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分析
史枚翎 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摘要: 随着网络与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社会的舆论传播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逐渐成为主要的舆论平台。本文从突发事件的概念、特点和危害出发,研究我国当前网络舆情带来的一些问题,随后从理念、手段、信息公开、处置时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随后对国外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经验和理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本质、治理的价值导向和治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社会;治理;哲学反思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基本问题论析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概念
关于网络舆情的概念,国内已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关界定,但众说纷纭,并未达成共识,主要分成两种观点:其一,网络舆情是人们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对突发热点事件产生的所有认知、立场和行为倾向的总和。其二,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热门事件为中心,是广大网民情绪、观点、价值观的体现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综合而言,网络舆情是社会公众利用网络平台,在热点事件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对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或者自己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公共事务所持有的看法、意见和情感交错的总和。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
网络舆情形成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从网上获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媒体终端的快速发展,使得网民可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突发的热点事件与网民不理智的意见表达是引起网络舆论的导火索。加之各家媒体的争相报道,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网民加入到网络讨论中,各种渠道的意见迅速互动融合,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再次扩大。
2.波及范围广
“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与应急机制,一些失去价值的、虚假的、负面的、情色的、迷信的、暴力的信息充斥网络。”当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常常会陷入一种恐慌状态,因为对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并不知悉,也不知道对自己有没有大的影响,因此反而对网络上流传的谣言容易失去理性判断而轻易信服,为负面信息的扩散创造了条件。
为深化公司精准培训工作,公司团委制定了《以导师带徒为抓手,深化精准培训工作方案》。“有的青工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职责内的工作都能扛起来。但是他们在工作中是否还有更高的需求,是否还存在短板?需要我们去实地调研掌握。”齐鲁石化烯烃厂团委副书记李晓杰刚刚从车间调研回来,发出这样的感慨。
3.具有放大效应
气象学家洛伦兹在1963年提出了蝴蝶效应理论。这种效应表明,大部分事件的发展情况及其结果都与一开始的条件等具有十分密切的依赖关系,一开始条件的极小的改变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巨大变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蝴蝶效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效果更加明显。
2)智能调控装置通过选用S7-200 CPU224XP型PLC控制,选取矿用本安型两相步进电动机作为前后位移机构、角度偏转机构和口径开合机构的驱动源,结合矿用本安型激光测距传感器和编码器设计了控制电路,实现智能调控。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危害
1.权威信息缺位导致谣言四起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最显著的负面特征之一便是谣言四起。由于网络传播的特殊性,其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远比现实中的谣言更快、更广,引起公众恐慌的程度也会更大,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带来很多不便。网络为公民创造了一个平等自由的信息选择环境,大家都可以自主选择接受信息,政府的沉默不语无疑在为谣言让路。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与人民大众的利益相关、为公众重点关注的事情,政府倘若没有及时了解有关信息,谣言的发生是必然的。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32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高辛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6例。地高辛组:男性34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8.27±12.05)岁;心功能Ⅰ级17例,Ⅱ级29例,Ⅲ级20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7.91±13.02)岁;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30例,Ⅲ级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温室内营养钵的方式来替代传统的冷床育苗,其不仅能为幼苗的生长过程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且能促使幼苗生长得更加健壮。与此同时,绝大多数蔬菜种类,其本身在低温与弱光的环境下将更有助于自身生长,且同时基于高垄栽培、膜下暗灌等技术,对于病虫害亦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2]。
2.引导不善加剧危机
如果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不善,很可能造成给舆情造成更大的影响,使得事态进一步扩大。虽然说突发事件演变本身具有一定规律,但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多变性,具体到某一件突发事件时,就会给政府的引导和规制造成一定的困扰。因而,很多政府在突发事件处置上很难做到完美或不出任何差错。对于政府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偏差,媒体如果一味追求爆点,大幅报道政府的不当举措,会在公众的心里产生社会不稳定的错觉。如果网络舆情引导不当,突发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会在社会中引发蝴蝶效应,造成社会动荡。
