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中的情感因素,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和价值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措施
1概述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文学素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中融入情感教育,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培养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中的课文主要以散文、诗歌为主,其蕴藏的感情丰富,是良好的教学材料。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共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情感教育所带来的意义
情感教育模式的实施为我们现在的教学带来了福音,正确的情感教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情,还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感情色彩。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社会见识,使他们在情感发展历程中容易受到阻碍和困扰,在学习时大多也是盲目的,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
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引入一个话题来导出所需要教学的知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其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情感,就能够高效的进行教学安排。
3.1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时,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所提出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在进行教学解答前,需要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置问题时需要精心设计,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愿意主动的学习新的知识,为之后的课堂学习进行前期铺垫,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灵活运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情感。
3.2通过演示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
教师通过演示的方式来导入教学课堂内容,运用灵活的表演方式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根据表演内容的变化来明确表演内容的因果关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情感。教师在进行表演演示导入前,需要仔细安排演示文稿,准备演示过程,一个精美的演示文稿能够有效的吸引学习的注意力,将演示文稿展现给学生看可以有效的辅助学习。
4情感教育的实施对策
4.1结合生活实践,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更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中的情感因素能够在生活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所以脱离了生活实践的语文教学便失去了生命和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将生活与学生的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合理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这样就会使他们更加细心地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奥妙。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打开学生情感教育的源头,有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4.2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小学生情感教育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不断地创新与改善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在更深刻的思想教育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情感教育进行良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小学生的情感教育同现代的教育技术联系起来,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篇课文时,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将春天的景色与情景展示出来,这对加强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在语文的课堂中开展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4.3使用信息技术,增强情感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使教师的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尤其是讲解一些课文时,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的内涵。
4.4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甚至有时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没有互动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这样的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误的思维,认为学习语文是不重要的。学生认为自己从小就在接触语文和汉字,所以,就没必要像学习英语那样每天背诵和朗读。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与交流,以此来加强情感教育。
4.5重视情感教育中信息的体验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的情况下,学生就愿意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如何提高小学学生情感的培养,不能一味进行课堂教育,也要重视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情感的体验及学习,要培养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锻炼。用其他信息来解决自己在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的意识。能够主动灵活的运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新知识,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提高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加强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举措。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多种途径加强对小学生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功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和全面发展的同时,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艳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1-72.
[2]王晓翠.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方式及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46):202-203.
[3]张群.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19-120.
[4]吕立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5(11):26-27.
作者简介:梅远英(1975.07-),女,广东省云浮市人,本科,小学语文一级教师,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高潭小学,研究方向:如何提高班主任高效、实用的工作策略。
论文作者:梅远英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教学中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