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怎样有效的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项目的落实推进,将成为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力保障,本文以晋城镇为例,分析此项政策实施之后的基本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保证此项政策的落实充分的彰显出实效性。
关键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管理
自2008年以来,晋城镇重点推行了优化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方案,同时针对于村级的公益事业做出合理的解释,制定出科学的规划践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对进一步优化农村的税费改革,加快新农村建设,实现更为全面的农村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1】。
一、晋城镇的基本概况
晋城镇位于滇池南岸,全镇总面积250平方千米,共有42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278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全镇共有自然村229个,其中:和滇池接壤的有6个村委会;山区、半山区村委会有14个,共有94个自然村属于山区、半山区。我镇2008年至2018年重点实施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在落实相关的工作时涉及到117个项目,共覆盖了98个自然村,受益人口达到了50596人,受益户数16454户。共计总投资额7792万元,财政奖补资金1578万元。
二、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意义
(一)进一步优化农村环境
晋城镇自2008年以来,涉及到的建设项目包含着多个方面,比如村内的道路建设、人畜饮水以及村容的美化和整合,都属于富有代表性的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彰显出基本的影响。通过积极的实践民生类的项目,使得农村的面貌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同时也妥善的处理了农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出行难和环境差,打造出更为优质的美丽乡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现已成为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的一项有力举措,因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理解[2]。
(二)落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从实施以后,主要是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等主要的形式落实相应的执行方案,从筹资筹劳到项目实施以及全村民的共同参与,让村民们真正的融为一体,集中了一种力量,实现了更为密切的交流,在这样的平台之下,村民们的意识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事物参与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转变农干群的思想观念
以前,很多的农村干部群众在公益事业上的关注度不够,常常处于一种等待和观望的思想境界中,随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出台和具体实施,使得干部和农民群众融为一体,真正的为践行改善农村的活动付出自己的力量。把干部的思想从以前的“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
(四)拓宽资金筹措的渠道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实施,带动了农民筹、集体出、地方配、社会捐的积极性,促使村级公益事业实现了更为稳定的发展。整合部门涉农专项资金集中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晋城镇从2008年以来共整合新农村资金29万元;扶贫资金96万元;安全人饮资金226万元;其他财政资金1176万元。坚持着一事一议的政策基础,以其为重要的导向,用财政资金作为主要的引导,确保财政资金充分的彰显出实际的应用价值。
三、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中的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足
村组干部对开展一事一议工作不主动,有畏难情绪,对群众政策宣传不力,怕惹麻烦承担责任。造成多数群众认识不足,认为乡村公益事业建设是政府的事,导致议后钱难收,劳难筹,事难办[3]。一些村外出人口多,村民代表会议很难召开,立项材料不全,再由于筹资筹劳任务不能完成,只能放弃一事一议项目的申报。
(二)议事操作不规范
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一事一议的规定程序较为繁琐,同时也拥有着相对于严格的标准,所以不具备较为科学的操作性。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一部分村委会将一事一议看做是一种形式,并未将实际的行动落实,在开展相关的工作时,投入的精力不足,使得政策的实践价值无法充分的体现。还有些村委会模糊了村民们民主权利的界限,在“议”事的过程中,未让群众及时的参与进来,多数情况都是村领导做出指示,群众跟随指示付出行动,使得政策的实用价值并不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配套资金不合理
村民对“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未具备较高的积极度,所以相关的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区、镇财政困难,相应的配套资金也难以真正到位。有的村组维持正常的工作也没有经费,更无资金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特别是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先建后补,大部分村组都无力垫付资金;乡镇财政极为困难,镇可用财力只能保障人员经费和机构正常运转,多年来无法安排建设资金和专项资金,根本就无能力投入资金到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
(四)忽视了项目的管理
项目建成之后,相应的管理水平达不到既定的要求,还有些公益项目在竣工之后未能落实科学的管理,因村级组织经费时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严重的影响着后期管理的成效。各级政府在其他的方面也未能积极的提供有力的财政预算支持,使得很多的公益项目难以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建成之后的管理工作未能积极的践行导致出现了后续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彰显出项目本身的效益。
四、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的途径
(一)强化基本的宣传力度
对一事一议政策进行大力宣传,使农民群众和村干部都能对一事一议的政策精神、实质内容有较全面的掌握理解,树立村民的责任意识及大局观。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真正体现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定,让农民参与一事一议项目全过程。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各个环节加强指导与监督,制定一套切实可行、方便实用、易于操作的议事程序,并将程序落到实处【4】。
(二)积极优化议事程序和方式
应该积极的组织村民代表参与相应的评估论证工作,同时党员还应该做出表率作用,针对于项目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作出合理的分析,依照具体的评估认证情况编制出相应的方案,这样才能为相关的工作提供指导作用。项目责任主体需要承担起基本的责任,为项目的实施创造出优良的条件,落实好合同管理,依照相关的计划,按照合同条款落实任务指标,保证项目建设更加顺利。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方面“农民自愿出资出劳”就是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真正发挥作用的基础,村级应该积极的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这样才能够让公益事业的开展更加顺利,相应的建设项目更加有条不紊的落实。缺乏集体收入或者是收入较少的村组,将无法落实相应的政策,因此村集体组织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进行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彰显出实际的影响力,充分的发挥出区域的优势之处,保证对当地的资源合理的利用起来,强化村级集体的经济实力。此外还需要重视项目的整合力度。
(四)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
积极的进行相关政策的后续管理实践,同时针对于项目,落实好保障管理长效机制的建设,坚持 “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确保建成设施长期发挥效能,积极探索出“措施引导、群众自觉、互相监督”的公益设施管护机制,较好解决公益设施管护难的问题,做好项目前期规划,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结语
一事一议政策对于规范农村事务的开展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应该重视一些基础事项的处理,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等做好科学的规划,保证落实好对应的工作指标,为新农村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鹤.让农牧民享受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合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真正成为民心工程[J].发展,2019(11):62.
[2]卢勤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状及对策——以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为例[J].乡村科技,2019(24):48-49+52.
[3]韩卫英.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力乡村振兴——阳泉市财政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一事一议工作情况[J].山西财税,2019(07):16-17.
[4]王振标.论村内公共权力的强制性——从一事一议的制度困境谈起[J].中国农村观察,2018(06):12-25.
论文作者:谭红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财政论文; 项目论文; 公益事业论文; 晋城论文; 农村论文; 万元论文; 资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