二、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地方政府一直在努力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虽做出很大的努力,但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和规制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后,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通过借鉴国内外网络舆论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制度,对我国的网络舆情引导规制工作进行适当的制度改革与创新。一是网络发言人制度。网络发言人制度是政府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政府执政理念的巨大改变。网络发言人制度可以采取更加主动、便捷的表现方式。由此,相关部门也可以通过及时主动发布权威消息来进一步压缩网络谣言空间,从而使得消除误会、化解矛盾的时间最短化。二是网络人才资源整合制度。有关部门应有意向地寻找,广泛发掘、培养掌握尖端技术的专业人才和德才兼备的网络评论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创建监测网络舆论的预警机制,借助网络平台与公众进行有效、高效的交流,从而使公众对政府平台的认可度和好感不断提升,为政府主动积极地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打好基础。
由于我国当前仍处于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还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科学的治理理念和治理观念,而是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政府管理观念和管控的思维方式。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和官员服务意识不强,很难适应急速转变的国家治理变革,在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上也并不积极。由此,造成他们对公众的诉求重视程度不够,面对公众时,工作方法较为单一。遇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后,处置方法不能灵活应用,要不就是简单粗暴地应对,要不就是按照应急预案照本宣科,最终导致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很难得到有效的化解,有时也只是暂时性的压制,不能从根源上处理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生。
阿里没有母亲了。这个悲哀的声音,成了他心里的母亲。阿里一天的精神寄托只能依赖于此,他又怎么忍心去剥夺阿里的这一点点念想?阿东想,姆妈,你能不能告诉我,我应该怎么做?
2.难以把握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最佳时机
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处于密切联系的网络新时代,在这种情形下,各种信息的传播速度是过去难以想象的,而且网络信息的传播还呈现出放射状、指数爆炸式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当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后,一个小时以内就会在网络上出现各种与此相关的消息,而如果不加处置,在六个小时作用就会被大型的门户网站或者自媒体大V等转载,而在一天内就能够实现上千万次的转载、评论和引用,最终形成短时间内的热点事件。在过去的一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回应时间的拖延,对应对网络舆情的简单粗糙,都造成网络舆论的再次爆发,而且政府回应的滞后也给网络谣言传播提供了各类空间。
3.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信息公开不充分
作为博物馆学的学生,宴姝在观展的过程中,除了关注那些精美的展品之外,还要留心其展品的摆放方式、光线设置以及场馆内观展路线的规划等细节。不过最让她在意的,是整个展览的主题及思路。艺术品不会开口,但是它身上的每一道光泽、每一条纹理都经历了时间的打磨,是历史的吉光片羽——一个策展人就是它的故事的讲述者,借助策展手法,将最核心的观点展示。“其实,办展览和拍电影很像。灯光、布景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如何用展览讲好一个故事。”宴姝说。
4.个别利益群体助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失控
4.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手段不恰当
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都带有重大的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因此,突发事件的最终处理也往往影响会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自身利益。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一些地方官员为了保护自身利益,会采用封号、删帖等欺上瞒下的手段去阻断网络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这样一方面可以掩盖地方政府的决策和监管失误,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减轻舆论压力从而不至于对自身升迁有太大影响。但这种错误的认识很容易导致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手段选择不恰当,到最后不仅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愈演愈烈,最终引起上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注意。因此,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采取躲避、回避的处置手段是不可取的。不能够坦诚面对网络舆情,不积极引导网络舆情导向,最终只能使民众的疑惑和质疑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使得网络舆情从小变大,最终失控。
(二)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论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监测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整个网络舆情监测仍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相应的专业人才依然很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网络舆情监测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网络舆情监测的人才培养还不成熟。其次,当前关于网络舆情监测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大部分地区都还处于探索阶段,当前大部分网络舆情监测培训的案例大都是来自于实践,而且具有较强的地方特点,这就使网络舆情监测人员很难将自身实践与案例结合起来,其培训结果也可想而知。再次,网络舆情监测人才匮乏还体现在当前网络舆情监测人才培养机构很少,且缺乏专业性。因此,网络舆情监测人员应该是具有政治、法律、心理、传播、计算机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最后,当前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地方政府缺乏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而只是依靠公安网警等力量;还有一些地方政府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独立的网络舆情监测机构,但其人员组成不科学,大部分人员都是从其他单位抽调过来的,缺乏专门从事网络舆情监测的专业人员。
2.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理念落后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则完成了对金融支持PPP模式的路径与投资策略的研究。该课题组首先总结了我国PPP项目的基本情况,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以南京地区为例分析金融支持PPP模式的意愿、路径及制约因素,采用净现值法构造了项目价值模型,对金融支持PPP模式的投资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9]。
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理念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对网络舆情治理能力提升重视不够。很多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理论学习,不重视舆情专业能力素养提升,认为自己的经验可以处理得很好,缺乏必要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对网络舆情治理工作思路建设不重视。因为缺乏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科学认识,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前期,部分政府工作人员缺乏重视和关注,不积极主动去引导和处理,坐失网络舆情治理的最佳时机,而当网络舆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则避重就轻,引发质疑。
