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家上学我的孩子在家上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事件】
王俊,曾就读于成都师范学校,学美术。她的思考与实践,直接引发了“蓉榕在家读书事件”——
王俊说:“蓉榕今年7岁,她没有上过幼儿园,没去上小学,从蓉榕1岁多拿起画笔的那一天起,我和她就没有停止过学习。”
赶到蓉榕家是上午10点半,王俊正在屋顶花园的小房子里画画。听说我们想见见蓉榕,王俊说:“她正在和家庭教师一起学习,可能不想被打扰,我先问问。”敲开蓉榕的房门,透过门缝,看见一个头发长长的小女孩坐在书桌前,旁边坐着一位年纪较大的女士。王俊轻声问过蓉榕后,听到的回答是:“我还要再学习半小时,现在请勿打扰。”
王俊把我们安排到客厅里等待,讲了很多关于她和蓉榕的事。王俊说,外界对我们母女的关注从去年6月开始,其实早在这之前,蓉榕就已经开始在家上学了。蓉榕3岁正式开始学画画、4岁学表演、5岁学围棋和英语、6岁开始创作诗歌,这一切都是在家里完成的。从2000年10月份起,王俊开始给蓉榕请家庭教师,专门辅导蓉榕的语文、数学。
王俊提供了一个令人非常吃惊的“课程表”,从2001年9月起,蓉榕每周都是这样度过的——
周一至周四上午,每天分别在家学习语文、数学各1小时;周一下午练钢琴,晚上到少年宫上表演课;周二下午练钢琴;周三晚上到少年宫学习两小时英语;周五上午进行自由美术创作,下午参加少年宫钢琴课;周六上午是美术课,晚上英语课;星期天上午围棋课,晚上英语课。
11点,上午的功课结束了,蓉榕的家庭教师钟胜才走了出来。钟老师教书27年,退休后到家教中心报了名,现在同时教着几个小孩。其他的孩子白天都在学校,只有蓉榕是在家上学。提起蓉榕,钟老师开心得不得了,她说自己教了几十年书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条理,称心如意地教书。蓉榕非常聪明好学,接受能力很强,3个月时间,蓉榕的数学已经学到了小学第四册,作文与小学四年级孩子的水平不相上下。
更让钟老师感动的是,蓉榕非常重感情。有一次,来采访的电视台记者没打招呼就将镜头对准钟老师,让钟老师很不高兴。蓉榕注意到了,蓉榕立刻在纸上写下:请勿打扰,然后举起来给记者们看。
这时候,蓉榕在家里的地板上爬来爬去。她一点儿也不怯生,完全坐不住,一会儿拿出一条塑料蛇玩,一会儿抱出一盒弹子跳棋,玩得很高兴。钟老师说,蓉榕的功课非常好,从书店买来的测试题,蓉榕轻轻松松就考100分。这孩子把学习当成非常快乐的事,喜欢学习。现在,蓉榕惟一缺的是体育运动,只能自己到屋顶上打打羽毛球。
王俊说:“蓉榕和别的孩子不同,她20天学一本书,4岁开始记日记。没有哪个老师会比我更了解蓉榕,没有哪个学校可以提供更适合她的教育。所以,我们选择在家上学。”
王俊37岁,早年毕业于成都师范学校,是个学美术的中师生。毕业后深圳8年的闯荡经历,使王俊身心疲惫。女儿的降生,唤醒了她作为女性最本能也最无私的爱。从自己带女儿的那一天起,她就决定不管牺牲多少,都要为女儿付出。
在蓉榕还很小的时候,王俊就不看自己喜爱的电视剧了,而是给蓉榕放卡通片,尤其是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精美、富有人情味的片子;只要在家里,王俊就给蓉榕放英语歌、儿歌、唐诗磁带;晚上坚持给蓉榕讲故事,直到孩子入睡,一天也没间断过;家里到处都放有纸笔,蓉榕可以随时取用;每周都带蓉榕到她喜欢的公园和动物园,玩到孩子尽兴为止……
王俊清楚地记得,蓉榕一岁半的时候,有一天拿起画笔画了一条没有眼睛、没有尾巴的鱼。王俊非常惊喜,搂着女儿说:画得真好。然后,王俊拿起笔,给鱼加上了眼睛和尾巴,将女儿的“处女作”贴在了墙上。蓉榕睁大眼睛看着,眼里满是欢喜。
从此以后,蓉榕带给王俊的意外惊喜越来越多:3岁时,蓉榕可以指着儿童读物自己看书了;4岁时,蓉榕开始记日记,现在已整整记了7大本;5岁开始读报……王俊对女儿的表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王俊说,小孩的潜力太大了,关键看如何发掘。王俊不认为蓉榕是天才,可是,因为早期教育的原因,蓉榕的潜力被开发得非常好,远远超过了与她同龄的孩子。
很多人都以为王俊看了不少教育孩子的书,可是,王俊说,她是在被大家关注后,才开始比较集中学习的,而且越学越有兴趣。她说,自己过去的行为更多依靠的是一种直觉,现在拿着《赏识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对照,居然步步都是对的。王俊举了一个例子。她从不逼着蓉榕吃饭,只是问她:是不是吃饱了?只要蓉榕说吃饱了,王俊绝不让她再吃。可是,蓉榕如果想吃零食,也不会得到允许。最初,这只是一种对女儿的关爱和对女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在,王俊懂了,这样做还可以保持女儿头脑清晰,使大脑得到最好的发展。
认识王俊的人都说她越来越漂亮、性格越来越好。王俊也是这样认为,她以为这都是女儿赋予她的,她在与女儿一起成长。王俊现在没有上班,她潜心在家画画,希望两年后与女儿合办一个母女画展,展示她们共同成长的成果。
