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馆史:研究范式的起源与演变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史:研究范式的起源与演变_数字图书馆论文

数字图书馆历史:研究范式的起源与演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范式论文,起源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各样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有关数字图书馆的思想、理 论、框架、技术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5]虽然关于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并没有 一个统一的界说,但从诸多的论述可以看到数字图书馆的内核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当前 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基础的集成分布异构的信息资源体系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数字 图书馆的根本目标就是以集成分布异构的信息资源体系为基础,通过数字图书馆提供的 一系列服务模式和机制有效地支持用户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并创造知识。因而有必 要深入地探讨数字图书馆的内部矛盾及其规律性,并自觉利用这些规律全面开展数字图 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从时间结构来分析事物的发展演化历程,并从历史发展过 程来揭示与探索其内部矛盾与内在规律性,是研究事物的重要方法。本文即从数字图书 馆的发展历史来探讨数字图书馆研究思想体系的变迁演化过程。

1 数字图书馆历史研究

根据当前已有的研究资料和数字图书馆的内部矛盾规定性,依据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 中所采用的基本技术基础与数字图书馆思想为准绳,笔者认为数字图书馆发展历程可以 分为三个阶段:基于自动化建设的管理信息系统时期、基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电子图书 馆时期以及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数字图书馆时期。

1.1 基于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时期

数字图书馆的最早思想模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以缩微复制技术为基础的微型图书馆 的建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文献数量迅速增加,以图书馆为首的信息机构经费却并 没有与信息资源的增长同步,馆舍日趋紧张,如何有效保存和传递这些文献资料,最简 单的方法就是采用存贮密度更大的新信息载体。1906年比利时文献学家P.Otlet提出在 图书馆中使用标准化的缩微平片这一新型的多功能载体形式,后来包括W.Davis、

V.Bush和F.Rider等人都致力于用这一技术来建立微型图书馆。[6]但由于缩微技术本身 的局限性,并没有使图书馆的发展有质的变化,直到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才真正改变了这 一现状。

从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开始,图书馆人就一直试图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资源管理。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这一时期图书馆人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思想研发了 大量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图书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自动化的起步、试验、单系统和联 机网络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这30年不仅是数字图书馆思想逐步积累的30年,而且也是将 数字图书馆的早期技术在图书馆中加以试验和应用的30年。

在基于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时期,一方面是数字图书馆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表现有:L.N.Ridenour建议“通过合作建设通讯网络削减图书馆的复本量,通过通 讯网络使资料能在不同地方传递”,“用计算机械和磁带更经济地存取信息”;

J.G.Keneny提出“通过网络提供存取”;C.R.Licklider强调“用数字存储技术和全文 检索技术处理图书馆馆藏”等等。另一方面在图书馆自动化的实践领域也取得了相当的 成果,主要以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 Ⅱ为始端,自动化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1970年代又出现了一批联机编目中心、大型文摘社和商业联机检索系统,而且在19 70年代末已发展到了以联机协作编目为主要特征的联机网络阶段。1978年和1982年F.W.Lancaster发表了《通向无纸情报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和图书馆员》,可以说 是上述图书馆思想的集大成者,并且对电子时代图书馆进行了大胆的预测。[7]

纵观管理信息系统时期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来看,人们普遍认为技术能够解决图书馆所 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他们设想未来的图书馆应坚实地依托技术;对于图书馆中信息资源 的处理,可以利用数字存储技术的优越性,同时提出了富有创新性的关联检索等计算机 检索概念,并在局部范围内试验了数字存储技术与全文检索技术的可能性及潜力。所有 这一切奠定了基于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时代,即以大量应用信息技术为基 本特色,以信息资源的数字存储为基调的历史时期。但对到底什么是数字图书馆,以及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问题并没有一个较为完满的回答。