其次,地方政府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主动应对意识不足。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出现诸多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的主动应对意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主动应对意识的前提,只有拥有了危机意识才会去考虑主动应对。工作安排是最能体现危机意识的,只有我们在工作计划和方案中考虑到了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应对。这样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有爆发的苗头时,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就能根据工作方案及时、主动应对。
同我国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使用网络的时间较早,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也相对完整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网络舆论的管理经验,对国内网络舆论进行引导。“如加拿大政府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研究,将负面的信息分成攻击性信息和非法信息,前者主要依靠用户和网站管理方来解决,而后者则主要通过法律来加以管制,同时向公民普及各种网络知识,加强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近年来,为加强我国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国家在搭建危机预警信息平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国内的很多网站都已初步具备网络舆情研判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从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履行行政监管义务,完善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快提升处置能力。
3.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
健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是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保障,能够较好处理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案例都具有健全的应急处置机制。但通过对大部分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仍有一部分地方政府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并没有达到良好治理的要求。当前地方政府应急处置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部门合作机制不健全。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不少部门往往认为这只关系到责任和追责,无利可图,处置不力还会给部门和个人带来负面影响。其次,资金投入不足。对于网络舆情,平时可以通过网警进行监管,没必要为此投入过多的资金来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部门,更没必要为了不经常发生的问题而建立多部门的合作机制。这种想法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在舆情应急处置上的资金有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的硬件设施落后,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制约了网络舆情的治理工作。
突发事件作为公共事件,公民应该具有知情权,特别是当突发事件与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密切关联的时候,公民更有理由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各种信息和情况。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出面回应,但往往涉及信息语焉不详,敷衍了事,有些地方政府只是告知公众不信谣、不传谣,但对于具体突发事件的信息却不公布或者公布不充分。而这时候,公众在官方获得不了相应信息,各种非正规渠道的消息就会立刻开始传播。因此,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及时、透明地信息公开是确保人们不信谣、不传谣的有力手段,也是处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关键方式。
首先,部分网络舆论领袖的助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网络世界中,出现了一些在网络中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个体,他们能够左右和引导部分网民群体的导向。这部分意见领域一般都喜欢做时事评论。他们在某些领域成为了“权威”,从而使他们的话语在粉丝群体甚至更大的范围内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可信度”。他们在网路舆论中通过撰写甚至是编写广大人民群众所感兴趣的话题,形成相应的舆论,成为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这些意见领袖很善于煽动网民情绪,因此,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后,这些人很容易助推网络舆情的发展。
1.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法治建设
检查施工表面的干燥状况,均匀洒水进行保湿,待面层全部处理完成后采用专用喷涂机对表面进行均匀细致的喷涂一遍清洗剂,杜绝漏喷、多喷、堆积等现象;喷涂完成后表面用薄膜紧密的覆盖一层,用砖块、木方等重量物体压盖严实薄膜周边。
最后,境外势力的影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对地方政府的一种极大考验,如果处置不好,对我国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有很大的伤害。正是基于此,境外势力为了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渗透,激发我国政府与群众的矛盾,会采取一系列可能的手段助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以使得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不断发酵甚至失控,最终达到损害政府形象的目的。境外势力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意见领袖,也可以通过网络水军来实现他们的险恶目的。
三、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对策探析
(一)国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经验
最后,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合作理念不够。突发事件涉及的区域广、涉及人员多,涉及的利益更多。当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以后,地方政府不是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唯一主体,因此,在治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强与其他有关单位或群体的合作,积极沟通。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使不同治理主体沟通有效、形成合力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对策选择
