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都江堰611830)
摘要:目的:就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将两组患者接受急救护理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后,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有明显的缩短,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发生率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对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抽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 对照组的女性患者有12例,男性患者有13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9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0岁,平均年龄为(58.46±10.53);观察组的女性患者有10例,男性患者有15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80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1岁,平均年龄为(60.18±11.71)岁。疾病类型:10例下壁梗死,15例前间壁梗死,16例高侧梗死,9例前壁梗死。在研究开始前,已将有关内容告知了患者及其家属,征得了他们的同意书,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没有发现其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在患者入院后,及时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及时建立静脉通路,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查看患者的心电图显示结果,观察患者的神志是否清醒,之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吸氧、心电监护、溶栓、选择合适的抗血栓药物、给予止痛镇静等。
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具体操作内容:①建立快速反应体系:成立院前急救小组,准备好急救所需要的物品,在接到急救电话时及时出车,接到电话到出车这个过程最好控制在三分钟之内;在急救车上,急救人员要再一次确认急救物品,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联系,确定患者的位置,对患者发病前的征兆、发病后的表现进行询问,从而有效评估患者的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急救指导,并尽可能地以最快速度到达患者所在位置。②现场急救护理:急救人员在达到患者的位置后,要立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现状,并仔细询问家属患者的发病情况,给予患者吸氧支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电图。之后,严格遵医嘱给予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同时给予止痛剂,以起到有效缓解患者胸痛的作用,且还要对患者的体格进行有效的检查,如若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医生处理。③转运途中的护理:在转运途中,急救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患者平稳躺卧,及时将患者的病情通知急诊科,促使急诊科提前做好抢救的准备,到达医院后及时、规范的患者进行救治。④到院后的护理:在将患者送达医院后,急救护理人员要与相关救治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从而有效确保患者抢救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⑤其他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也要注意观察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仔细、耐心的告知患者家属转运途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做好心理护理,以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以确保急救的顺利进行及急救效果。
(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还要对患者的入院前及入院后的死亡率进行观察、统计。
(4)统计学护理
文章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进行检验,以率(%)表示,经过检验后,如若数据的P值在0.05以内,则说明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对比组间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后,患者的发病至抢救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明显的缩短,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是指因患者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而引起的局部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在患者的发病初期,其随时会因心脏骤停而引起猝死,特别是对于在院外发病的患者而言,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院前急救护理主要是指针对院外出现的各类危重疾病患者制定的一套护理方案,其可在患者发病的第一时间让患者接受到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从而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进一步确保患者的抢救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后,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等有明显的缩短,且患者的死亡率也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的数据相比,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对其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燕.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3(1):142—143.
[2] 宋杏婷.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护理及转运改良流程的临床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 6,10(3):72—7 3.
[3] 杨小云 . 院前急救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J]. 临床医学工程 ,2016,21(02):230-231.
论文作者:张丽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家属论文; 数据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