1.2 基于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电子图书馆时期

在数字图书馆发展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数字图书馆(当时称为电子图书馆)的含义、 特点和功能的学者是K.E.Dowlin。Dowlin在1984年的著作《电子图书馆:前景和进程》 对数字图书馆进行了较为完整的分析与论述。他认为:电子图书馆是承诺以下两条原则 的一种基本机构:最大可能地存取信息,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增加和管理信息资源,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子图书馆的基本框架、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8]在Dowlin的概念里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是以数字化形式保存和传递信息,同时指出对于信息机构来说 ,评价的指标不再是拥有信息资源的多少,而应该是信息存取能力的大小。他把数字图 书馆的概念局限于具体机构而非信息资源体系,提出的数字图书馆功能也不完善,并且 是面向地方图书馆所服务的社区,但他概念中暗含的以信息资源存取为中心的数字图书 馆思想无疑具有启发和导向意义。这也是与基于自动化的管理信息时期的最大差异,也 是数字图书馆由技术范式向资源范式转移的标志。

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如高性价比的微机的普及,局 域网和城域网技术的成熟,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商业化,电子图像处理技术的实用化,一 些国家、组织等纷纷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构想并付诸实施,如1985年日本邮政省构想了 面向21世纪的电子图书馆计划,美国ARL(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研究 图书馆学会)1990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大量的城市报社都建立了电子图书馆。[9,10]

在这一时期建设数字图书馆,人们一方面强调技术的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更注重数字 化信息资源的保存与传递,强调信息服务的质量与存取能力,尤其是数字信息资源的拥 有、存取与有效管理。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既秉承了图书馆自动化时期的技术思想 (主要体现在对局域网和城域网的应用),同时也发扬了信息资源思想,是数字图书馆历 史上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为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打下了时代伏笔。

1.3 基于信息高速公路的数字图书馆时期

把数字图书馆局限在有限范围内,并没有实现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实现信息资源的全 人类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要实现信息共建共享,没有现实的技术基础显然是不 能实现的。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信息高速公路雏形因特网的发展迅猛和成熟,数字图 书馆从构想逐步走向现实,标志性事件是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提出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中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从那以后,有关数字图书馆的研究与 实践成了图书馆理论界与信息技术实业界的重要内容,并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

综合文献[2][4][11]可以发现现阶段数字图书馆是基于信息高速公路(表现为因特网) 的信息资源集成体系和信息知识服务体系。无论是对技术还是对信息资源与信息知识服 务,强调的是集成和存取,即构建完全满足人类信息需求的信息空间。[12]它们不仅仅 关注系统的完善构建,而且更关注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利用,更直接面向用户对信息进行 感知、捕获、分析、重组、传递和应用的全过程及多样化需求,更多关心“是否通过我 的服务解决了你的问题”,嵌入并贯穿于用户的信息利用过程,通过资源与工具的链接 、集成与嵌入来动态地构建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

从上面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由于社会对信息需求强 度的增加和社会信息需求体系进一步丰富的结果。知识经济的兴起、社会信息文化的形 成、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对知识与信息的存取成为人们日常的第一需要。在信 息的存取过程中,用户要求信息的及时传递与自主信息查寻的要求,使得以提供信息为 己任的图书馆必须改变系统的组成与配置以满足信息环境提出的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 术来重构图书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的流通与利用和开展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应运而 生了。

2 基于数字图书馆发展历史的研究范式演进

范式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学哲学家T.Kuhn所著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中,他认为“范式 是公认的科学成就,在某一段时间内,它们对于科学共同体而言,是研究所要解决的问 题与解答的范例。”美国学者F.Miksa认为范式是“一整套思想,它们表征着本领域的 核心现象,充当了本领域的知识与研究的一个框架[13]。”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可 以看到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范式经历了很大的转变,归纳一下有:从技术取向范式向信息 资源范式转移,从信息资源范式向信息服务范式转移,从单一的信息服务范式向集成服 务范式转移。

