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尼湾精神对实现跨世纪伟大蓝图的意义_南泥湾论文

南尼湾精神对实现跨世纪伟大蓝图的意义_南泥湾论文

南泥湾精神对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泥湾论文,宏伟论文,蓝图论文,跨世纪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南泥湾精神是抗日时期在我党领导的大生产运动中产生的。《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指出,在大生产运动中,“三五九旅开发南泥湾的成绩尤为突出,为大生产运动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所以,南泥湾精神代表了大生产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上下一致、协力同心克服困难的革命精神。

南泥湾精神是当时已流行全国的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安精神在经济活动中的体现。因此,弘扬南泥湾精神对实现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弘扬南泥湾精神有利于坚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

开发南泥湾是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对我华北根据地连续进行大规模“扫荡”,国民党不断搞反共摩擦并对我根据地实行严密经济封锁,企图把我们困死、饿死,使根据地党政军民遭受极大困难的条件下,三五九旅于1941年3月奉命先后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植,并从事养猪、烧炭、挖盐井、煤井、运输等多种经营,把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不仅逐步做到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而且在1944年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担。开发南泥湾的成功,预示着大生产运动的全面胜利,也表现了自力更生的强大威力。正像毛泽东在1943年底宣布的:“我们用自己动手的方法,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929页)

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和平和发展已成为我们时代的主题,不但不存在敌人的“扫荡”和封锁,还可以在对外开放中,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这就容易使人觉得南泥湾的自力更生精神已经不适用了。当然,南泥湾的开发是在敌人“扫荡”、封锁的条件下进行的,自力更生就只有用一切自己动手的方法,今天的历史条件不同了,可以以开放促开发,不必一切自己动手了。但作为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实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仍然是适用的。

对外开放的实质是在更大的范围内配置经济资源,重组生产要素,以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个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重组的过程,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经济合作和竞争来实现的,我们能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发展我们的经济并取得经济的比较优势,关键还在于我们能不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挥我们的优势和潜力,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成功地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时,就要根据我国现有的基础、偿还能力和国内资金、物资配置能力,保持适当的规模与结构,否则,资金引进了,债务背上了,却不能有效地带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素质的提高。在高新技术上,要搞好对外合作和交流,首先是自己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上要有所长,有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有良好的高新技术开发能力,否则,别的国家怎么愿意来同你合作和交流?他们掌握的高新技术不是正好“奇货可居”吗!所以,期望在对外开放中,单纯借助外国力量轻而易举地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产品是不现实的。正像有的专家所言: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实际是“珍珠换玛瑙”,只有把立足点放在建设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提高高新技术开发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把对外交流、合作同内部开发、创新结合起来,收到互利、互补的效果。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我们这样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所以,今天弘扬南泥湾精神,有利于加固这个“立足点”,达到以开放促开发,又以开发促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弘扬南泥湾精神有利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实现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性转变

南泥湾人的自力更生是和艰苦奋斗联系在一起的。开发前的南泥湾,是一个荒野。南泥湾人在那里开荒时,没有房子住,没有粮吃,没有菜吃,……他们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在艰苦奋斗中把它一个个克服掉。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开荒种植,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特别是在开展劳动竞赛、加快开荒的进度中,人人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劳动英雄李位用过的一把五斤多重的镢头,最后磨得只剩下马掌那么大。他一人创造了一天开荒三亩七分多的记录,随后还有人超过他。正是经过这样的艰苦奋斗,才把南泥湾这片荒野转变成“米粮川”;部队由财政供给转变为自给有余,为抗日根据地的“丰衣足食”做出了贡献。

经过解放以来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今天我国人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并正在向小康或宽裕的小康方向迈进,南泥湾人遇到的那些生活上的困难已成过去,今天实现跨世纪的目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要实行两个新的重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只有实现这两个转变,才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要实现这两个转变,既要转变观念,又要转变体制,还要提高管理水平,这虽然不需要像南泥湾人那样从事大量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但却需要进行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所以也非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不可。

