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744400
摘 要:社会审美观念的整体提高,也影响着青少年的审美观念。无论是文学课还是体育课,他们的审美和思想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曾经传统的老式体育教育已经无法使他们投入和欣赏,所以高中体育对美育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美育的渗透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也适应了学校教学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中学生 体育 美育渗透
体育已经成为所有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学习,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美育在体育中的渗透已经开始逐渐重视交叠,学生不仅要身体健康,心理和精神也要是积极向上的。美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不再对体育课望而却步,不是每天枯燥的跑步、练广播体操。学生积极地参加运动,正好也可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放松时刻绷紧的神经,尤其是高三的学生,更应该加强体育锻炼。那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就会很重要,有兴趣,同学们才能投入锻炼,才能达到必要的目的。
教学方法是在实践中一点一滴摸索出来的。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很多老师长期教学中所总结和摸索出的经验之谈。在体育课上增加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就能够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一、高中体育与美育的结合渗透
针对现代的健康观念,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也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体育中美育的渗透正是有机结合了现代健康的观念,既增强了身体素质,也陶冶了情操。
形体美、姿势美也属于美的一种,体育中的体操、花样滑冰等都体现了美。一项美的体育劳动,是一种艺术,欣赏这种艺术和欣赏歌剧、欣赏电影一样,都能使人沉浸其中。通过肢体美的语言,来表达某种精神和深远的意义,正是体育事业所追求的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作为体育工作者,也应该长期地研究和创造美的体育训练,让体育和美育真正地结合起来。
二、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加强美育的渗透
高中学生的领悟力已经和成人无异,对美的欣赏也有了独到的见解和领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加入美的东西,比如体育节目的欣赏、优美舞蹈的示范等等。就连简单的走队列也能融入美的元素,看国庆节天安门前的方队,就是美的享受。走队列,也要求你的眼神、表情、动作、走姿、摆动的幅度都有美的渗透,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
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是必需的。教师要通过自身优美的姿势和熟练的动作,让学生投入其中。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在锻炼中体会美的意义。通过这样的讲解示范和锻炼,可以舒缓压力,也能够使腼腆型的学生在锻炼中舒展自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轻松自如地和别人交谈。高效的体育锻炼是舒缓压力和性情最有效的办法。
体育教师还可以通过优美的音乐、舞蹈来创设体育的环境氛围。一个好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和关键的。在优美的音乐中,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体会美的含义,从而激发学习情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使用现代和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增加美育的渗透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学校的教学器材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各样的体育器材和设施都应用在了教学中。琴棋书画,所需要的器具都是一应俱全的。篮球、足球、钢琴、小号、大号等等,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器材,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美的存在。教师也可在先进、干净、环保的场地,增加各式花样的比赛,体会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
四、通过知识的教育渗透美育
高中时期的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自己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体育教学中在形体训练的同时,也要和思想的教育相结合。体育课也分室内和室外。要通过思想知识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要有美的意识,德智体美劳都要全面发展,要有组织、有纪律、有礼貌,也要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美化和塑造学生的心灵也是美育的渗透方面。
五、结语
体育和美育是分不开的,是结合在一起的有机整体。体育欣赏就是美的享受,通过完美的动作和形体姿势展现出来的意义,有的时候比任何话都显得有足够的分量。高中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明智的决策。高中是学生时代最为关键的时刻,也是家长和学生本人最重视的阶段。高考意味着人生的改变,压力自然就是最大的。通过锻炼进行适当的解压是完全有必要的,缓解紧张的心情,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率。
美育的渗透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而且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身心舒展,陶冶情操。可见,体育中美育的渗透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曲扬 栗岩 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大众科技,2009,(2)。
[2]梁幼敬 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3,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作者:陈小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美育论文; 体育论文; 学生论文; 健康论文; 目的论文; 压力论文; 高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