 微生态制剂

如双歧三联活菌、枯草杆菌肠球二联活菌多维颗粒等微生态制剂不能够同抗生素类药品同时服用,因为此方法能够减小甚至是消灭此类药品的活跃度,会致使其效果不能得到发挥;另外,温度太高的条件下也会影响细菌体的生长存储状况。所以,在拟定配方及发放这种药品时,必须第一时间告知儿童家人一定要用小于40℃的温水或者是温牛奶口服此药,切记千万不能同抗生素类药物一起服用,倘若一定要服用抗生素,那么必须在隔2个小时之后再次服用抗生素。

1.5 特殊剂型药物

由于控释片不仅能够恒定掌控药品的释放速度,降低服用药品的次数,而且还能确保药品的药性浓度相对稳定,因此,其坚决不可以咀嚼及碾碎后分几次服用,因为此举动能够严重损坏剂型的药效功能,减小此药的药效性。所以,如果配置此类药品时,必须详细的告知其家属,倘若婴幼儿还不能很好的完成吞咽服用该药物,可考虑用糖浆型或其他同类药物进行替代,尽量减少服用片剂药品。

1.6 重复用药

由于会有一些婴幼儿家属在看病时会选择一起挂多个号看内科及外科,因此不同科室的医生往往会依照不同的状况给出类似甚至是一样的药品,比如抗生素类药物[5]。如果此时医院师发现了相同药品二次供给时,必须马上向家属解释明白不可以一起服用此药物,又或者可以去告知门诊医师去掉其同类药品,尽量减少重复及过量使用药品,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目前医药品在出具配方时都是采用了通用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复给药的几率,可是医药师还必须多加注重防范意识。

2.药物的使用剂量

基于诸多病儿的家属对于医药学知识及名称都不是很清楚,所以,药师在药方配备及发放时,在药品服用的剂量数值上必须简单易懂的告知当事人或是其家属,尽量不要出现难懂的专业术语,例如,药品的规格计量单位(克、毫克、毫升),必须直观的告诉家属或患儿应该吃多少片、多少袋或是量杯上的几个小刻度,必须让其更清楚了解。当下市面上符合小儿尤其是婴儿的药品剂型相当欠缺,特别是在近年成年人发病低龄化,比方说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诊治药品基本上都适用于成年人,因此在配药及发放时必须要详细解释清楚剂量、用药方式,尽量减少因药量不准确而导致的药品失效以及致使服用该药后出现副作用的情况。

3.特殊药物贮存条件

对于某些生物制药产品,诸如丙种球蛋白、人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及微生态制剂的所有药品,其储藏的要求具有特殊的明文规章制度,其能够被完好无损储藏的最佳温度是2~8℃,如果稍微有些偏差,就极有可能致使该药品的药性及价值遭到压缩,更有可能会使其药性提前流失。再如,眼科部门经常使用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药,由于该药品归类于蛋白质类型的药品,所以必须保证其在2~8℃的低温下储存,预防将其存放在高温以及冰冻的状态中,尤其是在分发或是配备此种药品时,必须慎重提醒儿童家属务必要将其药品存放在冰箱中进行低温储藏。

4.正确用药

其中一些药品比方说口服制霉菌素片能够在婴儿患鹅口疮时进行涂擦诊治,色苷酸钠滴眼液能够经由鼻腔给药的方式进行诊治过敏性鼻炎症状,诊治小儿拉肚子时运用的思密达也能够直接的抹擦在口腔部位诊治口腔溃疡等疾病,如有特殊的用药形式则必须要在填写配方给药时进行慎重的解释与交代,从而使病人能够合理的、准确的服用。其中会有一部分药品需在进食前单独服用,比方说蒙脱石散,因其属于吸附剂类型药品,如果在进食后或是同某些药品一起服用会致使该药品的药性大大减弱,甚至也能导致其他别的药品正常发挥药性;多潘立酮就是属于胃动力及止吐药,在空腹状态下进行口服发挥其药性特别快,30~60分钟就能够达到峰血药浓度,因为胃酸能力太弱则能够大大降低该药品的药效作用,所以必须在进食前的15~30分钟内口服,例如在进食后口服了该药品,那么药效会有所迟缓。胃黏膜保护剂必须在进食前20分钟吃下,才能保障食物对胃黏膜刺激降到最低。因为大环内酯类药品经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因此,必须告知及郑重提示家长一定要在儿童进食之后给其喂药,从而达到降低不良反应的现象。

5.结语

改善医院在儿科门诊上的正确用药技术,已经成为了药师在其职责上的基本义务与责任。所以,药师必须以高标准的责任心及专业稳固的知识技能为根本,进行全面性与整体性的儿科临床医药学工作服务,从而改善正确使用药品制度提升药物使用成效。

【参考文献】

[1]程书彪,师少军,万景.自动发药系统在门诊药房工作中的应用与优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7):590-593.

[2]吕志杰,蔡吉玮,应苗法,等.基于自动发药机应用的门诊药房工作模式建立及持续质量改进[J].中国药师,2016,19(9):1770-1772.

[3]卢道兵,梁茂本.自动化发药系统在医院门诊药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6,45(29):4162-4163.

[4]邬蓉,徐德铎,李志文,等.门诊药房现代化药品物流与调剂体系的建设实践[J].中国药房,2016,27(22):3095-3098.

[5]梁茂本,朱月梅,陈丽娟.PDCA在减少门诊药房调配内差错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5):707-709.

论文作者:袁梦兰,谢丽君,陈艺东(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7

标签:;  ;  ;  ;  ;  ;  ;  ;  

浅谈儿科门诊药房的发药交代事宜论文_袁梦兰,谢丽君,陈艺东(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