2.1 数字图书馆的技术范式

基于自动化的信息管理时期的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以技术取向范式为基础。 无论是早期基于缩微的微型图书馆的建设思想还是基于自动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时期的数 字图书馆建设试验,其主要取向都是以技术为中心的。这主要囿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 。因为信息的剧增带来的压力迫使人们用当时认为先进的技术来解决图书馆面临的难题 ,缩微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极力推崇都是这一原因的具体表现。他们认为技术的利用能 够最大程度地解决信息爆炸性增长与馆舍紧张的矛盾,能解决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和有效 性的问题,能改变早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迟缓问题。而且更为突出的是,在那个范式下 起主导作用的人物大部分都有技术背景或相关背景,这就使技术至上成为一种可能。在 这一范式的主导下,人们开发了大量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水平上了 很大的台阶,在服务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技术范式下的数字图书馆工作者关注的重心是技术本身,他们忽略了图书馆主要是利 用技术来解决信息资源的相关问题而非技术本身,基于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建设及有效 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才是数字图书馆的本质内核。这一忽视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就为一些 有识之士所认识。

2.2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范式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信息技术并不能够 解决图书馆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图书馆的本质是信息资源体系,因而数字图书馆的根本 任务是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大力发展信息资源的建设,尤其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 因而研究范式就从技术范式逐渐转移到资源范式。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Dowlin在1984年 的著作《电子图书馆:前景和进程》中对电子图书馆的论述。其核心思想就是:数字图 书馆要“最大可能地存取信息,使用数字信息技术增加和管理信息资源”,重心在信息 资源上,技术是作为信息资源管理的工具。当然这一思想范式是粗糙的,其信息资源是 指数据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以及通过局域网可存取的数据库信息,而且这些信息 资源在体系结构上都是同构的,一般不涉及异构的分布的信息资源。

虽然Dowlin思想成为后来图书馆人的资源建设指南,但这一表述没有能够真正充分地 揭示数字图书馆的真正本质,即数字图书馆不仅是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而且应该是动 态海量异构分布的知识与信息服务体系。

2.3 数字图书馆的信息与知识服务范式

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信息资源的价值,而信息资源的价值是在用户使用过 程中体现出来的。因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利用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围绕这一问题人们进行了详细的探索,提出了各种方案和措施,以加强数字图书馆的信 息资源利用率。此时研究范式就由资源范式逐渐过渡到了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范式。克 林顿政府提出的NII(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中关于数字图书馆的目标 为让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获取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可以说是为数字图书 馆服务制定的最简单也是最崇高的服务准则。当然单一的基于信息资源传递的信息服务 并没有解决所有的问题,如何把各种资源集成起来开展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又成为数字 图书馆研究中的新问题。于是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范式逐渐转移到集成信息与知识服务范 式。它要求信息与知识服务不再依靠单一的物理资源或某种固定的模式,不再游离于用 户活动和用户环境之外,而应该围绕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活动和环境,充分集成和动态组 织各种资源、工具和服务,动态设计、组织和协调有关服务模式与系统形态。

从以上的范式转移可以看到,数字图书馆由单纯的技术范式到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信 息资源建设为中心的资源范式和知识信息服务范式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图书馆学和情报 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的有机融合。情报学所追求的广快精准的服务效果,图书馆学所追求 的信息资源拥有或存取的最大化,在数字图书馆里面有机地集成在一起。数字图书馆的 社会基础是以情报服务为目标的研究图书馆、专门图书馆与情报机构,因而其研究范式 应该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范式。其中信息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核心, 信息技术是数字图书馆实现信息服务的手段与方式,信息服务是其目标与重心,而各种 模式的集成是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因而只有各种范式有机集成在一起,才是数字 图书馆发展的真正内涵所在。

收稿日期:2004-12-17

标签:;  ;  ;  ;  ;  ;  ;  ;  

数字图书馆史:研究范式的起源与演变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