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儿童静脉注射护理的相关问题论文_高淑芳

有关儿童静脉注射护理的相关问题论文_高淑芳

高淑芳

﹙梅河口市一座营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梅河口 135014﹚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收集我院236例需输液治疗的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18人。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使用舒适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在患儿配合程度、陪护理解信任度、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以及外周静脉输液管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在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儿童;静脉注射;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216-02

儿童静脉注射时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易于固定的静脉,并应避开关节和静脉瓣。总结输液患儿的舒适护理时认为护理重点是保证门诊静点室环境舒适,空气清新,采取多种措施保持患儿心理稳定,先把有线电视调到21频道——播放动画片,同时注意观察输液引起的身体不适,及时帮助他们安放最舒适的姿势,关心、体贴患儿,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增加患儿输液期间的舒适感,顺利、开心完成输液。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法选取我院门诊静点室儿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需要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236例,随机挑选118例进行舒适护理(观察组),其中男57例,女61例,年龄3~7岁,平均(4.35±1.15)岁。选同时期的118例需要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进行一般性常规护理(对照组),其中男60例,女58例,年龄3~6岁,平均(4.21±1.02)岁。两组的纳入标准:家长自愿接受护理,外周静脉输液治疗3天以上,每次输液药物(除溶媒外)均在2种以上,单次输液时间≥120分钟;病种无特异性选择,涵盖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在性别、年龄、病种构成等多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确定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儿童静脉注射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和患儿的康复,尤其小儿静脉注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操作者按常规要求穿衣、戴帽、流动水洗手、避免和其他人接触。正确切割玻璃安瓶,抽吸药液。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输液器针柄,拇指、食指固定针柄,使针头斜面向上,并与皮肤呈15°~3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方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证实针头已刺入静脉,可顺静脉方向再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病儿松拳,固定好针头。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穿刺点上方处,快速拔针后按压至不出血。实验组应用舒适护理进行操作,护士要注意保持好良好的姿态,坐立,步态和持物等的姿势。操作时身姿轻巧敏捷,步态轻盈快捷,给患儿及其家属一种安全负责,精神饱满,技能过硬的感觉。语言要文明富有同情心,听病儿及家属说话的时候不要似听非听的随便打断,当病儿及家属说出指责或不顺耳的话时,不要激动辩解,要有耐心。对病人进行心理舒适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抚摸,讲故事等方法给予患儿心理支持,减少其对输液的恐惧排斥,电视播放动画片,儿童剧等节目,转移患儿注意力。静脉注射时轻握病儿的手固定血管,可使手背皮肤较松弛,针头与血管、皮肤不产生或产生较小的摩擦力,从而达到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效果,动作要轻柔,恰当的进针角度和一定的穿刺速度,能明显提高静脉穿刺时一针见血的成功率,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减轻;妥善而有效的固定方法,可防止静脉穿刺针尖从血管内滑脱而引起药液外渗。一般以三条胶布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避免压迫穿刺点。好动的儿童通常用直板和胶布固定手掌。对特别小的患儿(1.02~1.15)岁,要采用头皮静脉注射,使患儿头朝向我们护士,让患儿家属帮助固定头部不动,用上面同样的选静脉的方法进行头皮静脉注射,用胶布固定头围一周。穿刺完成后,观察1~2分钟,并告知患儿家属会按时来巡视,如果输液过程中有不适反应要及时通知我们护士。

1.3 效果标准

本次研究中,效果标准为:(1)患儿配合情况:配合;不配合。(2)患儿家属满意程度:满意;不满意。(3)护士穿刺情况:成功;不成功。

2.结果

组别 例数配合 不配合满意 不满意成功 不成功

观察组118 88 30 93 25 98 20

对照组118102 16 106 12 110 8

χ2——5.2925.4175.835

P——<0.05<0.05<0.05

P<0.05,结果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儿童舒适静脉注射护理理论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护士和医院的形象,静脉过程中产生的疼痛和高度紧张都是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儿产生紧张,恐惧,反抗等行为,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增加了穿刺难度。对于不同的患儿应该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优化护理人员的资源调配,重视心理支持,注意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穿刺前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安抚、逗引患儿,语调和缓、语言亲切、耐心和蔼,转移其注意力,并通过哄抱,再握着他们的小手对其进行鼓励、表扬,多抚摸患儿,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细心观察患者病情,按时巡视,注意液体输入是否通畅、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有无渗漏、不良反应等情况。患者输液完毕,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拔针注意事项,快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并教给病儿及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即顺进针方向沿血管走行按压,时间3~5分钟,防止血肿形成.

【参考文献】

[1] 夏霞,夏杰,肖亚兰.舒适护理在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19(04):61-62.

[2] 夏晓芬.舒适护理在患儿输液中的效果观察,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0):88-89.

[3] 章文娟.舒适护理在门诊输液患者中的使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664-665.

论文作者:高淑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  ;  ;  ;  ;  ;  ;  ;  

有关儿童静脉注射护理的相关问题论文_高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