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国高考论文,化学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无论从题量上,还是分值分配上看,与往年相比变化较大。但从试题本身看,既保留了优秀传统题型,又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环保、医药方面的关系,且严格遵守“两纲”的要求范围,题目难易适中,因而保持了很好的稳定性。
笔者将近五年来的高考题型及分值分配情况列表如下:
1 图表分析
由表1不难看出,今年化学高考Ⅰ卷选择题变往年的三道为二道, 小题数比去年又减少了四道。从1997年的26题变为2001年的18题,呈逐年递减趋势,由于题量减少,缩短了答题时间,使考生有充余时间进行思考和校验。赋分规则也在发生变化,今年Ⅰ卷选择题无论是定向选择还是多向选择,分值均为4分,总分比去年减少11分,但4分多选题量却增加,提高了考生得分难度。
由表2可知,四大综合题的分值除实验综合外均比去年有所提高,有机综合题提高的幅度尤为突出,若将今年Ⅱ卷总分折合成去年的67分,不难看出实验综合题减少的分数,分别在有机综合和计算综合中得到补偿。
2 试题分析
2.1注重重要知识点的考查
如Ⅰ卷1、4、11题的化学与社会,3题的物质结构,5题的盐类水解,6、8题氧化还原反应,9、14题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10 题的元素周期律,12题的酸碱中和滴定,17题的物质性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7、16、18题的基本化学计算。
Ⅱ卷的题型较固定。其中第三题为实验题均源于常规实验,19题有关物质的分离,较容易,分值少,另一道20题通过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测定其摩尔质量,综合性强,分值多;第四题为无机综合题,一道为理论推导题,涉及物质的性质、状态及气体的密度和压强诸多关系,综合性较强,一道为常见的框图题,信息含量较大,是以物质性质为主线的无机化合物推导题;第五题为有机推导题,一道考查有机物苯丙醇胺的分子式、官能团和其同分异构体,另一道是考查某甜味剂的水解及缩合反应。通过对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推理、判断的思维能力;第六题为计算综合,两题均为常规计算,通过计算考查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技巧,以上内容都是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让人觉得教学具有针对性。
2.2高考热点的考查颇具选择性
上述重要的知识点当然也是高考热点,但前几年出现机率最高的热点,如阿伏加德罗常数,离子浓度大小判断,电化学,溶解度及溶液的质量分数、同位素等今年试题均未出现,体现出高考出题的选择性。
2.3计算型选择题常规化、技巧化、简单化并存
如7、17、18题均为常规计算,5、8、16 题可运用最常见的守恒法(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解题,而且均较简单。有的甚至用心算就能一眼看出答案,如6、7、16题。体现出计算方法的重要性。
2.4突出了化学与环保、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如1、4题涉及环境保护知识,2、11、23、24 题涉及化学与生活的知识,而且23、24题作为有机综合题的全部,其分值也很高,体现出化学教学的方向性。
总的来看,今年的高考试题,大题数目和小题数均比去年减少,Ⅰ卷小题数目的减少引起Ⅰ卷分值的减少,Ⅱ卷分值增加,但无论题量和分值怎么变化,其题型、内容基本稳定,而且有较多的重现题和经典题,这样可以稳定考生心理,调节考生考试情绪,有利于学生水平的正常发挥,使考生感觉到今年的考题并不难,同时也有利于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化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