王俊至今也不想把女儿送进学校,她认为没有哪个老师会比自己更了解蓉榕,没有哪个学校可以提供更适合蓉榕的教育。对现行的学校教育,王俊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比如班额过大、忽略学生个性等等。她认为踱不是在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王俊说,她不能肯定家庭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只是认为这是最适合蓉榕的。
有很多人对蓉榕在家上学的可行性进行质疑,各种各样的说法和质疑方式都有。去年底,在中央电视台的演录厅,面对一大群某重点小学的孩子和许多教育界内外的人士,蓉榕经受了一场不小的考验。
自由提问的时候,一个广播电视大学的大学生站起来说:在学校,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胸中涌荡着对祖国的爱。可是,蓉榕你在家学习,就不能看到这一切了。问题是直接提给蓉榕的,对一个7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王俊手里捏了一把汗。没想到,蓉榕很快做了回答。她说:“今天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办公室里有好多国家的国旗,我觉得五星红旗是最美丽的。”蓉榕的回答赢得了全场的掌声。是啊,爱国是不需要囿于任何形式的。蓉榕的回答非常巧妙、非常精彩。
看着女儿一天天成长,王俊充满了信心。她相信自己能培养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儿。“我不会以她是否考上大学来评价她的成长。我只是希望她成长得快乐,并能一生都感受到幸福。”
不久前,蓉榕本该就近上学的成都市泡桐树小学的年轻教师进行团队活动时,专程去看望了蓉榕,了解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近况。
泡小的行动让王俊非常感动,交谈中,王俊说自己遇到了一些麻烦事。比如,现在不知到哪儿给蓉榕打预防针、一些课本和资料买不到。同去的校领导当场表示,回去后立刻商量,把蓉榕落实到一个班上。作为这个班的“编外”学生,蓉榕可以随时到这个班听课,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考试,学校一旦有什么活动,蓉榕都可以参加。
泡小的孩子们给蓉榕写了很多信,蓉榕看得非常认真。在她小小的心灵里,肯定也会有许多无法言传的感受。王俊说,如果某一天,蓉榕想上学了,她肯定马上送女儿上学:“孩子的选择总有她的道理,我不会勉强她做任何事。”
王俊的丈夫在外经商,非常辛苦。他很信任妻子的教育。他说自己会努力工作,让母女没有后顾之忧。
【声音】
家庭教育在比较发达的美国,最早也常被批判为一种边缘行为。目前,在家上学的美国中小学生也不过占所有学生总数的2%。
对王俊的行为,有人说触犯了《义务教育法》,也有人说王俊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先行者。
按照就近读书的原则,蓉榕去年应该到泡小的一年级就读。其实,王俊两年前搬到泡桐树街,也正是为了能让蓉榕进入这所全省重点小学,接受到最良好的教育。只是,两年期间,随着蓉榕的成长,王俊的想法变了。
可是,蓉榕事件还是引起了泡桐树小学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副校长徐江涌是全校第一个赶到蓉榕家与王俊进行深入交谈的人。尽管两人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看法各持一端,可是他们的沟通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对王俊的做法是否违法这个问题,徐江涌的看法是,《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入学接受教育,主要还是针对那些不让孩子接受教育的行为,王俊不同,她是希望能让女儿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二者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再说,国外的家庭教育也有一个从边缘走向深入的过程,这是教育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王俊更像一个家庭教育的先行者,所以才引来这么多的关注。可是,徐江涌也坚持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是一个人非常宝贵的人生经历,家庭教育很难给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体验。