其次,网络水军的作用。这里的网络水军,主要是指为了获取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手段对网民进行影响的人。在电子商务领域,职业的网络水军用于网络营销,在现实中的一些营销中,网络水军也会通过自己的操作造成假象,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他们通过各种论坛、QQ群等平台,发表着有鲜明自身利益导向的言论,并在系统分析网民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制定行动目标,对舆论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因此,在某些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网络职业水军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引导舆情,助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展。
一些商业网站在利益的驱动下,常常拿突发事件制造噱头,提高点击率,从而吸引广告投放来增加收入。这些夸大的炒作的确引起了轰动,但同时也会引起公众恐慌,造成社会秩序动荡,让谣言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也为别有用心的人创造了发挥空间。因此,政府需要对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向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舆论和新闻媒体引导方面,西方政府曾经采取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办法。依法管理网络媒体,是减少网络上消极舆论的有效途径。而我国目前在互联网方面虽然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显然并不完善,因此要求政府尽快完善具体可操作的网络媒体管理法规,对违反法规的言论做出相应的惩处。
2.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机制
首先,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政府必须密切关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走向,并根据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相应地拓宽新闻发布渠道,及时将权威信息发布出去。其次,构建网络舆情问责制度。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时候,如果地方政府不加以隐瞒,一旦被上级政府问责就会影响其政绩。因此,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会做出谎报灾情或者避重就轻等行为来逃避责任。在网络舆情治理中,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以有效约束政府行为。可由专家、学者、普通网民和监察部门共同组成一个网络舆情监督小组,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速度和态度进行评价,并将结果纳入其年终考核,以此促进地方政府重视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1.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理念观念落后
3.提升政府自身综合实力
提升政府自身综合实力除了问责等一系列面向工作人员的措施外,还应该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政府自身硬件设施。
首先,提升政府自身综合实力应该提升政府公信力。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应继续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个是思想和观念的建设,一个是制度的建设。只有思想和制度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通过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最终实现提升政府的廉洁自律和地方政府自身形象的修复。服务型政府建设则要求地方政府坚持为民服务,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流程,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各类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有助于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提升效率,提高公众满意度,最终提升政府公信力。
其次,提升政府自身综合实力应该改善政府自身硬件条件。基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政府部门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改善自身监管硬件设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工作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本身就可以被发展或改造成监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利器。而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也使得政府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监测越来越难。政府必须要投入一定的人才和资金去研发能够适应当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的技术和设施,充分掌握和利用大数据,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测提供数据分析的可能。
通过加强检查、发现问题,提高考核效果和结果应用。采取了日检、周检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问题整改通报,落实措施,逐一消项,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组织绩效和全员绩效考核,年初根据厂绩效合同,对绩效指标任务进行分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对问题责任人采取追责制度,发挥绩效考核杠杆作用,激发员工履职尽责的积极性。
四、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哲学反思
(一)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本质
1.把握网络舆情中的主要矛盾
网络舆情的治理不仅涉及到现实世界,还涉及到网络世界。因此,在网络舆情的治理中,依然存在着网上和网下的矛盾。在网络舆情中,网上矛盾主要是政府与网络舆情实际利益相关者和网络推手之间的矛盾,网下矛盾则主要体现为突发事件直接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在处理网络舆情时,解决网下的事情是处置网络舆情的关键,而解决网上矛盾则是处置网络舆情的首要手段。因此,只有把握关键并对网上网下的矛盾同时进行处理才能有效处置网络舆情。
2.把握网上和网下的矛盾
能否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中的主要矛盾,关系到地方政府能否能够很好地处置突发事件网络。只有准确把握了网络舆情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重心和关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仍然有很多人难以公正平等地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各种红利。因此,当各种事件引发网络舆情的时候,人们往往将网络舆情作为表达自己不满的一种发泄口,从而助推网络舆情发展。
3.把握地方政府与网民的矛盾
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地方政府掌握着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而面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大部分网民最想知道的就是突发事件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但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决定信息的公布与否以及公布的时间和尺度。网民持续得不到准确的信息就会造成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网络舆情愈演愈烈。
