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工程建设领域转型不断升级,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也逐步发生变化,为便于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更好的服务于工程建设企业走出去战略,目前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工程建设领域大力倡导和推行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开展工程建设管理,然而国内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起步晚,相关的管理经验缺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逐步研究并加以解决。
关键词:EPC;施工管理;总承包
引言
在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浪潮中,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随着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国际上广泛应用,我国石油化工行业最早引进采用该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向建筑行业推广,但总体来说我国EPC工程总承包仍处于探索成长阶段。随着中国的发展进入新常态,建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处于寻求改革突破的关键期,“十三五”期间国家明确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先进管理技术的总承包企业,逐步与国际接轨。
1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特点
1.1EPC工程总承包的含义
EPC工程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根据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对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等实行全过程的承包管理,并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和造价等全面负责的承包方式,俗称交钥匙工程。与传统平行发包模式相比,采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可以减少建设方的协调工作量,降低项目管理成本,同时又有利于项目质量、工期控制和总投资控制,降低建设方的项目风险,因此也越来越受到建设单位的青睐。EPC总承包商作为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运用其自身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知识、专业技能,在满足项目建设方对EPC总包项目的需求和期望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筹划和管理,最终在项目的的实施过程中获取适当的利润价值。这种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建立在充分发挥了EPC总承包方的智慧和能力的前期下获取的,无论对建设单位还是总承包方都创造了一种双赢的局面。
1.2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点
(1)有利于业主管理。业主只需招标一次,在投标人中在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管理技术先进、报价符合业主期望、综合评分高的EPC工程总承包商,减少了业主多次招标的费用,减轻了项目前期管理及工程建设中协调的工作量。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对业主来说不仅简化了合同组织关系,还从根本上规避了设计、采购、施工过程各个阶段的风险,有利于业主对工程投资控制及合同、进度等方面管理。(2)有利于承包商协调管理。EPC工程总承包在时间、空间上通过对整体工程项目进行统筹和协调,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中的资源合理调配,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工程组织的积极性,缩短了建设工期,提高了效率。EPC工程总承包能发挥内业协调优势,克服因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分开脱节而造成的矛盾,增强各专业工程师之间的技术交底、沟通与交流,将疑点、重点、难点问题迅速分析和消化解决,减少或消除了质量不稳定因素,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1.3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不足
(1)投资方往往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转移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不确定的风险(包括:国家或者国际政策变化,工程建设环境条件变化、材料价格变动、费用调价、不可抗力等风险),采用固定总价方式与承包商签订合同,且通常价款不可调,使承包商承担较大的风险。(2)合同签订前承包商对整体工程项目的风险把控通常依赖自己的经验判断,若部分风险超过承包商的判断预期,有可能导致其亏本损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因素时,承包商会提高投标报价,使工程造价超过业主的预期,不利于业主投资。(4)业主对工程管理减少,对建设过程中的全部设计、材料与设备采购、土建与设备安装质量控制较弱,不利于质量保证。
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作为EPC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此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文章所述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是指在EPC总承包范围内除设计和采购工作以外,项目实体建设过程中的管理。
现阶段采用以设计为龙头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建设项目,其现场施工大部分采用施工专业分包的方式,将现场施工部分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和施工能力的施工承包企业。因此,作为工程总承包方的现场管理,主要是通过加强对现场施工承包企业的管理,最终达到项目管理的整体要求。总承包方对现场施工分包的管理主要体现在项目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化管理、现场协调等方面,通过不同专业的协调配合,最终实现项目目标。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总承包方应建立完善的分包商考察和选用机制。在项目实施前期,做好专业分包单位的筛选、考察和选用工作,选择现场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装备能力强、财务状况良好、信誉好的施工企业作为潜在分包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总承包方以合同为基础,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并以项目管理制度为手段对项目的整体进行过程控制和管理。
3推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的一些措施
3.1建立潜在合格分包商名录,杜绝层层分包,严格控制管理层级
首先,根据项目的需要,提前考察部分专业施工企业,开展全方面的调查,在时机成熟时,通过建立长久合作机制,把部分优秀的专业企业纳入到长期合作的分包名录,通过定期的综合考核,不断的筛选、优化和充实合格分包商名录,始终保持足够数量的专业企业可供选择;其次,根据不同的专业类型,由总承包企业内部组织编制标准合同范本,完善合同内容,统一合同签订模式,从源头上杜绝变相分包、转包的情况出现,在实施过程中,针对发包模式,进行专门的考核,建立人员准入制度,做好人员和专业分包的进场备案管理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项目可以建立门禁系统,通过一卡通的运用,减少和杜绝变相分包、转包的情况出现,一旦发现存在上述情况,务必从重从严处理。
3.2积极培育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人才
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一个优秀的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必须由高水平、多方面的专家或综合型人才群组成,它含括了投标报价管理、合同管理与索赔管理、项目建设管理与风险控制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人才。通过培育专业技术和商务经验丰富、熟悉国际法律、风险管控等国际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方法、经验与管理标准等,才能更好的“走出去”,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语
工程市场国际化是今后国内外工程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在国内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管理实践,不断探索和解决工程总承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为更好的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进军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从山.EPC总承包模式探讨[J].市政技术,2016,34(5):214-215.
[2]牛炳昆,于香梅,王丽.工程总承包发展障碍及应对措施分析[J].山西建筑,2006(1):210-211.
[3]王晓琪.设计管理在EPC总承包中的作用[J].中州建设,2016(15):75-76.
[4]张熠.设计院主导EPC总承包模式项目管理应用实例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2):144-145.
[5]杨非.海外EPC总承包项目的采购管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6):160-161.
论文作者:吕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8
标签:总承包论文; 工程论文; 模式论文; 项目论文; 现场论文; 过程中论文; 承包方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