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荣军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2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入选患者114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对比相关指标。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获得随访110例、常规组106例。干预组、常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干预组低于常规组,6个月内干预组糖尿病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疾病管理;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207-02
糖尿病是世界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且仍呈快速上升趋势[1]。糖尿病危害极大,并发症多、发生率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生命质量,糖尿病还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密切相关[4]。糖尿病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加强护理管理非常不要。为此,某院试在内分泌科建立一套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体系,以期建立一个糖尿病门诊管理模式,提高疾病管理水平。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1月~2015年2月,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非危重症,普通病房收治,无需送至ICU;②年龄、性别不限;③2型糖尿病;④认知、精神均正常;⑤依从性尚可;⑥可获得随访;⑦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晚期与终末期、糖尿病足溃疡形成;③无法获得随访;④参与过其它相关研究。共纳入患者228例,其中男125例、女103例,年龄37~75岁、平均(62.1±10.0)岁。糖尿病病程5个月~12年、平均(5.1±2.5)年。并发糖尿病肾病34例、周围神经病变70例、糖尿病足31例、眼底病变18例。有合并症90例,合并2种及以上基础疾病43例。合并运动功能障碍51例。有不良嗜好(吸烟、饮酒)82例。文化水平:小学及文盲53例、中学137例、大专及以上38例。家庭支持情况:完全支持71例、部分支持157例。初次入院42例。接受过糖尿病专科教育78例。来源:城镇85例、农村143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新农合120例、城镇医疗保险71例、其它37例。据入院先后顺序,采用随机队列插入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干预组各11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合并症、不良嗜好、文化水平、家庭支持情况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常规组 采用糖尿病护理路径名管理,落实护理责任制度,护士长调取安排每个床位责任护士,完成入院时病情评估、治疗护理、指标监测、基本健康教育、并发症预防护理,落实临时医嘱等。
1.2.2干预组 建立糖尿病护理干预小组,制定、落实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主要内容如下。
(1)健康教育:①丰富健康教育的形式,除口头宣教外,发放糖尿病知识卡片,鼓励患者及其家属通过网络等平台获取更专业的信息知识;②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深入交谈,评估患者认知水平,答疑解惑,弥补不足,解决难点、盲点,如许多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缺乏科学的认识,常在用餐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的使用需严格科学使用,避免盲目应用;③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在开展治疗、基础护理等各项护理时,潜移默化的灌输相关知识,不断巩固健康教育成果。
(2)心理干预:①入院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如糖尿病足患者常担心感染、截肢、复发,需注意解决焦点问题;②邀请康复较好患者现身说法。
(3)生活行为干预:①结合健康教育,寻找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饮酒、少运动等,使患者了解到这些行为的危害,正确认识疾病管理重要性,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在出院前重点圈出需注意改进点;②出院后前1个月,每日通过短信督促患者做好疾病管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③建立微信、QQ群平台,定时发放疾病管理信息,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④出院后3个月,每月1次电话联系,了解糖尿病并发症、血糖控制、生活管理情况。
(4)饮食干预:①制定食谱,帮助建立食谱方案,建立档案,主要记录指标包括体质量、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空腹血糖等,控制热量摄入、设计合理的营养元素配比;②指导患者控制饮食方法,如无法控制进食欲望时,以橡皮筋弹手部内侧产生疼痛刺激,直至食欲得到控制。
1.3 观察指标
入院时、6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例。
1.4 统计学处理
WPS收集录入数据资料,以SPSS 18.0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检验水平。
2.结果
2.1 血糖控制
6个月后,干预组获得随访110例、常规组106例。干预组、常规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治疗前,干预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2.2 不良事件
6个月内,干预组糖尿病并发症得到控制,未见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事件,常规组发生1例脑梗死、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新发糖尿病足溃疡1例、视力下降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管理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是由量变达到质变的过程,高质量的疾病管理是预防并发症发生、进展,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键。通过门诊随访发现,在因并发症等原因入院后一段时间,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水平显著上升[3],研究中常规组6个月后血糖水平限制下降也证实了这一点。但糖尿病管理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血糖控制也并不代表疾病得到控制,患者仍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患者疾病综合管理水平无显著提高。研究中,常规组出院后6个月内出现多例新发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
为此,医院在住院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生活行为干预、饮食干预,全面控制疾病进展危险影响,将干预融入至住院护理中,同时注重给予院外监督指导服务。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控制效果更理想,未见新发并发症、心脑血管事件,有助于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其认识到提高疾病管理水平的作用,促患者积极主动的遵医,控制危险因素,形成良性循环[4]。需注意的是,为节省护理人力资源,干预应尽量融至日常护理中,围绕健康教育潜移默化,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疾病管理水平,同时注意循序渐进,使患者度过适应过程,避免干预强度过大干扰患者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6):54-109.
[2]张传政,赵列宾,仇晓春,等.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10年文献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33(9):1292-1295.
[3]王荟苹,王燕,王申.国内外糖尿病护理门诊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107-108.
[4]赵淑军,彭江荣,蔡恒.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基层防治对策[J].公共卫生预防医学,2013,24(1):55-56.
论文作者:董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6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血糖论文; 并发症论文; 常规论文; 疾病论文; 脑血管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