(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1.坚持人民中心
1.3.1 移栽方式对比试验 试验设3个处理:平栽、倾斜35~45°的斜栽、直栽。每个处理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30 m2。
以信噪比S/N为10和3,分别测定定量限和检测限,计算出阿多尼弗林碱的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 0.2 ng·mL-1和 0.05 ng·mL-1。
突发事件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能否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作为突发事件在网络中的一种延伸,也就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以此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必定有助于地方政府较为妥善地处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2.坚持诚信为本
诚信不仅是人的立根之本,也关系到政府的信誉和形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发生后,很容易演变成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事件。正是因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波及面较广,因此,地方政府为了地区和部门的利益,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免责的考虑或个人升迁,会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保持信息公开的有限性,甚至会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中选择欺骗的策略,从而助推网络舆情的发展。因此坚持诚信为本是地方政府处置网络舆情的重要价值导向之一。
3.坚持公平公正
从理论上讲,政府理应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正是基于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维护者的这一属性,我们才说坚持公平公正是地方政府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中应该坚守的价值导向。政府在平时做到公平公正是预防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重要基础,而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处置中做到公平公正则是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总而言之,二语习得视觉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着充足的生命力,同时也表现出极强的烦琐性,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研究工作。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技术手段和知识实现了持续的结合,技术手段和人类之间的对话,会慢慢组织达成共有认识研究框架,并进一步实现该领域的研究共同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根据发展趋势,二语习得视觉化理论和规范方式最终一定会建成,同时促进二语习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而促使人们的学习逐渐地转变为高智能与高效性。
(三)运用系统的治理方法
1.科学与价值相统一的方法
在治理网络舆情的时候,应坚持科学与价值相统一的方法。在实践活动中,人类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主体价值的,亦即在与其相关的各类事情中,其必然具有主体价值,而突发事件也具有这样的问题,突发事件作为一个关系社会稳定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事件,人们所具有的人类主体价值就会凸显出来,并会试图去实现自身的主体价值。因此,在正确引导人们发挥主体价值的同时,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处置,两者相统一才是治理网络舆情的应有之策。
2.法治与人本相统一的方法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学校是文化的产物,更应是文化的高地,文化的殿堂,因为文化是学校的魂之所系。办学校就是办文化,学校通过文化来培育学生,即以文化人,让文化给学生以美的心灵、美的情操、美的力量,成为美的人。一所有文化的学校时时处处人人事事都会闪烁着文化的光芒,给人以文化的滋养。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和其他事件相比存在很大的特殊性,这就要求在处置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过程中,要坚持法治与以人为本相统一的方法。地方政府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民众,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中坚持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方式。在处置过程中,要深入联系群众,关心关爱群众,确保群众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能够自发地发挥其主体价值,避免沦为容易听信错误谣言的单向度的人。同时,还应该加强治理方式和治理行为的人性化,确保在治理网络舆情的过程中能够维护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3.网上与网下相统一的方法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也要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统一的方法。网上的治理和网下的治理同等重要,网上治理可以快速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处置和回应,有助于迅速控制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网下治理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从时间上看可能有些慢,但网下治理才是处置突发事件的治本之策,只有网下治理好,才能真正根除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滋生的土壤,从而实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根本性治理。
参考文献:
[1]李纲,陈璟浩.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4 (02):111-119.
[2]王国华,冯伟,王雅蕾.基于网络舆情分类的舆情应对研究[J].情报杂志,2013,32 (05):1-4.
[3]薛瑞汉.国外网络舆情管理和引导的主要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 (09):106-111.
[4]肖文涛,范达超.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 (12):24-28.
[5]杜坤林.“微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生成与干预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 (16):76-78.
[6]史波.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及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 (07):93-96.
[7]曹劲松.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0 (05):45-47.
[8]姜胜洪.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0 (01):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