过去国外有些对社会主义抱有成见的观察家揶揄我们,说什么:如果中国搞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就要授予他诺贝尔奖金!经过这17年的改革,我们不仅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且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国家之一。虽然有了这个成绩,但丝毫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要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决非轻而易举地能够做到的。至于要做到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社会各方面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努力控制财政支出,逐步消除财政赤字,杜绝各种浪费现象,堵塞财政漏洞和防范腐败,更非一蹴而就的,这就必须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够带领群众敢闯、敢试、敢冒,脚踏实地地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从人的观念转变到经济体制和经济机制转换、法制建设等方面,都搞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并做出实绩来。如果没有南泥湾人那种艰苦创业精神是做不到的。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核心是科技和人才。这就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攻克国民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出大批跨世纪的优秀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都必须奋发图强,殚精竭虑,艰苦创业,才能奏效。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过去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要靠艰苦奋斗。”过去南泥湾人靠艰苦奋斗开发了南泥湾,为大生产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在现代化建设中,靠艰苦奋斗,也一定能实现经济发展的两个关键性转变,为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重要的保证。

弘扬南泥湾精神有利于上下一致、同心协力,提供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强大动力

南泥湾人在大生产运动中,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动力,是由于他们保持我党我军上下一致、同心协力的优良传统。在大生产运动中,他们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参加劳动,生活上同甘共苦,战胜困难。他们的这种精神曾受到毛泽东的大力表扬。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关于共产国际解散问题的报告》中,特别讲到南泥湾的“陈宗尧同志是八路军的团长,他率领全团走几百里路去背米,他不骑马,自己背米,马也背米,全团指战员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人人精神百倍,无一个开小差。左齐同志是该团政治委员,他在战争中失去一只手,开荒时他拿不起锄头,但在营里替战士们做饭,挑上山去给战士们吃,使得战士们感动到不可名状。”这种领导与广大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作风,就成了他们在南泥湾艰苦创业的强大动力。毛主席号召全体党的干部“学习这两位同志的精神,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他说只要这样,“我们就一定胜利。”(引自《胡乔木回忆毛泽东》第237页)

今天我们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同样要坚持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保持与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这仍然是“我们就一定会胜利”的力量源泉。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邓小平选集》第2卷,第368页)有的人认为,现在是搞现代化建设,不同于革命战争时期,干部能否与群众打成一片、保持与群众的联系已经不重要了。这是完全错误的。1990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中,仍然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时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经受住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努力保持和发展同群众的密切联系。这说明加强党与群众的联系,不但没有过时,而且由于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要求,更要努力保持和发展这种联系。

我们党处在执政地位,没有敌人的“扫荡”和经济封锁,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和保持与人民群众建立联系的条件,但如果滋长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和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就会脱离群众,丧失力量的源泉,也会葬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所以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是同群众打成一片、建立密切联系不重要了,而是要学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怎样做到与群众打成一片、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解放后由于我们党注意使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保持和巩固了与群众的联系,所以我们党和国家能够经受住各种挑战和风险。今天要搞现代化,所处的地位与环境,不但同南泥湾人不同,也同改革开放以前不同,特别是今后15年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实现两个重大转变,也是经济领域要完成的两大战略任务,只有学会加强干部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共同艰苦创业,才有凝聚力,才有完成各项战略任务的力量源泉,孔繁森、张鸣歧、李润五等同志为各级干部树立了榜样,只要像他们那样,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党的事业放在心上,不是“官贵民贱”,而是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时期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有充分的保证了。我们还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止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抬头,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防止党员、干部走到脱离群众的道路上去,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总揽全局,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保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像南泥湾人那样,上下一致、同心协力地去实现跨世纪的宏伟蓝图。

标签:;  ;  ;  ;  ;  

南尼湾精神对实现跨世纪伟大蓝图的意义_南泥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