教育专家们对这件事也是各有看法。由这一事件引发的多种声音,证明了一件事: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对人的教育的思考与争论,也必将永不停息。
四川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策划专家刘裕权:对这件事,我个人不太赞成。我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个性化的问题,还有社会化。在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格影响、人际影响,甚至学生在上学路上遇到、感受到的若干事,都是学生接受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早有教育家说过,要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必须让人处于若干的社会环境当中,完成灵魂的撞击与冲突。
在家学习,孩子接受得更多的是文化知识与文字信息。根据心理学提供的观点,文字信息对人一生的影响作用有限,更多的还是人格上的影响,应该“把人放到人中间去陶冶”。单一的人际,很难让孩子有健康、全面的个性发展。孩子应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丰富多彩的刺激,形成完整的个性。
同时,王俊的决定对她自己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她必须力图让自己做到对孩子的管理是科学的,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而在心理上走入某些误区。她必须意识到,她是为了孩子而非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做出决定,孩子最终要为自己的生活、为未来社会的要求而学习。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游永恒:我不想评价这件事对错与否。我认为,这件事反映出家长对我们教育的不信任,为什么她不信任,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搞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儿童的体验。所以,一些本来具备一定教育理论知识和素养的家长对学校教育不信任,是有理由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应该促进我们去思考,学校教育究竟病在哪里?
但同时,我也想向王俊提个醒,做这件事,需要谨慎。孩子现在还小,进行的也是低段教育,对她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可能觉得可以“包打天下”。但教育毕竟是复杂的,教育的重任单靠家庭很难完成。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脱离“正常”社会情境的孤立教育,会慢慢显现出它的不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可是王俊应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链接】
家庭教育在美国
在美国,曾经一直被视为教育“地下行动”的家庭教育,如今在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都已合法化,但是对有关家庭教育法规的执行,家长和地方教育官员之间有争议。绝大多数的州对在家里自己教育孩子的父母并没有特殊资质的要求,但大多数的州要求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定期接受评估或参加标准化测试。
同时,随着家庭教育人数的不断增长,为家庭教育提供专用教材的公司和非赢利组织也涌现出来,许多教材将宗教价值与知识融合在一起,州和地方家庭教育组织也举行定期会议,这给父母提供了学习新的教学技术技巧和转变观念的机会。
在许多公立学校的教师和行政人员的眼里,缺乏质量控制的家庭教育是危险的、不规范的行为。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是美国最大的教师组织。该组织曾经通过了一个决议,指出“家庭教育不能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体验”,另外一种担忧是有的父母不把孩子送到学校是由于一些不正确的原因,如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同其他种族的孩子在一起或是为了照顾家庭生意。
在对接受家庭教育的学生学业表现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在标准化考试中表现不错,但这不能说明他们是否能在常规学校表现出色,加之有些家庭教育仍处在地下状态,这种测试的代表性到底有多大就很难说清。